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陈静 郭文俊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陈静 郭文俊

伟信(天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天津 300110

摘要: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立足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现实情况,设计行业提出海绵城市理论,其目的是防止城市发展过程中,受到季节降水影响,发生内涝或是长降雨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产物。笔者立足城市园林设计的相关工作经验,对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进行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园林设计;运用

引言

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设计理念,主要是要求城市在面对自然灾害或者环境变化时,能够维持城市范围内的旱涝平衡。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洪涝和干旱灾害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雨水充沛的情况下,能发挥出吸水、渗水和储水功能,当发生干旱时,将这些吸收的水分进行充分的释放。这种设计理念在不打破生态原则的基础上,有效的将人工和自然途径相结合,不仅充分的利用了雨水资源,而且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及背景

“海绵城市”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概念首次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提出后,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传统的城市建设,到处都是钢筋水泥,不具备渗水能力。遇到大雨时主要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易于造成洪涝灾害。“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尽量地使用城市本身的生态设施进行排水和储水。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完全对原有传统建设的推倒重来,也不是要摒弃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改造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

二、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1、可渗透路面设计规划

从本质上分析,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对整个城市园林设计而言,可渗透路面的实质,就是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将原有城市道路中那些不可渗透雨水的路面,转变为可以渗透雨水的路面,主要的形式是通过增加渗透量,从而减少地表的雨水径流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在城市雨水管理系统中,应用可渗透路面,就是对实际的雨水问题展开的一种具有缓和性质作用的措施,在此基础之上,能够切实减少对其他雨水管理技术手段、技术方法的使用,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的雨水问题。目前,在可渗透路面中,被广泛应用的材料有水泥砖块,以及具有渗透功能的沥青,还有可渗透混凝土等。

2、自然排水系统设计

这一系统的工作原理,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在城市中固有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促使雨水通过不同的集水管直接被排放到城市外部的河流当中,但是,在排放过程中,将城市中的雨水视作地下水,为城市中的土壤还有植被提供水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一系统的构成包括城市中的植被,以及城市中的坑洼地,还有经过人工改良的土壤,最后,还包括城市本土的土壤,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中自带的排水管道。

3、花园式绿地设计

在花园式绿地建造方面融入海绵城市建设思想,将其打造成雨水花园,也就是在低冲击理念下所开发和挖掘的人工下凹式绿地,在雨季可以将雨水进行聚集,并在沙土和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将其进一步的净化,随之渗入到地表内部成为地下涵养水,或者把净化后的雨水供给园林浇灌和景观水使用,使雨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从而促进生态化和自然化景观发展,更进一步的实现城市持续发展。在此项目当中是以景观水池为辅助,花园式绿地为主体的园林建设思想。把景观水池安放在花园的附近,并且用斜坡式道路将两者相结合,这样花园式绿地在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净化之后不但可以为景观水池提供供给,给予人们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还可以提升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可以在景观水池的周围用鹅卵石等进行铺设,且周围多培植一些美人蕉、千屈菜、马蔺、大花萱草等净化能力较强的植物,按高低进行插放,将花园营造出一种具有清晰层次感的景观,这样在雨水多时可以给予人一种清新、舒爽的体验,在雨水少时也可以营造出一种旱溪美景,使雨水在植物的作用下得到净化,供景观水池和浇灌使用。

4、绿色层顶设计

绿色屋顶根据种植基质的深度和园林景观的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式和复杂式,基质深度由植被的根系需求和屋顶的承载力确定,简单式绿色屋顶基质深度不大于150mm,花园是绿色屋顶在种植有乔木时其基质深度可超过600mm。优点为可有效滯留地表水,减少径流污染的负荷,缺点是其对屋顶的承载力、防水、坡度、植被高度等有严格的要求。

5、植物缓冲带设计

植物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覆盖区,通过植被的拦截及土壤的渗透达到减缓地表径流及滞留径流中部分污染物的作用。植被缓冲带坡度一般为2%~6%,宽度宜大于等于2m。其优点为建设及维护成本较低;缺点为对场地空间不足,坡度较大的坡地,其对地表径流的控制效果较差。

结语

实践证明,“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设计上的应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就地取材,可以有效节省建设成本。其不但可以防止内涝,净化水资源,起到雨水循环使用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园林的景观效果。“海绵城市”将是未来城市园林设计的主要方向,现在该理念的应用还属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使其能在园林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要结合实际,不断进行创新,提升园林建设水平,让城市融于园林,使得充满钢筋水泥的城市变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园林城市,使得人们能够在城市中自由呼吸吐纳、享受生活,做到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1]彭乐乐.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地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J].建设科技,2015(1):10.

[3]梁颖.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与改进对策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15(4):78~79.

[4] 于洋,于浩然.吉林市早春植物园林美学效果调查与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6(3):93~95.

论文作者:陈静 郭文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陈静 郭文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