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人民医院 四川 大竹 635100)
【摘 要】观察研究中药竹医灌注Ⅰ号保留灌肠辨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1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竹医灌注Ⅰ号保留灌肠,对照组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完全缓解者随访半年及一年,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竹医灌注Ⅰ号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疗效,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竹医灌注Ⅰ号;保留灌肠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32-02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化学药物,近期临床缓解率较高,但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药不良反应多[1-2],中药是我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我们开展 “中药竹医灌注1号”煎取液保留灌肠与西药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照观察的临床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首诊日期单双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龄28~73岁;对照组78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47例;年龄30~71岁。
1.2 病情资料
治疗组:病程半个月~10年,初发型39例、慢性持续型19例、慢性复发型22例;活动期58例、缓解22例;轻度47例、中度29例、重度4例;并发肠息肉的14例;对照组:病程1个月~8年,初发型37例、慢性持续型22例、慢性复发型19例;活动期54例、缓解期24例;轻度43例、中度32例、重度3例;并发肠息肉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分型、分期、分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1.3 诊断标准
符合UC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成都会议标准)[3]。
1.4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局部狭窄、肠梗阻、肠穿孔、中毒性直肠扩张、结肠癌、直肠癌及肛门疾病者。②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
③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④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确切评价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研究方法
1.5.1 治疗组方药“中药竹医灌注Ⅰ号” [本方为我院名中医杨世权自创自研方]银花炭20g、黄连15g、黄芩15g、败酱草20g、红藤20g、地榆炭15g、仙鹤草20g、槐角15g、白芨15g、秦皮15g。
1.5.2 灌注液煎取方法和灌注方法 取“中药竹医灌注Ⅰ号”方药一剂,以水1 000mL,中火煎取120~150mL浓汁药液,温度控制在39~40℃左右,待患者排空大小便后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按保留灌肠操作流程进行灌注,药物注入后让患者垫高臀部卧床休息,左、右卧位1 h左右轮换,每晚灌注一次,每周休息一天,三周后停药观察。
1.5.3 对照组治疗方法 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国药准字号H31020840,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早、中、晚各服1g,三周后停药观察。
1.5.4 观察方法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检查体征(腹部压痛)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每周复查粪便常规,治疗前后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并复查肠镜,以判定疗效。对完全缓解者者进行半年期、1年期隨访。
1.6 疗效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年成都会议标准[3]。
1.7 统计学分析
应用PEMS3.1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共80例,完全缓解者5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72%,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78例,完全缓解22例,有效32例,无效24例,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28%,总有效率69%。两组完全缓解者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58例,半年后随访复发7例,1年后复发4例,总复发率为18%;对照组22例,半年后复发6例,1年后复发6例,总复发率为54%。
3 讨论
根据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的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 “泄泻”“久痢“肠澼”“脏毒”“肠风”等病证范畴。本病的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节,主要病位在肠,与脾胃相关,病机为湿热、疫毒、饮食失节等导致肠腑功能紊乱,气血壅滞腐败,肠膜血络受损所致。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常规采用辨证分型,一型一方,口服给药的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着中医医师辨证论治时主观随意性大,选方用药缺乏统一性、针对性,且常规口服给药导致药力难以到达局部病灶等问题而直接影响疗效。我们认为:本病病位固定,病灶局限,是采用中医专方专药辨病治疗的理想病种,且采用中药汤液肛门给药保留灌肠的方法,能使药液直达病所,局部药物浓度高,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以及被胃肠消化液、消化酶的破坏,延长药物作用于局部病灶的时间,显著提高疗效。同时专方专药对本病的治疗可避免医师辩证的主观随意性,用药统一规范而更具针对性,更有利于观察疗效和总结推广。
柳氮磺胺吡啶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而成为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通过两组患者的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缓解的患者总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中药竹医灌注Ⅰ号”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操作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不良反应小,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洪英,张明飞,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10)7
[2]黄捷平,周槐娜,喻永明,中药灌肠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J]江西医学,2009,44(6)597-598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8
[4]杨应雄,任 权,向军英,等.中西医药物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2):155-157
论文作者:杨世权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溃疡性论文; 灌肠论文; 疗效论文; 结肠炎论文; 中药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