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进展综述论文_盛莉

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进展综述论文_盛莉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普通外科 066100

摘要 目前,临床常才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来辅助各种疾病的治疗。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置管安全等临床特点,现广泛的应用到临床的治疗中去。但是,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不仅危害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引发患者出现血栓的风险。本报告根据目前临床进行PICC置管护理的现状,分别从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管后引起相关性血栓的机理、危险因素、护理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在进行PICC护理期间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机理;护理对策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1]。具有穿刺简单、置管安全、对患者损伤小、耐受性好的临床特点。同时该技术可适用多种情况,一方面可以保护外周静脉,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和药物渗漏性损伤;另一方面可以为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或缺乏外周静脉通路患者建立中长期安全静脉通道,从而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但是,由于PICC置管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患者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受到破坏,导管虽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但作为异物进入体内并长时间留置必会引起相关并发症或其他异常情况发生,如静脉炎、静脉血栓、导和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等 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分别从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管后引起相关性血栓的机理、危险因素、护理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详细见以下报道:

1相关性血栓的机理

PICC相关性血栓是指在导管外壁或血管内壁血凝块的形成,会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从而诱发血栓[2]。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置管处肿胀、局部疼痛等。王云,李丽等人指出,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超过一半是无症状的[3]。研究表明,在患者进行置管后的一周内是血栓疾病的高发期。据有关文献指出,PICC置管出现血栓的平均时间为术后10天左右,且右侧置管后诱发血栓的情况相对左侧较少。

2危险因素

2.1导管因素

李俊英指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时,血流量大,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低[4]。同时置管的直径、长短等多方面也会导致诱发血栓的风险。

2.2疾病因素

临床资料指出肿瘤是导致患者置管后出现血栓的危险因素,可能当患者合并肿瘤时,患者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导致患者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形成血栓。同时肿瘤细胞也会影响患者的血管等其他机体组织,进而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而且如果患者出现血栓疾病的病史,也会增加置管后血栓的形成。

2.3药物因素

在进行患者置管后,可适量的给予小剂量的抗凝剂进行预防治疗。但是,周晔、刘扣英研究指出[5],抗凝药物剂量如果不当,不但会增加患者出现相关性血栓的发生几率,还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化疗药物可引起患者血管内皮的损伤,进一步导致患者循环系统出现障碍,导致血栓的形成。

3护理对策

3.1置管前评估

在进行患者置管前,首先要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并根据患者疾病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置管方案。并且由主治医师进行患者置管的评估工作,严格科学的进行患者的置管。彭星宇指出如术前有血栓病史和高凝状态的患者应慎用,偏瘫的患者应选择健侧置管[6]。选取患者健侧的目的是防止血流速度过慢、血液粘稠,而引起血栓的风险。同时在进行患者的置管前,要结合患者的经济条件、血管因素等方面考虑,可以有效的减少不良状况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整体治疗的满意度。

3.2健康教育

在患者成功置管24小时后,可连续在患者穿刺点进行热敷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叮嘱患者不能做剧烈的运动,防止患者由于过度肢体活动,导致置管脱出。江文、曾登芬认为应避免导管随着肢体运动,减少其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7]。及时的和患者家属沟通,可指导患者进行置管部位以下关节的功能锻炼,以期增加上肢的血液回流,减少因血流缓慢而导致的血栓。PICC小组研究编排了功能训练操,将患者的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的日常使用编入功能训练操中。同时对患者进行疾病科学知识的教育,告知该疾病治疗中成功的案例,循序渐进、努力的引导患者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上发展。及时的和患者家属沟通,使病人自身感到家庭的温暖,重新让患者振作和坚定信念。

3.3心理护理

护理前充分了解患者患病的具体情况,统计每个患者的兴趣爱好、文化水平等详细个人信息。并且根据情况制定确切可行的应对方案,使患者更易于接受。前期患者术后的护理,由于疾病带来的疼痛和创伤。陈璐,谢新芳指出应主要以交流安慰为主,消除患者的紧张和自闭心理[8]。

3.4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对于患者主述、临床检查等相关资料,进行患者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防。李君丽指出预见性护理实践中,特别是在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愈来愈受到重视[9]。临床护理期间应该特别注意患者可能引发血栓的情况,应该进行严格、及时的查房处理,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记录和统计。如果患者出现不良状况,及时的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患者置管情况的观察。熊峥嵘等人指出应叮嘱换班护理人员进行24h检查[10]。

4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PICC置管后的护理模式更加的重视起来。目前,临床上已经广泛的应用PICC作为一种主要的输液途径。该技术具有置管操作简单、可长时间留置、耐受性好、置管安全等临床特点,明显减轻了患者疾病治疗的痛苦,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PICC置管后可能会诱发相关性血栓的形成,不仅危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诸多的麻烦,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在进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应该及时的采用合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确保置管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姚兰,潘国标.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4):31~33

[2]李学勤,陈虹,王缘.集束化干预预防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5):94~95

[3]王云,李丽,傅国宁.PIC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2):879~881

[4]李俊英,余春华.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08,23(4):893~894

[5]周晔,刘扣英,崔焱.PICC导管异位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4,29(8):20~23

[6]彭星宇,方汉萍.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3):54~56

[7]江文,曾登芬.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因素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218~219

[8]陈璐,谢新芳,沈洪,等.护理干预预防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系统评价[J].循证护理,2016,2(1):25~26

[9]李君丽.预防肿瘤患者PICC致血栓性静脉炎护理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4):1919~1921

[10]熊峥嵘,宋伶俐,傅强.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0,7(7):9~11

论文作者:盛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  ;  ;  ;  ;  ;  ;  ;  

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进展综述论文_盛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