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定西 748100
护理差错,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伤的事故。它是关系着患者疾苦和生命安危的大事,对维护医院秩序和社会安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提高手术室护士对常见护理差错的认识,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归纳和总结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进行原因分析。结果,针对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制定可行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结论,手术室护士通过对常见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学习,规范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差错;防范措施
手术室常见差错及原因
1、接错手术患者、弄错手术部位:无认真核对病人信息,如病区,病人姓名,床号,手术名称,住院号,手术部位,和病房护士交接不严,尤其对昏迷、小儿,不能交流者。
2、压疮:手术时间过长,或皮肤有破损者无采取体位垫等保护措施,或体位垫使用不当。
3、异物遗留:术前清点不仔细,或关腹前、术后清点不到位。或管理不到位,前台手术无清理,遗漏敷料等,或由手术外带入物品等。
4、标本遗失及差错:未经医师同意,私自处理遗弃标本,或贴错表签。
5、用错药物:口头医嘱无复述,所以听错,执行错。或没有三查八对,用错药物。
6、灼伤:电极板重复使用,粘贴不紧密,或身体接触金属,或佩戴金属首饰,或手术单被消毒液浸湿导电。
7、输血错误: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没有做好输血的“三查八对”
8、坠床:对昏迷、小儿或烦躁患者,没有做好保护措施,如妥善固定,或使用约束带。
9、体位摆放不当引起的损伤:时间过长引起压疮,或体位摆放不合理,压迫神经,肌肉,或影响呼吸。
10、切口感染:手术间消毒不严格,消毒液污染或过期,无菌包未达标,手术人员操作不按无菌操作原则。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8年6月到12月进行手术进行分析,加强术前访视、术中优质护理,术后访视,减少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护理的情况。找出在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1.2方法 分析手术的手术地点,手术时间以及各种手术物品的登记的情况,分析出差错原因。
2 结果
在手术护理过程中,选取120台手术,都无出现由于手术衔 接不到位,清点不仔细,接错病人,弄错手术部位,异物遗留,烧伤病人,给错药物等。
3 讨论
措施:防止出现手术差错的措施:
3.1、防止接错手术患者、弄错手术部位:
术前访视患者,手术室护士了解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手术部位是否标记,病人各项化验是否正常,有无过敏,有无传染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手术患者时,仔细核对病人相关信息,(昏迷、小儿,不能交流者尤其注意)手术部位有无标识等,并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交接,并签字。进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再次核对手术患者信息,并做好术前准备。病人入手术间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三方共同核对,确认后签字。手术开始前三方再次核对确认,手术完毕共同核对,完善各项记录。
3.2、防压疮: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如有破损记录,手术结束后比较有无发展。老年人或长期卧床的病人需加强受压部位皮肤的保护。根据手术要求不同,使用不同的体位垫,防止因手术时间长。患者局部受压过久发生压疮。改变体位时,避免拖拉患者。
3.3、防异物遗留:
严格执行清点、核对、登记制度。洗手、巡回护士手术开始前、关体腔前、关体腔后、手术结束后认真清点物品,大到器械、敷料,小到术中剪下的钢丝、注射器针头套、棉片、缝针等。巡回护士与清点的同时及时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术中洗手注意观察器械的螺丝,配件等有无缺损或松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手术完毕后再次检查。纱布、纱条等物品不允许随便剪碎,应保持每件物品的完整性。术中增加清点的物品,须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共同清点及时记录。巡回护士要保持手术间的整洁并监视其他人员进手术间勿带走、带入纱布,清点的物品统一放置。手术没结束前,敷料不得拿出手术间。连台手术要更换垃圾袋,将清点物品全部收出手术间。
3.4、防标本遗失及差错:
术中标本由洗手护士负责保管,术后标本由巡回护士负责处置,用标本袋装好再用甲醛溶液固定,连同填好的病理单送到标本存放的地方,并在标本袋及标本记录本上登记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标本名称等。手术医师术后及时填写病检单,学名标本采取部位、患者姓名等信息。
3.5、防止用错药物:
使用任何药物前,必须2个人共同核对药名、剂量、浓度、用量,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才能执行。抽药注射器应标注药品、浓度,并保留安瓿,用过的空瓶保留在手术间待手术毕方可弃去。
3.6、防止灼伤:
使用高频电刀时,电极板应在肌肉丰富处,保证有效接触面积。电极板必须一次性使用,禁止重复使用。病人身上不得有任何金属饰物,身体也不能与床上金属接触,防止导电。
3.7、防止输血错误: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取血是做好“三查八对”。三查:血液有效期、血液的质量及输血装置,八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编号、血型、交叉凝集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输血前,巡回护士应与麻醉医生再次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并在输血单,输血登记本上双签字,输完血后,保留用过的血袋,做好血袋回收登记,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输血科。
3.8、防止坠床:
昏迷、小儿或烦躁患者,要做好保护措施,如妥善固定,或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或发生意外
3.9、防止体位摆放不当引起的损伤:
摆体位的原则:保持呼吸、循环功能,充分暴露手术野,使患者舒适、固定牢固。正确摆放手术部位,使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护肌肉神经不受损伤,避免压迫或过度牵拉。使患者舒适,肢体不可过度外展。避开神经走行的部位,避免肢体受压造成神经麻痹。四肢固定松紧适宜,垫以软垫。
3.10、防止切口感染:
手术室制订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培养,每月定期抽查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消毒后的病员皮肤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室及物品完全消毒达标,物体表现清洁消毒,使患者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手术治疗,并且应严格手术室参观人员数量,以免引起空气污染。打开的消毒溶液、棉签等标明开启时间,及有效期。严禁使用不清楚开启时间的消毒液。疑似污染的物品,必须重新灭菌。限制实习、参观人员。每个无菌包时打开检查灭菌指示条,是否达标。腹腔镜器械用完后由专人负责清洗、吹干,放入等离子低温灭菌柜内灭菌,并定期检查灭菌效果。
结果:综上所述,手术室发生差错的环节很多,通过术前访视,查对制度,严格控制手术室护理质量,发展和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常规,有效防止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
论文作者:王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2
标签:手术论文; 手术室论文; 患者论文; 差错论文; 护士论文; 标本论文; 体位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