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净沙·秋思》谈情境教学的作用论文_孙林芳

从《天净沙·秋思》谈情境教学的作用论文_孙林芳

陕西省韩城市新城一中 715400

摘 要:本文主要从课堂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探讨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体、从表面到深入地理解作者情感,从而产生共鸣,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进而激发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情境 兴趣 效率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语文新课标也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新知识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具体、形象,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从自己教学《天净沙·秋思》这篇课文就感受颇深。

一、创设情境

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一开始,我就采用配乐朗诵,朗读者深情而又有点悲凉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了情境,学生们对此时肃杀的秋景和作者的心境有了初步的感受。

二、融入情境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发展,有意识地把学生一步一步带入到文本所描写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仿佛进入“其人可观,其声可闻,其物可鉴”的境地,这样,教学就成了“我”愿意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乐学者”。我在配乐朗诵后紧跟着趁热打铁,问学生:“诗中共描绘了多少种景物?都用了哪些词来描写景物?”学生回答:“共写了10种景色,每种景色只用了一个词来描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我说:“同学们,请大家展开想象,我们一起来把诗人描述的这幅画面重现一下。”师生一起描述:“天已是深秋,这时的天边只剩下一轮残阳,在一条古道的两边,缠满枯藤的老树的叶子早已落光,傍晚归巢的乌鸦在枝头叫,一个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西风在古道上独自前行,他走过溪水潺潺的小桥,看到了几户人家炊烟袅袅,想到自己却还身处异乡,远离亲人,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于是乎发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感慨”。当学生被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深深感染时,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的理解就水到渠成,教师不用点拨学生都完全领会了,至此,就完全变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学生完全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种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融入到情境中去的学生对课文、对此时诗人的感情有了“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理解诗人的感情自然就是水到渠成。

三、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前面的情境体验,已经很好地理解了一个在外游子的乡愁,教师此时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说说古今写乡愁的诗词。学生举例: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等等。学生不仅通过情境理解了《天净沙·秋思》中的乡愁,也进一步了解了古代诗人的乡愁,以及有名的写乡愁的诗词,这样的教学可以说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情境教学,是先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化为具体,继而理解文本的情感。我们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恰当地运用好情境教学,既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重要手段;运用好情境教学,会使学生变得乐学、善学,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论文作者:孙林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月总第1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  ;  ;  ;  ;  ;  ;  ;  

从《天净沙·秋思》谈情境教学的作用论文_孙林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