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情绪及其调节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情绪及其调节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情绪及其调节

刘慧芳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教学部,河南 洛阳 471000)

摘 要: 学习和成就对学生的教育生涯乃至将来社会生活至关重要,意味着与之相关的情绪情感在学业情境中是频繁、普遍、多样的,而且常常是强烈的。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广泛深入研究学业情绪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为对象,阐述了学业情绪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情绪的特点,并对其调节和提升提出了几点想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业情绪 调节方法

情绪对学生的动机、认知表现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适应性情绪有助于设想目标和挑战,打开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自我调节打下基础。过度焦虑、绝望或无聊等不适应情绪不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业成就,并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自2002年德国教育心理学家Pekrun正式提出学业情绪(academic emotions)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后,国内外关于学业情绪的研究日益拓展开来。国内关于学业情绪的研究并不罕见,但以高职院校学生为对象的研究还相对缺乏,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生源、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构成、管理体制等各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区别,目前高职教育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需要我们不断关注。

一、学业情绪的概念

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兴、厌倦、失望、焦虑、气愤等。值得注意的是,学业情绪不仅指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体验到的各种情绪,而且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日常做作业及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等[1]。 Pekrun根据效价(积极/消极)和唤醒度(促进活动的程度,高唤醒/低唤醒)两个维度将学业情绪划分为四种类型,即积极高唤醒(如愉快、希望),积极低唤醒(如满足、放松),消极高唤醒(如愤怒、焦虑、羞愧),消极低唤醒(如厌倦、悲伤、失望)。Pekrun提出了控制—价值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对学习活动和效果的控制评估和价值评估是学业情绪产生的直接决定因素。

二、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

根据现代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整体上的行为、功能是由各子系统在环境影响下发生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2]。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学业情绪的形成是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绿色勘查作为全新的勘查模式,离不开制度的有效供给和保障。近年来,部地勘司把建设绿色勘查标准体系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推动绿色勘查指南的编制工作。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中国矿业联合会、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等单位通过深入广泛的调研、论证、修改,最终形成了《绿色勘查指南》这一团体标准。

1.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主要包含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人格等方面的因素,从认知角度来讲,学业情绪与成就目标、学业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掌握接近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与积极情绪有关,成绩回避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与消极情绪有关;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对学习结果产生的积极情绪就会越多,反之,则会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归因模式会影响情绪,积极正向的归因模式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业情绪,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从情感角度来讲,情绪调节方式会影响个体的主观感受,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业情绪。从意志和行为角度来讲,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行为、应对方式等因素与学业情绪之间存在相关。此外,学生的人格特征也是影响学业情绪的重要因素。

目前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情绪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刘慧芳[3]采用马惠霞编制的《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对323名高职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总体上体会到的积极学业情绪比消极情绪多,这与李亚玲[4]、阮学兰[5]、宋秀丽[6]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彭晓春[7]、陆春燕[8]、郝梅[9]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以消极学业情绪为主。共同之处在于,这些调查都显示高职生的学业情绪在性别、年级、专业类别上存在差异。根据一些调查,相对来说男生的积极学业情绪高于女生,医学类专业学生有更多消极的学业情绪。

2.学校因素

控制—价值理论认为,教师和家长通过影响学生对学业的控制感和价值感影响学生的情绪发展。父母作为学生人生中的“重要他人”,对学生取得成就的预期和反馈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过高的预期和负面的反馈会使孩子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过于严厉专制或过于溺爱放松的家庭都不利于孩子形成对学习活动的控制感和价值感,容易使孩子形成适应不良的习惯和品格。

对控制感和价值的评估是影响学业情绪的重要因素。对控制感和价值的评估是一种认知评价,控制感评估与学生对自我效能和结果的预期、成就的因果归因、自身能力的评估密切相关,价值评估与成就活动及结果的主观重要性有关。

研究表明教学结构不清晰、任务要求过高与学生的考试焦虑呈正相关。除了焦虑,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与学生对学校的总体积极情绪态度和任务完成的享受感呈负相关。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愉悦感和积极性与学生的愉悦感呈正相关,表明教师的正向情绪会传递给学生,教师的积极情绪也会反过来促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高质量的教学会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教师的人格特征和领导方式会影响班级情绪氛围。

3.家庭因素

良好的班级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使身处其中的学生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业成绩。班级成员间的互动会形成情绪的传递和感染,使学生受到同伴学业情绪的影响。班级整体能力水平会对学生学业情绪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高能力班级相比,低能力班级的学生对能力的自我概念往往更高(“小塘大鱼”)。由于消极的自我能力评价会引发失败焦虑,因此在能力强的班级里,学生的焦虑程度要高于能力弱的班级(“大塘小鱼”)。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情绪特点

项目县应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现场督察,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在标段之间定期开展观摩评比活动,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对评比质量好的施工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切实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监理人员、设备和措施必须按合同要求落实到位,对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原材料、半成品、机具以及施工工艺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特别是对关键的施工环节要加强监测,对隐蔽工程要有详细的施工记录。让项目乡村的干部和群众参与工程质量的监督,整个建设过程要公开透明。

四、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情绪的调节提升

从生源特点来看,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学习底子薄,理论基础相对较弱,自制力不强,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以往学业上的不良体验,容易导致学业自我效能感降低,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业情绪。但是,高职学生也有相应的优势特征,高职生大多个性鲜明、独立性和适应性较强,情感丰富,动手能力强,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在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的学业情绪是可以得到有效调节的。

1.促进学生认知上的转变

建模计算表面积:点击菜单栏里的“工程应用”下的“计算表面积”命令,根据提示“根据坐标数据文件”,此时的坐标数据文件即GPS外业采集数据;然后用拾取框选择指定求解区域的复合线边界,在提示下输入边界差值间隔20 m,也就是在边界上插点的密度,完成以上操作即可得表面积计算结果,如图1。

通过树立榜样和典范,加强优秀学生的经验交流,激励学生,增强学习动机,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和重要性。

消极的情绪若得不到及时疏解,就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和社会功能,对学生来讲会影响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结合活动、线上结合线下、普遍关注结合个别辅导,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教授情绪调节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面对成败时的不同归因会影响学生后继的努力行为,消极的归因模式会让学生在失败时归因于缺乏能力,产生羞愧、无能感,或者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影响学生对成功的预期,也会影响学生的情感反应。可以通过知识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模式。

2.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预期,让学生体验到进步和成就,逐步建立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自我评价;教师、父母的评价和反馈对学生自我评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和父母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挖掘身上的闪光点和潜能,多多进行积极评价。

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班级氛围的差别,班风团结向上的班级学生课堂表现较积极活跃,而班风散漫沉闷的学生更难投入课堂教学中,更容易沉迷于手机和网络,不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和积极学业情绪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管理,严管厚爱,借助外力约束学生的言行。同时,要切实开展多种形式的班会和活动,让问题和情绪在互动中得以消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悟和成长。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新媒体、校园广播、宣传栏等途径,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4.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素养

高职院校学生所学专业职业定向性比较强,学生中存在“重实践课、轻理论课”的现象,认为只要会操作即可,不在意“所以然”,教师一方面要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让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注重教授学生相关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

职前教师根据自己设计的关于“空气质量问题”的教学方案,以少数同学为授课对象,在10~15分钟的时间内,尝试小型课堂教学,并将其教学过程录制下来.

教师的情绪和人格特征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情绪。教师稳定积极的情绪是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学会调适情绪,用积极正向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会征服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三观端正、态度亲和、有责任感的博学之士。

缺乏实践环节,使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课程资源昆虫学课程变成纯理论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难以满足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下,打破原有的课程教学格局,开展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资源昆虫学教学研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5.家校联合育人

笔者在日常教学和咨询中了解到许多学生的现状与家庭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通过辅导员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且合理看待孩子的学业,用合理有效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用关爱和鼓励取代忽视和惩罚。

参考文献:

[1]俞国良,董妍.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5(10):39-43.

[2]马惠霞.青少年学业情绪的干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3]刘慧芳.高职院校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8):131-133.

[4]李亚玲.高职学生学业情绪现状初步调查报告[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02):46-48.

[5]阮学兰.高职生专业承诺、学业情绪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6]宋秀丽.高职院校单招生与统招生学业情绪特点的比较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06):39-43.

[7]彭晓春.高职学生学业情绪分析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15-17.

[8]陆春燕.高职生学业情绪现状及其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9]郝梅,曹博伟,余林琦.高职院校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的分析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02):31-32.

[10]韩颖,毕景刚,董玉琦.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8(04):1-4.

[11]黄杰.学校人际与群际情绪对高中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12]梁丕桓.国内大学生学业情绪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4(04):105-109.

[13]刘茂灿.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其调节[J].教学与管理,2016(03):69-71.

[14]宋秀丽.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情绪研究综述[J].当代职业教育,2018(03):75-80.

[15]徐先彩,龚少英.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92-97.

[16]赵淑媛.基于控制-价值理论的大学生学业情绪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17]Kathryn Wentzel,Allan Wigfield.Handbook of Motivation at School[N].Taylor and Francis,2009-08-24.

[18]Paul A Schutz; Reinhard Pekrun.Emotion in Education[M].USA: Academic Press,2007.

[19]Pekrun R.,Gortz T.,Titz W.,Raymond P.P..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2,37(2):91-105.

课题: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2017〕-JKGHYB-0427)。

标签:;  ;  ;  ;  

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情绪及其调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