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为稳定市场稳定物价做出新的贡献——张皓若部长在全国商品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稳定论文,商品流通论文,工作会议上论文,物价论文,深化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4年流通工作回顾和几点体会
1994年以来,全国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国内贸工作与整个国民经济形势一样,总的说来,也是比较好的。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裕,销势旺盛,大米、食油、猪肉、食糖等主要农副产品价格虽发生较大波动,但由于及时采取了一些调控措施,供需也未出现大的问题。生产资料中除铜、铝、橡胶供需关系比较紧张,价格上扬外,绝大多数生产资料供需平衡或供大于求,这有利于稳定整个商品市场价格。预计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000亿元,比1993年增长30%;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到22000多亿元,比1993年增长18%左右。
1994年商品流通工作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在复杂困难的情况下,各级内贸部门和内贸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稳定市场、稳定物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满足了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的需要。
(一)努力搞好重要商品的总量平衡
搞好重要商品供需的总量平衡,是保持市场稳定、物价稳定的首要条件。1993年底,我部多次对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1994年重要商品的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粮、油、肉、糖、菜、棉花、化肥等七种重要商品的供应偏紧,很可能影响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根据这些情况,我部及时提出意见,采取措施。除积极会同有关部委,努力抓好各类重要商品的供需平衡工作外,还重点抓了粮、油、肉、糖、菜、棉花、化肥等七种重要商品的收购、调拨、进出口和供应工作,努力组织好市场供应。
(二)全力抓好农副产品的收购工作
1994年在粮、油、猪、糖、棉花有效供应不足,多渠道争购未完全制止,尤其是有的商品国家定购价低于市场价的情况下,内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农副产品收购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做了大量工作。首先狠抓收购计划的落实,还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多批工作组,奔赴第一线,协助各地抓好农副产品收购工作,及时解决收购中出现的问题,使粮棉收购进度明显好于1993年。
(三)积极做好重要商品的进出口工作
(四)抑制了期货市场价格的不正常上涨
1994年我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期货价格的不正常上涨。年初和九月底,针对钢材、食糖、粳米、菜籽油期货价格上涨过猛的情况,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就整顿和停止这些品种的期货交易提出了意见,采取了措施。于是通过多种形式,提醒内贸企业要约束自己的期货交易行为,应以套期保值为主要目的,制止投机资本过度进入期货市场。同时,部里要求有关交易所加强引导,强化风险管理,防止过度投机。采取这些措施后;对抑制铜、铝期货价格上涨,稳定铜、铝期货市场,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五)抓紧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和风险基金
我部一直把建立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和风险基金制度当作保证市场稳定和经济稳定的大事来抓,多次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具体协商研究,争取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适当增加储备品种,补充储备数量,调整储备结构;建立储备专项资金和市场调节风险基金;健全各项储备管理制度;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体系;进一步加强大中型储备仓库和储运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现在对加强重要商品的储备和建立风险基金问题,各方面基本上已取得了共识,国务院领导对此也十分重视。建立国家重要农副产品的风险基金制度得到了批准,一部分副食品市场调节基金得到了初步落实,不少地方的储备和风险基金也在建立和完善之中。这为内贸系统加强流通领域宏观调控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六)通过深化购销体制改革来促进市场秩序好转
1994年,我部按照国家的部署,先后在粮食、棉花、化肥等重要商品购销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上做了许多工作,促进了市场流通秩序好转。对粮食加强收购管理,整顿批发环节,重新注册登记粮食批发企业。对棉花流通实行不放开市场,不放开经营,不放开价格,统一由各级供销社收购、加工和调拨。对化肥流通主要实行中央调拨两级批发一级零售,省级调拨一级批发一级零售,减少流通环节;同时对大化肥出厂价和销售价执行最高限价,限定批零差率,降低流转费用。从实施情况看,粮食、棉花、化肥的流通秩序已明显好转,也促进了价格的稳定。
(七)积极发挥国合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1994年是国合流通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受到严峻考验的一年。国有物资企业在自身遇到艰巨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做好工作,特别是年中部里召开物资工作座谈会议后,许多物资企业努力转变观念、转换机制,不仅努力克服困难,搞好经营,还大力支持灾区人民抗洪救灾,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积极组织少数短缺品种资源,保证了重点生产建设的需要。
(八)配合物价管理部门加强价格管理
各级内贸部门和内贸企业为市场物价的稳定,积极协同物价主管部门,加强价格管理。我部发出了《关于配合物价部门开展物价大检查的通知》,转发了国家计委《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等文件,要求内贸企业带头贯彻执行国家物价方针政策、价格法规。对国家定价产品不擅自涨价或变相涨价;按国务院通知,加强了对21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监审,对监审商品的价格,要求提价时严格按照规定的制度办法,进行申报或备案,执行规定的差价率、限价和定期审价;对放开的商品价格要求合理定价。许多内贸企业带头遵守国家政策规定,为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方针做出了贡献。
1994年我们在紧紧抓好管稳定市场、稳定物价工作的同时,也在其他许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内贸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机制转换力度不断加大,发展了一批新型的流通经营组织,上海等一些地方的商业连锁集团已具有一定规模,各地的物资集团发展很快,浙江等地物资部门发展代理制的探索进展顺利。无锡、石家庄等地方的物资配送工作进展势头良好。商品市场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抓了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各类中心批发市场的建设工作也取得明显进展。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的步子加快,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商业零售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和赋予流通企业进出口权的试点,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开放工作都有明显进展。流通设施的更新和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商办工业和流通加工业的发展势头比较好,整个系统现代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教育、科研围绕流通改革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廉政建设、法制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加强,全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提高。
内贸部成立以来,在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实践中,有成功也有困难,有经验也有教训。特别是这一年多的实践,使我们对流通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总结这些经验,对搞好今后的流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好流通问题最重要。
1994年以来,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几项重要改革陆续出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进一步取得成效,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都取得很大进展。中央不失时机地把流通体制改革摆到突出位置,对粮食、棉花、化肥、成品油等重要商品流通体制与管理办法采取了重大改革措施。从实施的情况看,流通改革的适时出台,不仅对加强流通领域的宏观调控,而且对促进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了流通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朱镕基同志不久前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真正搞好,解决好流通问题最重要。只要把流通领域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正确地解决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就基本建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业不再是单纯把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卖给消费者,而是要引导生产部门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流通业不再是生产部门的附属行业,而是反映消费需求、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主导产业。没有发达的流通,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一年多来市场形势的剧烈变化,使得上上下下都对流通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都在认真摸索、总结流通规律。相信,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是能够一步一步地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规律的。同时,随着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流通,流通改革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第二,流通主管部门担负着稳定市场的责任,必须掌握必要的调控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管好市场,是各级政府面临的新问题。对流通实行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繁荣和稳定市场,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是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流通主管部门是各级政府主管商品流通的职能部门,对商品流通宏观调控负有义不容辞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实际情况看,凡是关系国计民生并在短期内难于根本解决供需矛盾的重要商品,流通主管部门必须负有责任。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流通主管部门承担稳定市场的责任,尤为紧迫和重要。
流通主管部门对稳定市场负责,除了进行政策引导以外,必须拥有相应的调控手段。从目前情况看,流通主管部门为了掌握有效的调控手段,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两级重要商品储备,用以实行旺吞淡吐,平衡供求,调控市场;二是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两级风险基金,由流通主管部门掌握使用,用于支付调控市场过程中发生在流通环节的费用和风险补偿;三是根据国内市场需要,提出进口计划并组织进口商品的投放,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行调控;四是完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购销体制,把一部分重要商品的货源掌握在国家手中;五是建立市场信息和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商品供求和价格信息,定期发布指导价格,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提供依据。
第三,国合流通企业必须增强实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切实发挥主渠道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必要也有条件发挥国合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各级内贸部门为此应当在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支持和培养一些规模大、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流通企业,把他们作为调控和影响市场的骨干力量;二是要加强流通体系和销售网络的建设,特别是要发展规模大、辐射力强、交易规范的现货批发市场,并尽快装备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手段,以灵通的市场信息指导交易行为;三是要帮助内贸企业加快经营思想和经营机制的转变,并争取各级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使内贸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
二、1995年商品市场形势和流通工作安排
1995年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进入“九五”计划做好必要准备的一年。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继续把“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作为明年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的基本指导方针,并把控制物价涨幅、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作为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发展三者关系的关键。
商品市场形势既是国民经济形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国民经济形势的影响和支配。按照国家确定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对商品市场的基本测算为,1995年工业消费品市场仍将货源充裕,市场活跃,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少数名优特新产品畅销与一般产品平销以至部分产品滞销的现象并存。预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9500亿元,比1994年增长22.6%。生产资料市场会略有回升,除铜、铝、橡胶较紧外,其余物资大体平衡。如果钢材进出口控制不当,钢材供需也可能发生一些波动。预计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将达到25000亿元左右,比1994年增长10%。1995年商品市场比较突出的问题,仍在粮、棉、油、肉、糖、菜等主要农副产品方面,市场供需的缺口较大,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
根据对1995年商品市场的预测与分析,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计划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我们内贸系统提出“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指导思想和“建立以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为主要标志的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系”的奋斗目标,我们将1995年商品流通工作的基本任务确定为:加强对重要商品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稳定、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以加快流通企业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整个流通体制改革;发挥内贸企业主渠道作用,强化市场管理,整顿流通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为了实现这个基本任务,1995年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组织好重要商品的市场供应
从内贸部门来讲,稳定市场,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首要的一条就是要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好重要商品的市场供应。就1995年重要商品的市场安排来讲,一是要继续搞好重要商品的总量平衡。要与有关部门一起,共同把关系国计民生的粮、棉、油、糖、肉、化肥、农药以及煤炭、钢材、有色金属等重要生产资料的总量平衡搞好,对紧缺的重要商品要组织好进口,限制出口;要搞好农业和重点生产建设的物资供应,支持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要大力抓好重要商品的收购工作。当前要继续抓好粮、棉、油的收购。三是要加快建立重要商品的调拨制度。四是国合流通企业要千方百计掌握主要商品资源,保证市场供应。
(二)以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为核心,加强流通领域的宏观调控
加强对流通领域的宏观调控,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十分重要。国家已建立了一些重要商品储备。当前要抓好完善储备制度工作。一是适当增加储备品种,补充储备数量,调整储备商品结构。目前有些重要商品,如化肥还没有建立储备,有些商品仅有战略储备,没有调控市场的专项储备,如食油、铜、铝、橡胶等,有的数量偏少,特别是1993年动用了相当数量,需要给予补充;二是建立由流通主管部门掌握使用的市场风险基金。1994年国家已批准建立粮食和农副产品风险基金制度,我们要协同各地积极贯彻落实,抓紧建立并用好这项基金。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建立其他重要敏感商品风险基金的具体办法。三是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体系。1995年各地首先要把粮、油、糖、肉、化肥的储备建立起来,一般应不少于一到三个月的商品性消费量,资金、费用应参照中央的做法,由地方政府解决。地方储备应交由地方流通主管部门掌握使用。四是建立和完善储备管理办法、轮换更新制度和吞吐调节机制,使储备商品既能发挥调控作用,又能保值增值。五是要抓好大中型储备仓库和储运设施的建设、改造,保证储备商品的质量完好和灵活调度。
(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大内贸企业改革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1995年的经济改革,要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按照这个部署,我们将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大国合流通企业的改革力度。要推进国合流通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如江泽民同志最近所说的,“关键是实行政企分开,搞好企业内部管理,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国合流通企业的改革,一定要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除了要继续贯彻落实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国有企业财产监管条例外,主要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改革步伐。
第一,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4年国家和地方确定了一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企业,内贸企业有一些被列在其中。参加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企业,要结合内贸企业自身的特点,加快改革步伐,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未参加试点的企业,也应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并结合自身的情况,积极推进产权制度的改革。一是要改制成多元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二是要加快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步伐;三是要抓紧建立企业领导的奖惩和约束机制;四是要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特别是要用科学的管理办法,把企业的潜力挖掘出来。
第二,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国合流通企业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必须改变目前小型化、分散化的现状,迅速提高内贸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具体方法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采取试办综合商社、发展连锁经营等形式,或采取组建、改造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形式,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规模经营能力。部里要研究措施培育100个市场占有率高,具有相当实力、能发挥主导作用的大型国有流通企业。对已组建起来的内贸企业集团,特别是对由行政机构成建制转成的内贸企业集团,一定要取得国有资产授权管理的资格,理顺集团公司与成员公司的财产关系,努力办成能发挥规模优势、综合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
第三,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批发企业改革。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批发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彻底转变经营思想、经营机制、经营方式。目前有一些具体的改革形式,值得总结、完善和推广。一是推行代理,扩大营业。发挥专业化流通的优势,按照平均利润原则,大力发展代理制,建立在经济上对双方有利的新型工贸联合方式。二是试办连锁,发展配送。利用批发企业的进货渠道、储运设施等优势,试办连锁经营,发展商品配送,为零售和生产企业承担进货、分货、配货、送货等业务。三是一业为主,综合经营。扩展多元化经营,特别是向生产、高科技、运输、餐旅服务、房地产等领域渗透。流通企业要积极利用自己所使用的场地、房舍,开发、建设效益更高的流通设施和综合设施。四是优质服务,以质取胜。要抓住大用户和城市市场,而且着力为中小企业和农村服务,努力提供质量好、效率高、费用低的综合服务。五是清理包袱、逐步消化。粮食部门的政策性财务挂帐,国务院已决定停息,商业、物资、供销社部门的历史亏损,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尽快提出解决办法。
第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小型内贸企业的改革力度。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内贸企业,要区别不同资产来源,有的要明确界定国有资产成份,有的作为集体股本,有的作为个人股,实行股份合作。县级商业、物资企业要采取多种改革形式,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
(四)按照市场经济办法,深化商品购销体制改革
1994年粮食、棉花、化肥、成品油的体制改革与完善工作比较顺利,1995年要继续巩固完善并认真研究深化油料、生猪、食糖以及钢材、汽车等重要商品的流通改革。总的思路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通过计划收购,国家订货、合同订购以及发展代理制、建立新型工商关系等多种形式,解决目前重要商品流通秩序混乱,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在重要工业品的购销体制改革方面,除了继续完善化肥的购销体制外,要争取在钢材、汽车的购销体制改革方面有比较大的突破。部里将准备与国家计委、经贸委、体改委和生产主管部门共同协商,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从中国国情出发,在钢材流通方面探讨建立新型的工商关系,主要内容包括,根据销售额、网点数和资金量,同时考虑地区布局情况,确定一批流通企业为钢材销售一级批发商,并根据平均利润原则,探索建立钢厂对钢材销售一级批发商实行佣金内含制度。重要商品购销体制的改革难度很大,也很复杂,但我们必须努力,积极探索,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扎扎实实地迈出步伐。
(五)切实搞好管理工作,促进商品市场健康发展
1995年我们要把市场培育的重点,放在对加强商品市场的管理上,通过加强管理工作,来促进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除了要配合中国证监会继续抓好15家定点交易所的管理工作外,主要要在促进现货批发市场管理工作和健康发展方面下功夫。具体地讲,一是已建成并开始运营的批发市场,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关键是要把内部的规章制度、交易规则建立起来,并严格执行。在此前提下,通过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收费标准,吸引更多的交易商入市交易,提高市场的成交量。二是未被列入国务院定点的商品交易所,要丢掉幻想,尽快转为现货批发市场。这些商品交易所和一些引进期货机制的批发市场所进行的中远期合同转让,一定要加强管理,不能搞标准合约,并限制合同的转让次数,尽可能提高实物交割比例,充分发挥现货市场组织商品流通的功能。三是新建的商品市场要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商品批发市场建设要实行审批、公告制度,中心批发市场由国内贸易部审批,地方批发市场由地方流通主管部门审批,对经过批准设立和备案确认的商品市场要进行公告。部里已颁布了《全国商品市场规划纲要》,各地方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建设规划,尤其是要结合各地自身的条件,明确市场建设的重点。四是1995年要结合加强市场管理工作,建立重要商品价格统一发布制度,并要自上而下地建立以全国性中心市场为主体的市场监测网络。地方也要对敏感商品实行市场监控发布制度。
(六)加快开放步伐,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调控市场
随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步伐加快,国内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同时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加强国内市场调控的潜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新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加快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是从1994年开始国务院把粮食、棉花、食油、食糖、化肥等重要商品的进口指标交由我部负责,这是增强流通领域宏观调控能力的得力措施,部里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各地内贸部门要紧密配合,用足用好这个政策。二是我们有200家内贸企业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进出口权,这来之不易,大家要珍惜,要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的各项外贸政策,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促进国内市场的平衡和流通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加速培养外贸专业人才,建立出口商品基地,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在出口方面狠下功夫,争取1995年有较好的业绩。没有获得进出口权的内贸企业,要继续与有进出口权的内贸企业、工贸企业以及外贸企业采取委托、联营等形式,参与外贸经营。三是国务院批准在6个城市、5个特区试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商业零售企业的试点工作,要抓紧抓实,加快步伐,在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四是要在学习引进现代化流通方式上有一个大的进步。象连锁店、配送制、代理制,国外已经形成了很成熟的规矩,拿过来稍加改造就可以应用,不能久议不动,纸上谈兵,要先干起来,边干边完善。尤其是要积极探索建立中外合资合作的连锁店、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并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进行中外合资合作批发企业的试点。五是要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档次产品的项目,提高流通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要结合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利用外资搞流通产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七)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加强对全社会商品流通的行业管理
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加强对全社会商品流通的行业管理,对于发挥国合流通企业整体优势和主渠道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省、市、自治区流通主管部门的机构改革,应该本着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地内贸部门要多向当地政府汇报,务必把内贸部门的机构改革搞好。部里主张,机构必须精减,职能必须转变,但流通行政职能要保留,流通行政管理机构要单独设立,粮食机构要稳定。现在看来,这个主张是切合实际的,应当坚持。县级商业、物资行政机构的改革,总的方向是走“小机构、大服务”或成建制转为经济实体的路子。
机构改革的顺利推进,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无疑有助于加强流通行业管理。加强对全社会商品流通的行业管理,是各级政府赋予各级内贸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实践证明,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按照大流通、大贸易、大市场的要求,把对流通的行业管理从内贸系统逐步扩大到全社会的商品流通领域,切实担负起各级政府赋予内贸部门主管全社会商品流通的职能,也是加强流通领域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各省、市、自治区商业、物资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到新组建的流通主管部门中去,省区市流通主管部门还要切实加强对地市特别是县级流通企业的行业管理。物资行业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为加强对物资流通的行业管理,应授予由省、市、自治区物资局成建制转成的物资集团以必要的行业管理权。我们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努力创出政府管理与社团管理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子。中国商业联合会已经建立,中国物资流通协会也已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中国粮食流通协会不久也将建立。协会要抓紧开展正常工作,承担起政府所赋予的一定的行业管理职能,为政府当好参谋,为企业搞好服务。
(八)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反腐倡廉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十四届四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四中全会后,各级内贸部门都认真组织了传达学习。1995年要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抓好贯彻落实工作,重点要放在内贸系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各级党委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改变少数支部班子软弱涣散的问题,对企事业单位不起作用的基层党组织,要提出整顿和限期改进的要求,把党支部建设成团结战斗的核心。二是要抓好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是我们党进行改革与建设的骨干力量、依靠力量,要继续提倡公仆意识,先锋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好这个先锋作用。三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格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和党员管理。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这些年来,各地内贸部门在党的建设方面都有许多好的经验,凡是经济工作搞得好、两个文明建设搞得好的企业和单位,基层党组织都有凝聚力、有战斗力,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1995年我们要继续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内贸系统的实际,把这项工作深入、持久、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各级党委、纪委、监察、审计等监督检查部门,在抓好党风廉政教育的同时,要在加强监督制约机制方面下功夫,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建立过硬的防范约束制度,严格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纪律,堵塞漏洞。领导干部要首先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各级内贸部门都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1995年中央还将发布一批廉政规定,包括领导干部收入申报、收受礼品登记等规定,都要严格执行。
1995年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同时,还要抓好其他方面的工作。要加快流通立法步伐,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内贸系统的法律意义和法制观念。要继续抓好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在这方面要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特点常抓不懈,争取不断有所深入,抓出成果。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仍然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内容,要一如既往地抓下去,力争取得明显成效。要加快培养人才,我们内贸系统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都很缺乏。当前,我们既要稳定队伍,留住人才,又要培养造就人才,大胆引进人才。教育是国内贸易部的希望工程,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深化教育改革,抓好各级各类教育,为教育多办实事,增加教育和科研投入,使教育和科研更紧密地为流通产业的发展服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以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树立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标签:物价水平论文; 宏观调控手段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三农论文; 经济论文; 宏观调控论文; 时政论文; 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