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检验科;危急值;急急危重症症;治疗作用
急危重症症属于临床中病情急危重症、发病速度快、病情变化跨度大的疾病统称,临床中需要及时接受医疗处理。在临床中稍有不慎便会对患者形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严重时还会出现死亡风险。临床中对于急急危重症症的医护服务一直属于重点与难点[1]。近些年有研究提出了“危急值”概念,其主要是以患者的检查指标和正常范围之间的偏离差异为参考,以疾病是否会危及患者生命为核心,这一概念目前已经成为医院评价患者病情的重要方式[2]。对此,为了更好的提升临床治疗水平,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探讨急急危重症症患者在临床中接受“危急值”报告的实效性[3]。对此,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1月到7月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70例为例进行研究。在患者入选后以掷骰子的方式完成分组,分组结果为实验组35例,常规组35例,男性患者前者19例、后者18例,年龄中位数前者43.56岁、后者44.64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对比价值,P>0.05。
1.2方法
常规组不采取检验科的“危急值”报告,主要是以常规方式完成样品等级。
实验组采取“危急值”报告,具体方式如下:1、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检验科内部做好相关工作者的“危急值”报告规范化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工作者熟练掌握“危急值”报告的范围、意义价值以及工作流程;2、针对重症监护室、妇产科、血透室以及心内科等部门的患者提供血糖、血气、血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检验认定,同时对原本标本妥善处理1天以上以便于后续复查;3、在检查结果属于“危急值”范围时,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再次审核并检查流程,明确仪器设备属于正常状态。在医师或主任复核后直接送达或者是电话通知方式让临床科室或值班医师快速获得报告内容;4、科室在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需要及时做好妥善应对,由主任、主管以及值班医师等完成对患者的诊治措施制定与处理。
1.3观察指标
总结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报告接收、处置以及危急值改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录入、分析以及对比。一般资料与观察资料均根据数据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模式,数据录入可采用连续或离散方式完成。根据数据的类型,均数采用T值进行检验,百分比数据采用X2值进行检验,数据在检验之后进行对比分析。P<0.05时则代表数据对比有意义。
2.结果
2.1临床报告接收、处置以及危急值改善时间对比
实验组临床报告接收、处置以及危急值改善时间相对于常规组患者而言具备明显优势,数据差异较大且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临床报告接收、处置以及危急值改善时间对比(±s)
3.讨论
“危急值”报告在临床中的应用具备许多的优势,“危急值”报告当中的危急值可以直接显示患者的检验报告和正常预期值之间的差异大小,如果检验结果与正常指标存在较大的偏差则证明患者已经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便需要临床医师及时根据患者的检验结果以及症状表现采取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以及时、准确、快速等原则为临床科室提供相关的检验报告,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调整提供可靠支持[4]。伴随着检验科的“危急值”报告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与优化,检验工作在临床中的诊治以及辅助作用也在不断的提高,“危急值”制度体系在完善、规范以及纵深方面不断深入,这也进一步带动了急诊科、手术室、监护室以及不同病房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技术水平,可以更好的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水平[5]。
构建与医院环境、制度体系相符合的“危急值”报告制度,不仅可以更好的落实医疗核心制度,还可以显著提高医疗安全性,可以显著提升医疗质量以及服务质量水平,为医院的形象树立、竞争力提高等具备一定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综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报告接收、处置以及危急值改善时间相对于常规组患者而言具备明显优势,数据差异较大且有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危急值”报告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显著提升检验科工作者的临床医疗辅助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抢救质量水平,对于科室救治工作具备显著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危急值”报告在临床中的应用具备较高实践性价值,可以显著提升检验科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专业素养水平,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抢救质量与成功率,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赵静,陈锋,赵艳杰,etal.危急值报告系统在肿瘤科的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1(6):1005-1006.
[2]陈翔,程剑真,张勇军,etal.基于信息化手段的临床危急值全程闭环管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7):919-920.
[3]赵俊辉,余璟璐.基于多学科的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9,31(9):333-334.
[4]吴云.基于JCI标准的检验危急值管理策略的实践与改进[J].海南医学,2018,14(13):233-234.
[5]李润青,宫丽君,王腾蛟,etal.西格玛方法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9):727-732.
论文作者:徐莉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危急论文; 患者论文; 报告论文; 实验组论文; 检验科论文; 数据论文; 危重症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