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轨迹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轨迹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毛泽东八大前后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轨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要矛盾论文,轨迹论文,社会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八大前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比较贴近实际——较为正确的概括——偏离社会实际而作出错误判断”这样一个发展轨迹。用这种思想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必然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沉痛的教训启示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对重大历史事实进行客观、辩证、准确的分析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依据和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 发展生产 阶级斗争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前后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轨迹。探寻这一轨迹会发现,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接近客观实际,后又因国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偏离实际的过程。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

一、最初的分析和预见

毛泽东在八大前后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是与他建国前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这是他对同一问题思考的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思考成果直接与后一阶段的认识密切相关。依据毛泽东的分析,建国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依据是:第一,“中国人民用革命战争胜利地打倒了反动派。”[①]虽然中国人民与美蒋反动派的矛盾还存在,但已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了。第二,随着上述矛盾的变化,中国的整个形势必然由战争转向和平。和平局面的出现,既实现了民主革命的基本目标,又意味着建设过程的开始。第三,新的人民政权的出现,将改变旧的经济结构而出现新的经济结构。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的国营经济处于主导地位,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一起“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②]。经济领域里还会有矛盾,但不是对抗性的,而是相互需要从而可以相互协调的矛盾。第四,与上述经济变动相伴随的是“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③]。这表明,建国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将发生变化,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中国的落后农业国现实与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国的目标之间的矛盾,将成为主要矛盾。对此毛泽东于1949年3月即明确指出:革命胜利后我们要“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④]。

毛泽东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工作中心也必须由打仗转到生产建设上来。他说:“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⑤]我们的党、政、群众团体等项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⑥]。他还把这一点向党外人士作了肯定的说明。1949年6月1日他在给张澜的信中指出:“今后工作中心在于建设,亟盼各方友好共同努力。”[⑦]不久他在新政协筹备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我们必须“有系统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⑧]。

从建国到社会主义改造结束这一过渡时期,毛泽东对于改造和建设两方面工作都没有忽视。他正确地处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把改造和建设的任务统一于一个总路线之中。他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⑨]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毛泽东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他清醒地认识到,为了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必须搞好建设,若不通过建设来建立强大的公有制经济,就不可能团结与改造民族资产阶级。反过来说,我们团结与改造资产阶级的工作也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面,他提出,为了搞好建设,“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⑩]。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既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又改造民族资产阶级,从而在发展工商业的过程中逐步改变生产关系;通过办合作社,既团结农民,又改造农民,从而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逐步改变生产关系。这些经验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决不忽视或脱离经济建设进行社会改造,而是把改造建立在建设的基础之上,使二者密切联系,相互推动。

毛泽东上述认识轨迹表明,他在建国前后分析并预见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将转变为我国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与我党建设现代工业国目标的矛盾,党的中心工作也要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二、接近客观实际的认识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在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更加接近客观实际,并且形成了一个基本观点,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前一句话是对他建国前后对此问题认识成果的继承,后一句话是对前一句话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结束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深入了一步,他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11)他在此文中重点谈的是经济建设问题。同时围绕着经济建设谈到了其他一些关系问题。可见他当时对我国主要矛盾的认识较为正确也较有预见性。他在1956年8月中共八大预备会上的讲话中对这一认识有了进一步的表述,他说:“我们团结党内外、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2)他形象生动地指出了我国经济落后的现实与人民需要、党的目标之间的矛盾。他说,地球上只有我们是六亿人口的国家,过去人家看不起我们是因为我们在经济建设上不行,钢一年只有几十万吨,建国后也不多,今后要逐步搞起来,要努力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超过两千万吨钢的目标。我们要改变一百多年落后的情况,要赶上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再过五六十年超过美国是一种责任,“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象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13)毛泽东当时虽然对我国经济建设前景的估计过于乐观,但他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还是比较正确的。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在他亲自主持起草的八大决议中有了更集中的表述。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在八大期间和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坚持他的上述认识。八大会议期间他在会见一些外国党的代表时多次谈到,斯大林犯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根本原因在于他的认识落后于苏联变化了的实际,他没有看到苏联的客观形势已经发展了,国内的剥削阶级已经基本上消灭了,社会已由这一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即已经进入到要用和平的方法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阶段了。1956年11月,毛泽东在八届二中全会上的发言中肯定,我们“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了,同年12月他在给黄炎培的信中再次肯定了这一点。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指出,要注意一些思想动向问题,“台风年年有”,但现在的建设时期,剩下一部分阶级斗争,大量表现的是人民内部的斗争,对于这个方面我们的经验不足,值得好好地研究一下。同年3月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他表示不赞成以“阶级斗争为主”的观点,认为八大已作了结论:阶级斗争基本结束。

由此可见,毛泽东在八大前后这一段时间里,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基本观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中心工作必须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基本观点应该说是比较合乎实际的。

三、观点的改变及其原因

毛泽东在八大前后所形成的较为合乎实际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观点,在1957年发生了变化。早在1957年3月,他在一次讲话中就提出:我们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方面还没有完全胜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我们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还要进行长期的斗争。”(14)但当时他还仅仅指政治、思想领域里的阶级斗争。到年底,他的观点发生了较大的改变。10月9日他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扩大)上批评了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判断,提出阶级斗争是主要矛盾。他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现在的任务跟过去不同了。过去主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那个任务已经完结了。那末,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的锋芒是对着资产阶级,同时变更小生产制度即实现合作化,主要矛盾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概括地说,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八大’的决议没有提这个问题。‘八大’决议上有那么一段,讲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种提法是不对的。”(15)可见,此时毛泽东已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转而认为阶级矛盾仍是国内的主要矛盾。此后他一直坚持这一看法,到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时,他又把这一看法加以概括,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所以从现在起对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毛泽东这一观点后来被概括为党的基本路线。推行基本路线的结果,是“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毛泽东在1957年改变他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看法绝非偶然。第一,毛泽东在建国前后和八大前后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时,从未松动阶级斗争这根弦。他虽然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经济文化发展不足之间的矛盾,但他也一直注意阶级斗争问题。建国前他多次指出,建国后还有不拿枪的敌人;国内反动派还企图复辟,不可松懈自己的警惕性。建国后他多次提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问题。1955年,他提到了“准备对付反革命复辟”(16)的问题,还特别拿胡风问题对全党进行阶级斗争教育,告诫全党:“切不可书生气十足,把复杂的阶级斗争看得太简单了。”(17)他在领导农业合作化时,不仅把此项工作提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而且在合作化过程中强调阶级划分与依靠贫下中农的问题。1957年2月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阶级还存在,“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各领域里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可见,当时毛泽东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分析始终存在着两个思路,他在肯定主要矛盾已变为需要和生产的矛盾时,他的阶级斗争观点并没消失。这种双重思路并存,一是由于他经几十年阶级斗争洗礼而形成的思维定势使然,二是由于当时国内确有阶级斗争,只是他把阶级斗争看得过重了。

第二,波匈事件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他认为波匈事件的原因是阶级斗争没搞好。我们要吸取这个教训,强调阶级斗争。他提出了中国如出现波匈那类事件我们怎么办的问题,甚至指出我们党内党外那些捧波匈事件的人是两边摇摆的稻草。他认为,匈牙利事件证明“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动派同帝国主义者互相勾结,利用人民内部的矛盾,挑拨离间,兴风作浪,企图实现他们的阴谋。”(18)他断言:“匈牙利事件的一个好处,就是把我们中国的这些蚂蚁引出了洞。”(19)可见波匈事件加重了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估计,成为毛泽东认识转变的因素之一。

第三,苏共二十大的影响。毛泽东反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他坚持十月革命的道路,因此他对苏共二十大的评价基本是正确的。但他把苏共二十大与阶级斗争问题联系起来却有主观成分。他在指出赫鲁晓夫基本上丢掉了列宁主义时,强调列宁特别是在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们搞阶级斗争是从十月革命学来的”(20)。坚持十月革命道路,就要坚持阶级斗争。“不依靠群众进行阶级斗争,不分清敌我,这很危险。”(21)他由苏共二十大得出了与他此前批评斯大林搞肃反扩大化是没认识到主要矛盾变化正好相反的结论,认为苏联共产党、东欧一些国家的党出问题是不讲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

第四,国内一些动向引起毛泽东的注意。早在1957年夏季之前,毛泽东就注意到党内外的一些思想倾向问题。1956年11月他批评说,有几位司局长一级的知识分子干部要搞“大民主”,就是要学西方资产阶级那一套。1957年1月,他指出某些省部级干部过不了社会主义这一关,是动摇的,同时指出有些民主人士和教授放的那些怪议论,跟我们是对立的。同年2月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批判修正主义的问题,并对修正主义作了初步分析和界定。到了5月,又一次强调注意批判修正主义或右倾机会主义,认为这种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反映。并且指出,有修正主义思想的人是党内的右派,他们和社会上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对社会上的人作了左中右三派划分,并对右派的政治观点作了概括,他提出“锄毒草”的问题,发出了反击右派的先声。此后不久他即十分严肃地提出反右问题,并指出,“这是一个伟大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22)。不打胜这一场大仗,“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同时提出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无产阶级领导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问题。可见,毛泽东确实把当时党内外的一些思想动向看作是十分严峻的阶级斗争问题了。这种看法直接影响了他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上述因素,使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由比较合乎实际转而偏离实际。这样毛泽东对此问题的认识,就形成了从较贴近实际的分析,到较为正确的分析和概括,再到偏离实际的分析而作出错误判断这样一个曲折的认识轨迹。问题出在哪里?客观地看待历史会认识到如下一些基本事实:⒈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束之后,社会上确实还存在阶级斗争,确有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人。⒉在政治思想领域里,确有主张接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思想的思潮,这在部分知识分子和党内部分人中也有明显表现。⒊西方资产阶级确实在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波匈事件也证明,与资产阶级思想和国内阶级敌人的斗争确实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⒋苏共二十大后,国际社会主义确实面临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维护社会主义形象的问题,共产党内部在此问题上也有不同认识甚至斗争。然而,毛泽东的不幸在于他过重看待上述基本事实,片面的分析使他不能恰如其分地看待阶级斗争问题从而导致错误判断,在错误判断基础上又形成了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存在的主要矛盾的认识。他用这种错误认识指导党的工作,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陷入误区而蒙受了重大损失。这一历史教训告诉人们,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对重要的历史事实进行客观、辩证、准确的分析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党对社会主要矛盾及其他矛盾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

注释: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⑧《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65页、第1433页、第1427页、第1437页、第1428页、第1428页、第1463页。

⑦《毛泽东书信选集》第323页。

⑨ ⑩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81页、第23页、第268页、第295页、第296页、第417页、第475页、第153页、第164页、第370页、第338页、第322页、第323页、第432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轨迹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