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教学分离现象分析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对策论文,成人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1)04-0082-05
一、教学分离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共同特征
从教育心理学原理来看,学习成果在学习者身上实现,教授并非学习的必要条件。即使没有教授,具备动机和能力的学习者也能进行学习。但存在于学习与教授之间的交互过程作为培养效率充要条件已成为教育活动一般特征,交互缺失或不足通常被当做有效学习的障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四大类办学形式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学习与教授之间的空间距离分离。这种分离客观上导致了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的交互缺失或不足。
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的创建和发展过程反映了教育事业对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适应。函授和夜大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符合当时社会生活条件的信函往来及短时间面授来克服教学交互不足。近年来,信函往来已流于形式甚至名存实亡。函授的面授环节以及准脱产的夜大学,也因需挤占正常生活和工作间隙而显示出时间压力。快节奏生活条件下有效学习时间也并不都能保证,交互不足并未改善甚至缺失。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其立足于学习者自行选择自学内容和进程,本身不存在或不需要教学交互。但缺乏了教学交互并非所有学习者都能获得较好学习效率,所以普通学校式自考助学大行其道。近年来,更便捷的网络助学正逐渐取代普通学校式自考助学。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重新创建的广播电视大学及上世纪末出现的现代远程教育象征着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对技术及成本可行性的适应。电大教育早期主要借助广播电视的视听功能组织学习,而后则通过与普通高校联合办学来提供教育资源。而现代远程教育则主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传送学习内容,其学习者可在一定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电大教育系统在获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后推出了称为“开放教育”的办学形式。两者的共同点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克服分离和强化交互。
比较上述四类办学形式可发现函授和夜大所具有的教学分离特征及教学交互不足也最明显。同时,另外三类办学形式中的学习者也并非全是成人,所以第一类办学形式可算是最为传统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几类办学形式间的核心区别并不在于时间早晚以及技术手段,而在于为改善、克服或回避教学双方空间分离采取了不同教学组织形式,或实现和加强教学交互,或消除已存在交互不足及缺失,进而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实现教育的价值。
二、对教学交互不足的分析
各方学者对传统的函授和夜大进行的批评包括:自学环节难以进行、自学辅导难以落实、参加面授(讲授)时间难以保证、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陈旧和教育观念不当等[1-3](P53-54),(P24-25),(P45-46),这些不足多可放到教学交互框架下加以分析。
(一)学习者角度的分析
自学环节难以保证可能是因为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策略不当、学习内容困难和学习时间不足。成人学习者多具有非职前特性,认知驱力弱于自我提升驱力,对学科性知识没有太强需求和兴趣。若缺乏合适学习资源迎合及诱发学习需要,学习将无从发生或将出现无效学习。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均被日常生活工作的干扰所弱化,若缺乏足够内部动力和外部支持条件则使学习效率低下,由此体验的学习成就缺乏则导致学习兴趣和愿望的丧失,学习者陷入到“学不好不想学、不想学更学不好”的恶性循环中。学习者在年岁渐长后,其认知能力也已不再处于最佳状态和水平,普通教育式的教育资源将带来较重认知负荷。自学辅导难以落实则可能是因为交流愿望低下、交流渠道缺失和交流成本过高。与教学者和管理者交流便利程度也影响着学习者的投入程度,若交流不畅,将阻碍学习有效进行,并降低交流和学习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成人学习者多承受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参与学习将挑战其拥有的时间和经济资源。时间和经济压力则使面授(讲授)参与时间难以保证。所以,教育资源应满足学习需求,教学行为须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均需适应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时间资源。
(二)教学者角度的分析
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单位大多参照普通高等教育设置培养目标及选择教育内容。成人学习者虽然具有较丰富和成熟的认知经验,但这些经验也可能成为有效培养和学习的干扰,这意味着其不一定适应普通高等教育式的目标和内容。所以应设置和提供符合成人学习者的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或使其更为丰富和更具弹性。对自我提升占优的学习者可提供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对知识更新占优的可提供与职业活动有关的内容,对于认知驱力较强的则提供学科性较强的学习内容。
沿用单纯讲授式教学导致了多方面不良后果。其一为低适应性,成人学习者群体在需求、能力及习惯等方面显示出异质特性。有限课时压力使讲授者难以用多种方式和形式来展现知识,基本的表现形式则使学习者体验到学习的困难、乏味。其二为低认知效率,学习困难与学习兴趣无法满足的结合导致低认知效率。第三为低动机状态,这是持续低认知效率的长期效应。若先前学习结果不理想则后续学习将处于低动机状态。
现有的成人高等教育所提供的教育资源主要局限于单一的纸质课本和有限时间的教师讲授,缺乏能更有效促进学习的校园化教育资源。同时教育资源在来源和规模上均较相对贫乏。资源的低质是另一个严重问题,这表现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包括相对于知识进步和学习需要变化的反应滞后,以及由习惯于低效率教学的不具备充分教学经验及充分知识广度的教学人员的讲授。
综上可见,教学方法、内容和观念的不足可从更新所需成本以及变革风险来解释。学与教的双方基于自身各种压力、成本和风险使得本应存在的教学交互效率低下,进一步导致办学形式的社会声誉和社会效益下降。
三、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解决交互不足的重要途径
是否应该废止这些办学形式或任其消亡,这显然既不合理也不可取。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结构和发展状态复杂,潜在学习者依据其各不相同的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和学习需求选择学习方式。函授和夜大至今仍保有相当规模,说明客观需求仍然存在。从社会认知程度和获取便利程度来看,仍具有一定优势。
为适应现代社会中节奏更快、压力更大、更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现代信息技术因素被不断引入教育领域,以此提供更为丰富灵活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交互。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型企业使用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在线学习进行培训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大学则同时在校园内和远距离教学中大量地将互联网用于教学传递。
在线学习方式于学习者的优势包括:学习不受学习时间和场所以及教学双方空间距离的限制。异步交互使学习者可随时且重复访问学习资源;同步交互则使学习者能与教授者及其它学习者进行实时交流。在工作期间和个人领域完成的在线课程促进了情境学习,或是使学习情境化。而对于教授者的优势则包括:教授行为同样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学习资源可随时更新并及时地被学习者访问;教授者能够引导学习者获取满足其需求的信息内容。设计合理的在线学习系统将被用于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当前水平,并由此筛选出合适的学习资源来达成期望的学习结果。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具有较充分的教学交互特征[4-5]。
从国内教育政策导向来看,早在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即提及“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2006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覆盖全国城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目标,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预期“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上述政策文件反复提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现状和需要的教育网络,这代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一些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积极探索并进行网络教学的实践尝试[6](P20-28)。研究者们就此主题基于各自立场提出了各具特点的“辅助说”、“改造说”、“过渡说”和“整合说”等观点。“辅助说”和“改造说”指出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种种不足,提出应向学习者提供网络化学习资源,逐步实现混合型学习—教学模式[7](P76-77)。而“过渡说”和“整合说”则强调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以及网络化发展趋势,认为过渡或转换是不可避免的,否则将有垮台破产之虞[8-9](P37-38,46-47),强求较短时间内的迅速变迁。两类观点共同之处在于均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但均未明确地把教学交互作为问题核心。
从学习者的多元化特征来看,电大系统的开放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试图打破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分隔又有别于两者,属于教育事业实践终身教育观念的制度化策略表征。如前所述,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持续的改革为更广泛潜在学习者提供灵活、开放和自主的丰富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以割裂体制使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并不真正代表事业发展的趋向。无论是促进现有办学形式的变革,还是强调新型办学形式的优越,核心在于采取措施强化交互以实现教育价值。因此,不同于前述观念的“在线化共存论”也许更为合理。
所谓的“在线化共存论”是指:成人高等教育仍将能够满足潜在学习者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提供多种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以满足学习者需求,现有形态的成人高等教育将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和管理而建立在线学习体系,并由此向新的形态变迁。在客观需求消失之前,在线学习化后的成人高等教育将与现代远程教育共存于社会生活中。
四、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学习体系的原则及举措
如何达到符合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的“共存”呢?在线学习体系建立并非是把教材和课堂讲授电子化后搬到互联网上这样一个简单过程。学习、教授过程因素将通过合理的在线化过程来克服或改善前面所提及的种种不足,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实现教育价值。
(一)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学习体系的基本原则
1.迎合并激发多样化学习需求。学习需求多样化来自于学习者的工作、生活、经济和文化背景,单一培养和课程目标将使得学习活动变得面目可憎。完全满足所有需求并不现实,但全面探究基础上的分类化以及预见性的工作将有利本原则的贯彻。
2.适应成人多样化学习特征。这包括对学习者认知特征(认知能力、认知风格、认知老化、学习习惯),个性特征(情绪特征、开放性、人际信任、成败经验),生活节奏(工作强度、应激状态),人际交流特征等方面的适应。要能够适应这些特征无疑是复杂且困难的,但是却可据此衡量在线学习机制的质量。
3.符合办学单位可提供的人员、物质和智力等教育资源状况。在线学习的建立可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考虑采取分步骤渐次完成的策略。
4.符合学习与教学规律的精细设计。在实现教学交互过程中使用现代信息手段本身并不更具优势。已有研究表明,恰当而有利于新型教学手段发挥优势的教学设计才是在线学习优于现有方式的根本原因[4-5]。所以,应该明确意识到在线化需要进行精细的设计,以虚拟化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各种功能。
对以上四项原则的贯彻最终将指向更有效地向更多潜在学习者提供更好学习服务的根本目标。
(二)建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线学习体系的措施
1.建立切合实际可支配资源的工作目标,以合理步骤建立在线学习体系。成人高等教育在地域、经济、人力和智力资源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应建立不同层次的阶段性目标,逐步实现切合实际条件的在线学习机制。一个可供参考的路线如下:(1)建立具备辅助管理的特性教务—学务交流机制;(2)通过购买、外包或自主建立的方式形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规模适当的学习参考资源,形成辅助学习机制;(3)选择条件成熟的课程进行网络化,新建教学交流机制并整合前两个阶段的成果;(4)进一步整合各方面资源,调整在线学习体系的功能。
2.进行合理的预先设计工作,保证在线学习体系的有效性。教学设计才是在线学习优于现有方式的根本原因。所以有必要进行预先设计,做好工作规划和资源准备,使整个工作有章可循。(1)应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掌握实际可支配资源及潜在可支配资源的状况,了解现有及潜在学习者的现实及潜在学习需求,探究和预期可影响在线学习的学习者经济、职业、生活、个性特征,准备和筹备各种可用信息技术手段。并且对各阶段可能涉及的资源、手段和学习者特征进行细分。(2)基于调查研究结果建立各阶段工作的技术标准并作为建设和运作的依据。(3)对在线化设计及工作计划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心理学原理进行审查。
3.向学习者提供合理的学习内容选择、组织和呈现,满足学习需求及符合学习者特征。(1)选择条件成熟的课程,建立起表达充分而简练的较小单元组成的学习内容结构。(2)提供海量规模的表达精练的学习参考,以达到学习内容充分的冗余度,帮助更多的学习者达到理解。(3)基于上述两个步骤建立起与技术标准吻合的可持续的技术实现。譬如可进行留有改进余地的定制开发,也可使用成熟的可二次开发的在线学习平台。典型的商业化产品有被数以千计西方高校采用的BlackBoard在线学习平台,而非商业化产品有被小规模机构或个人广泛采用的Moodle平台,国内则有清华大学的e-learning平台及一些商业机构开发的产品。这些产品多数均具有丰富的内容呈现和交互功能,也均可按需求进行二次开发和定制,此外还有一些通用的内容管理网络应用平台也可使用。(4)将已建立机制用于其他课程,并且将其它交互功能整合于其中。(5)对所有通过在线学习机制传递和提供的内容进行完善,注意提供与各种职业相关的、与各种生活阶段和形态相关的和与各种求知欲望相关的内容。
4.建立适应学习者工作生活节奏和交流特征的交互机制。适应性交互机制的关键在于信息传递手段的丰富、传递的流畅和高效、对学习者要求的预期和及时响应。这些因素中宏观的如异步及同步交互这样的信息传递形式中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实时视频等交互手段的使用,微观如个人空间及应用控制面板这类信息汇总机制的设置都应该被考虑到。在建立交互机制时还应该注意,可用性较高的信息索引机制的建立和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层出不穷的可能。
5.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宣传和推广,争取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同类文献中通常会呼吁立法支持和行政支持,但除此之外,所需要资源提供者及潜在提供者、学习者及潜在学习者和教学工作承担者的支持与参与同样重要,可用适度的合理回报吸引各方的参与。还可以丰富的参与机会促使其参与,然后采取其它措施进行巩固,以实现其真正的参与。只有广泛的真正参与,教育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和保证。
五、结语
成人高等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趋势面前已显得落后,但由于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在满足学习者需求方面发挥其价值。但是变革是不可避免的,由学习—教授空间距离分离所导致的教学交互不足现象即为改革的主要对象。建立在线学习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将已有的成人高等学历进行在线化变革的过程须迎合并激发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适应学习者成人的多样化学习特征,切合办学单位可支配人员、物质和智力等各种教育资源的状况,并且进行符合学习与教学规律的细致设计,从而更有效率地向更多潜在的成人高等教育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收稿日期:201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