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军籍文书考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籍论文,英国论文,文书论文,国家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俄共同出版《俄藏黑水城文献》的过程中,1997年、2000年我们在俄国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今俄罗斯东方文献研究所)整理西夏文献时,发现了一大批西夏文社会文书,计有1000余号,1500余件,其中有关军事的文书就多达近300件。西夏文军事文书中以军籍为最多。这些军籍文书是依照西夏政府的相关规定,对西夏社会基层以首领为单位各军抄详细登记的簿籍,记载着西夏黑水城(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地区下层军事组织真实而具体的情况,包括西夏军事组织细胞——军抄的人员、马匹、装备等详细内容,是了解西夏军事组织及其作用的宝贵资料。
英国国家图书馆也藏有一批西夏文文献,系斯坦因步俄国科兹洛夫后尘在1914年自黑水城所得。这些文献已出版,其中也包含一些军事文书,计有20多件,多为残页。其中有两件经整合、补充,可臻于完备,一件较为完整,为研究西夏基层军事组织提供了有价值的具体资料,十分珍贵。
军籍文书历史文献虽有记载,但中古时期的军籍始终未见实物,这些西夏时期的军籍应是所见最早的军籍文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以下不避浅陋,试将英藏三件军籍文书做初步翻译、考证,以飨读者。
一、0222号军籍文书
1.鉴别
《英藏黑水城文献》第一册第79页下部和第80页上部两幅图片,编号为Or.12380-0222和Or.12380-0222V①。图片符号显示后者为前者的反面。从图片可见此件为残叶,所书文字是难以识别的西夏文草书,Or.12380-0222可见文字10行,Or.12380-0222V可见20行。叙录记载,该件高、宽为25×33厘米,“背面有字”②。笔者据其内容看,两者相关,甚至可能相连,不大像是一页文书的正反两面。
2010年9月笔者到英国访问,专门到英国国家图书馆核对西夏文文献,特别对这一文献做了仔细观察。原来此文献被夹在玻璃板中。该玻璃板中共有3纸文书,除两纸较小的刻本佛经外,还有此较大的文书,可能因玻璃板较小而将这页较大的文书折叠后夹在两层玻璃板中间。若看《英藏黑水城文献》图版则不甚清楚,若看笔者拍摄的彩色照片则一目了然,在Or.12380-0222中间部分可见文书的右边边缘,从Or.12380-0222左侧和Or.12380-0222V的右侧可看到折叠处,两图相接(见图1)正好是一件文书。Or.12380-0222左侧不清晰的西夏文反字(图中红箭头所示)是Or.12380-0222V右侧文字(图中蓝箭头所示)的背面透痕,该西夏字实际书写在Or.12380-0222V的背面。而Or.12380-0222左侧上部和下部的粗笔画是背面画押的透痕。
可以断定,两图片是相连的一件文书,而不是一件文书的正反两面。
2.校补、翻译
此文书系以西夏文草书写就。因西夏文草书难以识别,故本文需转录成西夏文楷书,再译成汉文③。由于文字残缺较多,使文书失去了不少重要资料,影响此文书的实际利用。但是依据黑水城出土同类文书的格式和本文书现存的内容,可以补充不少文字,使文书增添更多的内容。以下录文中方框内的字为笔者推补字,补充依据见注释。
十一、手头护二、项遮(30)一、独目下(31)三、喉面……
二、更兜(32)、关子(33)、铁锁五、裹节袋等全
番杂披:麻(34)六、项五、肩一、胸三、喉嗓二、末十二、盖
三、结铁有、毡里裹袋等全
经过这样一番补充,使这件文书庶几完备,提升了其文献价值。
3.诠释和考证
这是一件典型的军籍文书,与同类的俄藏黑水城军籍文书有同样的格式,登录着同类的内容。文书分为4部分:
(1)总叙
这类黑水城出土的军籍文书开头是“黑水属”三字。“黑水”应是黑水监军司的略称。“黑水属”明确此军溜是黑水城监军司属下的军溜,同时也明确了文书形成的地点。
然后记首领名字。首领是军溜的首长,是军溜的灵魂,最重要的人物。此首领名嵬移慧小狗。嵬移是姓氏,党项族有此姓。慧小狗为人名。
接着记“正军一种纳告”六字,这种写法在所有同类文书中皆同。西夏文与辅主、负担相对的正军,在西夏文中为“军、正”。因此这里的“正军”二字显然不是与辅主、负担相对的正军,而应另有别意,很可能是正规军的意思。“正军一种”可能是一支正规军之意。“纳”即缴纳,登记之意,“告”即是向上报告。
再后记自上年“天庆己未六年六月一日”始,至当年“天庆庚申七年五月底”,整整一年时间。原来西夏政府规定每年在西夏基层需要对各军溜内的军抄进行登记,即纳军籍。西夏法典《天盛律令》卷六专设“纳军籍磨勘门”。其中有纳军籍法规定:
国内纳军籍法:每年畿内三月一日,中地四月一日,边境六月一日等三种日期当年年交簿。(35)
西夏时期的版图基本上可分为三部分,一种是以首都中兴府为中心的“畿内”(也称为京师界),包括中兴府和附近“七种郡县”;一种是边远地区的“边境”,又称为“地边”,主要指沙州、瓜州、肃州、黑水等地;其余地区为“地中”,是除去“京师界”和“地边”以外的广大中间地区。有时后两种又可统称为“边中”(36)。黑水城属边境地区,按西夏法典规定每年六月一日登记交簿(37)。这与多件黑水城出土的俄藏军籍文书记载相合,也与此件英藏文书所记相符。每年六月一日登记,所记当是上年六月一日至当年五月底情况。天庆庚申七年(1200),属夏桓宗时期,为西夏晚期,距西夏灭亡仅有27年。此文书证明黑水城虽地处边远,又值西夏末期,仍然按规定时间和程序登记军籍情况。
接着是“无注销,已定。二十种”。“无注销,已定”即一年来无注销改变,已做好。“二十种”和后面的9行短字有直接关系。原来数字“二十”是后面全溜几项数字的总和:正军4+官马4+甲1+披1+印1+辅主9(包括强7、老1、弱1)=20。将这些不同类属事物相加,可能是当时申报、登记的一项要求,大致地反映了一个军溜的实力。在其他记录军抄人马装备的军籍中也会有这种总和数字。
除正军、马、甲、披外,还有1枚印,应是首领印。有9名辅主,辅主分强、老、弱,7强、1老、1弱。从现存西夏文军籍看,一般辅主多登录为强,一部分分为强弱两种,分为强、老、弱的很少,俄藏15件有年号的军籍文书中,只有俄И н в .No.1755-2是这种类型。可以说此件将辅主分三种类型的军籍是属于稀见类型。
(2)人员和装备情况的登录
此后是逐抄登录各抄具体人员装备情况。每一抄第一行前两个字以“一抄”二字开始,然后登录该抄总的情况,包括每抄首领或正军姓名、该抄人员人数以及装备情况,如是三种装备都有,还是只有马,或三种都没有。若有马,还要在此行最后标出马的颜色。
第一抄最重要,一方面他登录的是该溜首领所在的抄,地位重要,另外此抄首领也是此抄的正军,其装备往往最好,最全,多是马、甲、披全都有。此件第一抄首领是党项人嵬移慧小狗,“三人三种有”,即此抄有3个人,有3种装备,而这3种装备都属正军1人所有。
下一行登录正军名字和年龄。因在前一行中已有正军姓名,故在此行中省略姓氏,只有名字“慧小狗”。年龄都以数字表示,此处正军年龄残缺。
此后详细登录甲、披的形制,分别录甲、披各部位名称和数字。甲、披部位名称不同,如甲中有“胸五、背六、胁三”等,披中有“麻六、项五、肩一”等。数字是甲、披片的数量。甲、披的后面还记有“更兜、关子、铁锁五、裹节袋等全”、“结铁有、毡里裹袋等全”,这些可能是甲、披以外的附属装备。此件登录甲的第一行上部残缺,部分部位名称字可推补,所缺数字只好阙如。
再后若有辅主的,要登录辅主数量,辅主中有强弱之别的再细分强几,弱几,然后再逐一列辅主的人名和年龄,人名只写名字,不记姓氏。一般辅主与正军同姓,故可略去姓氏。此抄有辅主二强,一名小狗酉,年龄71岁,另一名犬盛,66岁。
第二抄正军名卧利羌势,党项人。全抄2人,装备中只有马一种。后登录正军名字,仍略去姓氏,此人年岁117岁,是高龄正军。下一行记有辅主1强,名字不清,也是117岁。
第三抄正军缺姓氏,名讹吉。全抄5人,装备中只有马一种。后登录正军名字,仍略去姓氏,仅有名字讹吉,此人年岁也是117岁。下一行记有辅主4名,其中有2强,一名讹有,也是117岁;一名那征有,年龄残。老1名,名寂显,127岁,年龄最高。另有弱1名,名那征讹,年龄95岁。
第四抄正军酩布犬羊子,党项人。全抄3人,装备中也只有马一种。后正军名字、年龄残,应为犬羊子。后有关辅主记载也残,但因全抄共3人,除正军1人外,可知应有辅主2名,名字和年龄残缺不详。
(3)签署和押印
每件军籍文书登录完成后,在卷末都记有时间和相关人员签名。前面是文书的内容主体,此部分是文书的结尾。在文书末尾照例要登录时间,记当年年号、甲子、年数和月份。此件末尾残,依据其他同类军籍文书的格式,以及本文书开始部分的登录时间,此件卷尾签署的时间应是“天庆庚申七年六月”。
在登录日期的同一行后是首领签名,只写名字而省略姓氏。此件后部残,失首领签名。同样依据其他同类军籍文书的格式,以及本文书开始部分的首领名字,此件卷尾签署的首领签名应是“慧小狗”。
最后是文书登记专职人员主簿的签名,主簿是登录军籍的执笔者。有时主簿签署是一人,有时是两人。一般前面写“黑水属主簿”5字,后面写主簿的姓名。此件后残,主簿签署也无从考察。
每件军籍文书都押有朱印,印文为西夏文二字的篆书,意为“首领”,一般押印不止一方,而是在同一文书中押几方印,多为4方,有的甚至更多。押盖首领印应是登录完成后,该首领正式上报前的最后一道程式。从印文看,这类首领印与近代发现的大量西夏文铜质首领印印文相近。此件文书可见三方朱印,一在文书开始总叙部分的上部,朱文浅淡,一在下部,仅存上半方;另一在靠后部的上方,存右半方。在残失的左下角,应还有一方印。
多数军籍文书在最后都有大字签署,这些大字要比文书中的字大得多,一般一个字要占10多个字的面积,而且都是更难识别的连体草书,而此文书后残,也缺大字签署。
一般军籍文书的背面还有大小文字签署和画押。这种签署多在背面的最后部分,也即文书卷首的背面。此件有卷首,因此也有背面签署。我们在此文书的前半部分下部能隐约看到墨迹较浅的画押,其上面残破处有残留的大字签署笔迹,右面有字迹浅淡的小字签署。
这类签署、画押多为4行,第一行是两特大字,应是二字。第1字“搜、检”意,第2字“毕、竟”意。两字为“检毕”意,即检验完毕。两字下为粗笔画押。第二行4字不清,后画押。第三行最多的可见8字,第一二字为“案头”。案头是西夏政府的吏员,比都案小。后面几字应是该案头的名字。其下也有画押。第四行约有六七字,不清。这大概是主簿以上更高的官吏来审核总的签署和画押,是确定完成这一军溜军籍登记的最后手续。
这类军籍文书的很多文字旁边画有朱点,从较完整的军籍文书看,要画三五十点。一般点在较为重要的文字上,如军籍文书的项目、每抄行的开始部分、正军和辅主、人名、甲披的部位等,一般年龄、数字不点。朱点带有随意性,甚至有时没有文字的地方也画朱点。这些朱点可能是校对、审阅时所加。此件文书可见50多朱点。
4.初步分析
此件英藏军籍文书是黑水城一个首领所辖四个军抄的登记实录。汉文史籍中有关于西夏军事组织“抄”的最早记载。宋人曾巩《隆平集》记载:
其民一家号一帐,男年登十五为丁,率二丁取正军一人,每负瞻一人为一抄。负瞻者,随军杂役也。四丁为两抄,馀号空丁。愿隶正军者,得射他丁为负瞻,无则许射正军之疲弱者为之。故壮者皆习战斗,而得正军为多。(38)
西夏的基层是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军队中的“溜”是基层的军事组织。《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西贼首领,各将种落之兵,谓之“一溜”,少长服习,盖如臂之使指,既成行列,举手掩口,然后敢食,虑酋长遥见,疑其语言,其整肃如此。(39)
西夏的基层军事组织“溜”,在地方又称作“里溜”(《天盛律令》中译为“迁溜”)。军队的“溜”与乡里的“里溜”有密切关系,可能平时为“里溜”,战时为“溜”。西夏溜的职能很宽,包括对所辖住户户口、土地、牲畜及其他财产的登记,编制申报乡里籍账,负责催缴租税,组织开渠、修渠等。溜首领还有一种职能,就是对西夏基层军事组织军抄的登记和管理。这种不同于中原地区的特殊职能与西夏征兵制度有密切关系。
《天盛律令》还有一些条款对理解“溜”的地位有所帮助:
守大城者,一城城皆放弃时,州主、城守、通判弃城,造意等有官无官,及在城中之正副溜中无官等,一律以剑斩。其中正副溜有官者,官、职、军皆当革除,徒十二年。正首领、权检校等职、军皆革,徒六年。小首领、舍监、末驱等当革职,徒二年,有官则以官品当。其下军卒,正军十三杖,辅主、寨妇勿治罪。(40)
由上可知,溜有正副职,比州主、城守、通判小,比正首领、权检校、小首领等大。而军籍是以首领为单位进行登录磨勘的。
由此军籍文书可以了解到西夏黑水城地区一年一度的军籍登记情况,证明西夏晚期监军司对属下的军籍登记仍然进行着有效的管理。而且通过此军籍还具体地了解到一个首领下属的军抄人马装备情况。这一首领下有4个军抄,当然也有4个正军。4个正军3个保存有姓氏,都是党项人。4个正军各有一匹官马,首领也即第一个正军有甲和披,其他正军没有甲、披。
4抄的辅主分别是2人、1人、4人、2人,共9人。全军籍中正军、辅主共13人。其中正军只有两人有年龄,都是117岁。辅主9人中有6人保存年龄,分别是71、66、117、117、127、95。这些军人年纪都很大,最大的127岁,最小的也是66岁,平均年龄103岁。年龄之老,出乎常规,令人生疑。
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文书表明军丁中很多是高寿的老人,最年长的127岁。有的历史文献确实记载党项人多寿。《五代史》记载党项人以长寿著称:“党项……其人多寿,至百五十、六十岁。”(41)此说可能有些夸张,但当时党项人寿命较长的说法,已传播至中原。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西夏军丁的年龄。汉文文献对此有所记载,宋曾巩《隆平集》载西夏“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皆自备弓矢甲胄而行”(42)。又《续资治通鉴长编》记“泾原等路谍报:‘西贼集结举国人马,七十以下,十五以上,取八月半入寇绥州,及分兵犯甘谷城。’”(43)西夏《天盛律令》规定:西夏“年十五当及丁,年至七十入老人中”(44)。从军籍文书来看西夏军丁70岁以上仍登录在册,甚至百岁老人也还在军籍中登录,有的还不在老弱中,如第一抄的一名辅主小狗酉年七十一仍为强辅主,第二抄的一名辅主117岁也为强辅主,第三抄117岁辅主为强辅主,一95岁辅主人弱者。黑水城出土的军籍文书虽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军丁年龄偏高的现象,但像此件军籍中已知8位保存年龄的军丁中竟有7位年逾古稀,有5位年过百岁,最高的达到127岁,是独一无二的,创下了军籍文书中军丁年龄的最高纪录,具有典型性。
二、1813和3521军籍文书
在英藏西夏文军籍文书残页中,有两件分别置于《英藏黑水城文献》第二册和第四册的残文书,实为同一军籍的前后部分,拼合后使二者破镜重圆,庶几完整,使之成为了解西夏军事基础状况价值很高的文献。
1.拼合
在翻译英藏军籍文书过程中,通过译文内容和文书页面的比对,发现了两件可以拼合的几近完整的军籍文书,其编号为Or.12380-1813和Or.12380-3521(45)(图见图1)。叙录记载前者高20.6,宽17.5厘米,后者高21,宽27厘米。原来它们是一件军籍前后两个部分,前部虽有残失,但据后面的内容大体可以补充完备。这是一件天庆乙丑十二年(1205)仅有两抄的军籍文书。此件文书首残,缺失了军籍的总叙部分,仅保留着前部的部分内容,没有首领姓名,没有军籍登录的时间等。我们通过翻译、考证俄藏黑水城文献中的军籍文书,知道这类文书的格式,所以可以补充上所缺的内容。
2.补充和翻译
以下先将经过补充的军籍文书的西夏文草书录为楷书,再译为汉文:Or.12380-1813
辅主二
一抄三种有
一抄无有
一抄首领嵬移拉灌黑,人员三人,三种有 马灰
正军拉灌黑 六十七
番杂甲:胸五、背六、胁三、结连接八、衣襟九、末四、
臂膊护十二、手头护二、项遮一、独目下三、
喉面一、衣更斗、结袋等全
番杂披:麻六、项五、喉二、末十、罩二、马头套等全
辅主二强 羊牧 三十五 老房势 二十
抄势吉塔小前黑,二十八,单人,无有。
天庆乙丑十二年六月 拉灌黑
黑水属主簿命屈犬疤奴
九日(大字)(画押)
此两件看来都残缺不全的文书对接、整合、添补后,已成为一件基本完备的军籍文书。其真实而具体的内容表明它是一件有重要价值的军事文献。
3.诠释和考证
此军籍文书是一仅有两抄4丁的军籍文书,在所见黑水城出土的数十件军籍中是军抄最少、军丁最少的一件军籍。
(1)总叙
此文书按例行格式看,前面应有的总叙大部分残失,但我们依据同类文书格式和文书已有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将总叙补足。这也是一个黑水城监军司属下的军溜,首领姓嵬移,是党项族姓。军籍登录的是天庆甲子十一年六月一日至天庆乙丑十二年五月底一年内所辖各军抄的情况。后面用数字“八”表明全溜的实力:正军2+官马1+甲1+披1+印1+辅主2=8。在已发现的较完整的西夏黑水城军抄中,此军籍的军抄最少,装备和辅主也少,表明此首领统领的军抄军事实力是最小的。
(2)人员和装备的登录
此文书只有两抄,一抄三种装备即官马、甲、披都有,一抄都没有。第一抄是首领嵬移拉灌黑所在的抄,三种装备皆为首领所有。首领年龄为67岁,已接近西夏正常兵丁年龄的上限70岁。其甲、披属一般形制。
此抄有辅主2名,皆属强辅主。一名羊牧(西夏文动词在宾语后,汉文可译为“牧羊”),35岁;一名老房势20岁。
第二抄仅单独1人,名势吉塔小前黑,党项人,无官马、甲、披等应登录的装备。他年纪较轻,28岁。
(3)签署和押印
此军籍后部照例也有登录时间“天庆乙丑十二年六月”,为1205年。在登录日期的同一行后是首领签名,只写名字而省略姓氏。此处有首领拉灌黑的名字。
最后是文书登记专职人员主簿的签名。负责此军籍登录的主簿为命屈犬疤奴。主簿是登录军籍的执笔者。据《天盛律令》规定“国中各种部类主簿派遣法:一百抄以内遣一人,一百抄以上一律当遣二人”(50)。俄藏黑水城文献的军籍文书中,凡记有主簿的多是命屈心喜奴、命屈犬疤奴二人(或其中1人)。看来此英藏军籍也是属于主簿命屈犬疤奴的登录范围。
此军籍也押有朱文首领印,因前残不能见文书卷首印,但可见卷尾有2方朱印,皆在登录时间、首领名称和主簿签署文字上,上下各1方印。文书很多文字旁也画有朱点,可见20多朱点。
此军籍后也有大字签署,大字为西夏文连体草书“九日”二字。下部有粗笔画押。
一般军籍文书的背面还有大小文字签署和画押。因这种签署和画押多在背面的最后部分,也即文书卷首的背面,而此件卷首残损,自然不见背后的签署和画押。
此军籍军抄最少,军力很弱,但分析其兵丁年龄则有一定优势。全溜4人中首领67岁,辅主2人分别为35、20岁,第2抄正军年龄28岁。两抄中正军平均年龄47.5岁,4丁平均年龄37.5岁,第一抄首领年纪较大,其余3人都年轻力壮。这与前述0222号军籍文书军丁过于老化的年龄形成强烈反差。
文书末注明时间为天庆乙丑十二年(1205),比前述文书天庆庚申七年(1200)晚5年,都是西夏晚期,距离西夏灭亡仅20多年。
三、3865军籍文书
做完上述翻译、考释后,又见到出版较晚的《英藏黑水城文献》第五册,其中又见一件基本完整的西夏文军籍文书,编号Or.12380-3865,为天庆乙卯二年(1195)军籍。该文书为写本,麻纸,西夏文草书39行,有朱笔,有印章(51)。
1.录文和翻译
译文:
黑水属军首领布阿国吉,正军,一种纳 告
前自全军籍告纳,天庆甲寅元年六月一日
始,至天庆乙卯二年五月底,无注销,已定。二十四种
正军六
官马三
辅主十强
二抄三种有
一抄马有
三抄无有
一抄首领布阿国吉,人员三人,三种有,马骡?。
正军阿国吉 五十
番杂甲:胸五、背六、胁四、结连接八、衣襟九、末四、
……二、项遮一、独目下三……
……铁索五、裹节袋等全。
番杂披:红丹色麻六、项五、肩护一、胸三、
喉嗓二、末十、罩二、马头套等全。
辅主二强 势功吉 八十一 ?宝吉 二十五
一抄布吉祥暖,人员三人,无有。
正军吉祥暖 二十五
辅主二强 羌宝 三十四 岁岁有 二十五
一抄布吉射,人员四人,马一种有,?。
正军吉射 六十二
辅主三强 ?吉 五十一 小狗喧 三十二 吉祥酉 三十
一抄布梁吉,人员二人,三种有,马?。
正军梁吉 六十二
番甲:胸五、背六、颈一、?二、襟六、末三、臂十、独
木下四、头盔节结绳用等全。
番披:麻六、项五、肩护一、胸三、喉嗓二、末十、罩
二、马头套节结绳用等全。
辅主一强 六斤有 四十四
一抄布讹爬,人员三人,无有。
正军讹爬 十九
辅主二强 盛? 三十 小狗吉 十九
一抄梁牛解,六十三,单人,无有。
天庆乙卯二年六月 阿国
十八(大字,画押)
(卷首的背面有文字签署、画押,字迹浸洇模糊,难以辨认)
2.初步考释
据上述文书可知,此军籍的首领姓布,是党项姓酩布之布,名字为阿国吉。军籍登录时间是天庆乙卯二年(1195),也是西夏桓宗时期。
这是一个包括6抄共16人的军籍文书。从西夏军籍例行军事实力统计数字来看,共24种,即正军6+官马3+甲2+披2+印1+辅主10=24。其中有两抄,即第一抄和第四抄马、甲、披三种装备俱全,第三抄只有马,另三抄这三种装备都没有。6抄中有三抄有马,有两抄有甲、披,这在已见的西夏军籍中装备是不差的。
从此军籍看,6抄的正军年龄,分别是50、25、62、62、19、63岁,平均46.8岁,在已见西夏军籍中属于中等偏下,算是比较年轻的。此军籍保存着所有兵丁年龄,十分难得,他们分别为50、81、25、25、34、25、62、51、32、30、62、44、19、30、19、63岁,平均年龄40.7岁,在已见西夏军籍中属于年龄较低的一种。
此军籍6抄中有5抄同姓布,尽管这是一个单音节姓氏,但从其语音和名字分析,很可能是党项族。这与西夏黑水城地区军籍所反映的当地军人基本上是党项人相一致。
6抄中有5抄有辅主,分别有1、2、3名辅主,只有最后一抄为单人(西夏文,意人、独,译为“单人”)。这样的单人在军籍中既不明确为正军,也不明确为辅主。按要求,一个军抄至少应由二人组成,一人为正军,一人为辅主或负担。如果只有一人则不是一个完整的军抄,自然也难以定正军、辅主或负担。《天盛律令》规定:
军卒一种单人,正军本处自愿,当允许二人结合为一抄,何勇健者当为正军。不允比其人数超出,及使非自愿结合为抄。(53)
单人可依据自愿的原则二人结合为一抄,使其中勇健者为正军,另一人自然应为辅主或负担。上述规定是自愿的原则,这意味着,若不自愿,单人不合抄也是允许的。军籍文书中有不少单人抄,看来也不违反法律规定。此军籍的最后一抄以及上述1813和3521军籍中的最后一抄都属这种单人类型。
另有一些军籍文书都很残破,无头无尾,但有的保留行数、字数稍多些的,也能提供有一定价值的资料。如0015保存4抄的内容,0374保存5抄的内容,但都缺头少尾,难以看到军籍的概貌。3845有两残页,一残页保存西夏文16行,另一残叶保存西夏文34行,有12抄的内容,提供了很多具体资料,但此件残损过于严重,无头无尾,草书字迹模糊,也未能反映一个军籍的全貌。
总之,以上3件基本完整的军籍文书,为研究西夏晚期的军事组织提供了真实而具体的重要资料。这些文书也是中国中古时期难得的军籍原本,为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军籍制度增添了全新的内容。
注释:
①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英国国家图书馆编纂,李伟、吴芳思主编:《英藏黑水城文献》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79-80页。
②《英藏黑水城文献》第五册,《叙录》第5页。
③本文的西夏文录文及译文中……表示缺行或缺文,□表示缺字,□内有字为补字,?表示字迹不清或不识。
④据同类军籍文书开始叙述部分要记载此文书登记自何时起、至何时止,这里据上下文应缺4字(日、始、天、庆)。
⑤据同类军籍文书格式,此处缺1字,上一行为(甲)的数量,此行应为(披)的数量,因此在数字(一)前应为。
⑥据同类军籍文书格式,此处缺1字,应为(印)。
⑦据同类军籍文书格式,此处缺2字,应为(辅主)。因此在数字(九)前应为。
⑧此行残存一(七)字,前有半字。据同类军籍文书格式和所残半字,知此应是(强)字。
⑨此行仅残存半字。据同类军籍文书格式和所残半字,知此处应是(老一)二字。
⑩此行仅残存一字(一),据同类文书格式(如俄Ин в.No.1755-2)和所存一字知此字前应是(弱)字。据补0222末和0222V首知辅主9人,其中强7人,老1人、弱1人,正好相合。
(11)此军籍共4抄,第1抄部分内容残缺,存甲、披形制,不知有无官马。但从前记知共有4马,后记其他3抄各有一官马,知此抄也应有1官马。加之此处有甲、披,共有3种。据同类文书格式,补为(一抄有三种)。
(12)字缺,据前内容知共4抄,有4匹官马,其中第一抄已有1马,故其他3抄各有1马,共有3马。又据后面具体各抄记载可证实除一抄有甲、披、马外,其余3抄皆有马,故据补。
(13)此行是第一抄的第一行,内容十分重要,但上部全残。按同类军籍文书格式,知此行开始应是(一抄首领),后面是首领名字。此首领名字可由此文书0222第一行得知为(嵬移慧小狗),第三字不清,似(慧)字。
(14)此行全缺。据同类军籍文书格式,此行应是此抄正军称号、人名(省略姓氏)和年龄。依据格式和0222第一行补充(正军慧小狗),后面应有此人年龄,缺。
(15)此行上部残缺。据上下文可知,应是此正军的(番杂甲)及其形制。
(16)据同类军籍文书格式,此处3字之后应为(胸)、(背)、(胁)、(接连结)的甲片数量,可据补等字,与本行所存文字相接,前3种甲片数量不清。
(17)据同类军籍文书格式,此处(抄)字前缺(一)字。
(18)据同类军籍文书格式,此处前缺(辅主)二字。
(19)据同类军籍文书格式,此处前缺(一抄)二字。
(20)此处缺字,据同类军籍文书格式,应是此抄正军的姓名、全抄人员组成和本抄的甲、披、马的记载。正军姓氏不清,名字可据下行补。又据下面记载可知,此抄有正军1人,辅主4人,可补(人员五人)。再据前述此文书中各抄都有1马,在后、(一种有)之前补一(马)字。
(21)《英藏黑水城文献》中此行中部缺4字,但笔者在英国国家图书馆拍摄的照片中则有此4字,为(人员三人)。
(22)此行全缺。据同类军籍文书格式,此行应是此抄正军称号、人名(省略姓氏)和年龄。据补(正军)2字,人名据上行补(犬羊子)3字,年龄不清。
(23)据同类军籍文书格式,此处应是此抄辅主数以及人名、年龄。因0222第3行记全部项目20种,包括正军4、官马4、甲1、披1、印1、辅主9,其中7强、1老、1弱。前3抄已有强辅主5,此最后1抄的强辅主应为2;前3抄已有弱辅主1、老辅主1,最后1抄应无老、弱辅主。又据此抄第一行有(人员三人)可知,除正军1人外,尚有2人。据此补(辅主二强),人名、年龄不清。
(24)据同类军籍文书格式,此处所缺行应记此军籍登记时间和首领名字,时间据0222第2、3行内容和格式补为(天庆庚申七年六月),人名据0222第1行首领姓名中的名字补为(慧小狗)。
(25)据同类军籍文书格式,此处所缺行应记此军籍登记的主簿(执笔者)和姓名,可补(黑水属主簿),姓名不清。
(26)西夏文原文为,对译为“水、黑”,据西夏语语法应译为“黑水”,这里应是黑水城监军司的省称。
(27),正军,应是正式军籍之意,不同于(与辅主、负担相对之“正军”)。
(28)西夏文原文,第1字“结连”意;第2字是译音字,音[连];第3字“接”意,暂译为“结连接”,未知是甲的何部位。
(29)西夏文原文,第1字音[义],有“一”意;第2字音[坐],“衣襟”意。暂译“衣襟”。
(30)西夏文原文,第1字“项”(颈后)意,第2字“障、遮”意。译“项遮”。
(31)西夏文原文,第1字音[独]“尖突”意;第2字音[木];第3字音[饶],“下”意。暂译“独目下”。
(32)西夏文原文,皆为译音字,第1字音[更]或[皆],第2字音[刀]或[兜],暂译“更兜”,未知何意。
(33)西夏文原文,第1字音[官、关],第2字音[子],“小”意。暂译为“关子”。
(34)西夏文原文,音[麻],“河”意。在此不知何解,暂音译“麻”。
(35)史金波、聂鸿音、白滨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六“纳军籍磨勘门”,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255页。
(36)《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第九“事过问典迟门”,第318页;第十四“误殴打争斗门”,第485页;第十七“库局分转派门”,第525页。
(37)《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六“纳军籍磨勘门”,第255页。
(38)(宋)曾巩:《隆平集》卷二十《夷狄传·夏国》,康熙辛巳年(1701)刊本。参见《宋史》卷四八六《夏国传下》,中华书局,1977年。
(3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二,仁宗庆历元年(1040)五月甲戌条。
(40)《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四“弃守大城门”,第197页。
(41)《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八《外国传二》,中华书局,1976年,第1845页。
(42)(宋)曾巩:《隆平集·西夏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二十九。
(44)《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六“抄分合除籍门”,第262页。
(45)《英藏黑水城文献》第二册,第208页;第四册,第216页。
(46)因Or.12380-3521后有当年登录时间,故可补前一年和当年时间。其他文字据同类文书格式补。
(47)(八)系据同类军籍格式和其下内容推补。以下列6行:正军二、官马一、甲一、披一、印一、辅主二,6项数字相加之和为八。
(48)据同类军籍文书知,(人)后似遗一(式)字,译为“人员”。
(49)其他军籍文有2字,第1字音[义],有“一”意;第2字音[裙],“衣裙”意。疑此处遗字。
(50)《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六“纳军籍磨勘门”,第257页。
(51)《英藏黑水城文献》第五册,第194-195页。叙录记为4纸,实为一卷。
(52)二十四种,西夏文不清,据军籍程式和后面数据补。
(53)《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六“抄分合除籍门”,第2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