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第一学段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王圆圆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第一学段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王圆圆

(沈阳师范大学,110034)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所学内容结合生活,实现教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本文从教学现状出发,在教师、学生、课堂、家校几个方面提出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中的应用策略。在《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泉”。[1]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事物的认知方式主要是感性认知,所以想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需要将事物形象化。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仍然相对抽象,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需要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贴近于现实生活。因此,对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应注重在数学上的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数学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中存在的问题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驱动下,多数教师已经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考取更高的分数而没有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导致学生无法亲身感知到数学知识应用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只会让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无趣的。在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生活素材远离生活实际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的变革,使得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偏向了学科化而背离了生活化、实用化。特别是在巩固练习的环节,大量习题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虽有不少教师将生活化素材引入到课堂中,但引入的生活素材往往是偏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2、生活化教学手段单一

生活化教学手段,即结合生活元素而实施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运用语言、实物、多媒体等活动形式创设包含生活化元素的生活情景,同时通过比较、反思、抽象、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以致用。[5]在实际的教学中,多数教师是采用口头的事例将生活化的元素引入到课堂中,而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游戏、趣味活动等教学手段。

3、生活经验代替数学思考

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以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答数学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教师选择了不适合的生活化素材,或是为了方便学生找到正确的数学答案。因此会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不能很好的得到发展,也不能使学生的数学经验得到提升。

4、教学方法固守传统

这里提到的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所采用的方法。[2]但在实际教学中,某些教师往往用预设好的问题取代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导致学生没有独立的思考时问和自主合作交流的机会。

二、小学第一学段生活化教学策略

如何才能更好地使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第一学段数学课堂中得以实施,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懂得所学数学知识的产生及应用,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这一直以来是数学课堂最为需要的。

1、建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关注生活现象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想要实行生活化教学,就需要教师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以此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所以教师应改变只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并符合学生年龄发展、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师备课时也应该多留意身边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现象,让学生能够切实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正如《比大小》这一节知识点,在讲授时教师可让同学们数一数班里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多少,如男生有29人,女生有21人,顺势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男生比女生多8人,也可让学生和同桌比较自己最喜欢某只铅笔的大小等类似的生活事例带入课堂。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也能学以致用。

2、挖掘生活化教学的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由于第一学段的小学生逻辑概括能力不高,若只是单纯教授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学生会很难理解,所以就需要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师在备课时找到教材中数学知识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与学生相关联的生活事例呈现,才能在学习中体会到无尽的乐趣而不是单纯认为数学是枯燥泛味的。

正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中的教学片断,教材中是要求学生从前、后、左、右、上、下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若在一节课中只是在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学生会很容易在大量的练习时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完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后,应马上呈现一个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生活实例。

3、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所谓教学方式生活化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运用生活化语言、生活化教具、生活化的习题等。[3]

(1)教具生活化

教具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在小学第一学段中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多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造生活化的教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学以致用能力的形成。

(2)习题生活化

小学第一学段数学的课后习题一般是连一连、看图填空、应用题等类型,若想真正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就应在习题题型上下功夫,真正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这样会更容易使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这样的生活化问题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认知观念,学生也会积极思考、探究。

4、家校合作,融入数学生活化教学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来自于学校,更大的一部分来自家庭,教师在学校中对于学生的教育是有限的,因此家庭教育也尤为重要的。现实生活中,在家庭教育中处处都有教学,在家中父母可以利用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孩子自己体验数学源于生活,逐步引导孩子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的不仅是数学知识,也会在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孩子自主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应家校合作共同将生活化教学与数学完美结合,真正让学生体味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结语

概括本文,可以看出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实施生活化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在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实施生活化教学还存在叩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其中的问题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所以,教师应积极思考并坚定探索的步伐。在教师、家校的共同合作下将生活化教学推广到第一线,让学生们在生活中的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参考文献

[1]温晓青.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2.6

[2]熊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12

[3]张艳丽.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2,7:29-30.

作者简介:王圆圆(1994.02-),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人,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小学教育,学校:沈阳师范大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作者:王圆圆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第一学段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王圆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