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城建工程管理局
摘要: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的质量,工程质量决定性阶段是施工阶段,要想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就需要完整、及时且有效地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为了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应用有效的措施,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并强化施工过程。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需要了解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否满足有关标准,需要将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并设置施工质量水平考核制度,对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探讨。对于工程的特点,决定质量标准与目标,使权责落实到人,并使施工质量工作标准化。
1 建立符合工程模板的质量管理体系
要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分别是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及施工技术交底三个方面。
1.1技术准备工作
设计交底图纸一般是根据自审专业图纸、各个专业的会审,对于出现的问题尽快处理,便于在设计交底中通过设计人员处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检查图纸说明是否明确清晰。第二,结构、建筑和设备及管线方面是否有冲突,设备尺寸和管井,楼板厚度和竖井尺寸是否与安装标准相满足。第三,图纸中坐标、尺寸和管线交叉点是否相适应。第四,设备和器具安装方面是否合理。第五,设备管线进户方式合适与否。第六,板、墙的预留洞是否足够,且尺寸标高位置正确与否。第七,各个专业间有没有有无出错。第八,专业图纸是否缺少。
1.2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
只有在设计交底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工作,根据施工验收规定等文件,在施工组织设计的条件下,遵循可操作性、科学性的要求,从下面几点做起。
1.2.1图纸翻样
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的情况下,把修改的内容根据合适的形式标注于图纸上,根据班组的图纸规定,用样板的标准对图纸翻样制作大样图,清楚图纸内容,使大样图能够当作现场施工的参考。
1.2.2制定材料明细表
图纸翻样时,需要根据施工图预算,计划与技术人员对各种材料进行准确地计算,并将材料明细表制作出来。
1.2.3合理分配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的人数与专业需要符合施工需要,从而保障工程的工期与质量。
1.3施工技术交底
要想控制施工前期的质量那么首先要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对于现场质量管理的重点就是使交底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技术交底的做法及要求有下面几个方面。
1.3.1需要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指的是正确交底、正确理解交底内容。施工规定、规范及图纸和标准是编制技术交底的参考,重点在于怎样理解,与工程实际相联系,合理运用,班组为交底对象,它需要使班组依据文件于样板的条件下正确施工,使质量得到保障,为了使其具有科学性,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学习,从各个方面思考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因素,讲解人员需要认真且规范地指导学习者。
1.3.2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缺乏针对性的问题时有发生,它通常都是照搬规定及规范来实施的,另外扩充设计施工说明,就造成难以指导施工,仅是技术管理资料之一。为了防止出现这些问题,需要按照具体施工情况展开交底工作,对于相对复杂的工程需要分级交底,从而能够使其真正指导施工作业。
1.3.3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交底
其一,具体性。不管是哪一种施工,施工到哪里,现场施工人员都需要有详细且通俗地标注施工大样图。其二,全面性。技术交底需要用现场干的就是交底中画的写的为指导,在施工现场中不可出现自由发挥的问题,只要出现丢项问题,,班组需及时向上级反馈处理。其三,实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技术交底过程中不可出现: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和“宜”、“按”等字眼出现,需要在大样图的环境下,写清楚设计图纸的控制要求,将规范当中的关键条文在大样图与控制要点中反映出来,另外将优良质量目标的详细质量标准表示明确,当作班组自检的参考,施工人员在展开施工的过程中根据验评标准进行施工,将过程管理的想法体现出来。
2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2.1严格管理与检查施工的原材料及半成品质量
需要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人员配备及检测方法、技术及程序方面的管理强度,了解材料的质量需求及技术标准。对于水泥、钢筋、碎石以及砂等材料入场时做好双控工作,没有通过质量标准和没有检验的材料不可进入到施工现场,对于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不可使用。例如钢筋焊接半成品质量检测使用检测及目测的方式,先检测其外观,之后随机抽样焊接实践做相关试验,只有满足施工标准之后才可以使用。如果工程当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混凝土,那么在质量要求得以满足的情况下,对混凝土现场的配合比进行审核,只要发现有与标准和规范不达标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2.2提高质量意识
项目部需要定时召开通过相关施工组长及管理人员的质量会议。在施工当中所有工序都需要按照“三检”制进行,公司质量员和质量部门在施工现场当中通过检查、巡视、跟班,随机抽样的形式,处理工程中的质量问题。
2.3控制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
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尽快在验收隐蔽工程之前就提出整改方案,需要自检合格,通过质量人员进行核定,验收表格填写完毕之后交由监理。再通过监理人员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质量负责人来验收。对于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快进行书面通知,不可口头命令,等到问题解决完之后,再复检直到满足标准。
2.3动态控制
在施工当中,大部分管理人员只是在施工现场走形式地检查,没有在验收工作中严格检查工程是否根据规范、图纸以及相关标准等实施施工。那么就很容易引发质量问题,从而出现返工情况,导致额外的人力投入。所以在质量控制过程当中需要将静态检查转变为动态控制,
2.4加强管理力度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做到“五勤”:手勤。对于出现的问题及解决之后及时记录。眼勤。需要常去往施工现场了解施工的情况,常看施工图,了解设计当中的关键位置。腿勤。经常去往施工现场考察。口勤。那些非常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问题要经常提醒。脑勤。了解图纸,并设计出有效的手段处理问题从而保障工程质量。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根据施工标准开展施工,并严格把关。处理问题不可犹豫不决,需要对症下药,准确且过段。工作当中还需要细心。任何环节都需要落实到位,仔细检查施工中的任何小的环节,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不可推脱责任。对于特殊工艺位置以及关键部位需要全天候地跟班,对于出现的问题尽快处理。在施工当中主抓重点内容,对于工程的关键部位,例如框架梁柱节点处,结构错层标高等位置要细心检查,并根据施工规定及设计标准严格进行施工和验收。项目要交接检查各个工序,防止在各种工序及工种交接过程中产生问题,从而影响到下一道工序的开展。要经常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对现场进行巡视,实时测量,了解工程的质量,比如对轴线的标高误差进行检查,对钢筋绑扎的根数进行检查,砼浇筑之后的孔洞缺陷问题等等进行检查,以书面的方式告知施工班组进行调整,对于质量问题不可掩盖,也不可大意。对于施工验收来说,需要在分部工程、单项工程施工完成之后,尽快根据有关施工质量验收方法及标准,验收全部的工程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尽快下达整个通知书,并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可以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同时还不会对施工的进度造成影响,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 结语
对于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工作来说,需要进行全面且全过程的管理,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进而能够推动工程质量的提升,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并保障企业的信誉。
参考文献
[1]宋波.浅谈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J].门窗,2015(7):146-146.
[2]刘志勇,董彦.浅谈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及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
[3]陈水胜,冯震华.浅谈工程项目建设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0).
论文作者:叶艳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图纸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问题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标准论文; 班组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