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马千惠
(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辽宁·锦州 121000)
摘 要 价值澄清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路易斯·拉思斯为代表创立的流行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道德教育理论之一。同时,该理论的三阶段七步骤在道德教育运用中具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强调学生主体性等特点,以及价值显示器、价值表填写法、创设情境与应答法等道德教育方法的提供,对我国学校德育具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 价值澄清 学校德育 启示
1966 年美国学者路易斯 拉思斯、悉米 西蒙、基尔申 鲍姆合著了《价值与教学》一书,价值澄清理论自此诞生。该理论为当今西方道德教育领域的主要流派之一,对西方国家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今中国学校的道德教育还未摸索出一条清晰的道路,且由于道德的培养同对知识的传授大不相同,它需要灵活、自由、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个性化、人性化培养方式,因此价值澄清理论值得我们进行探索与研究,思考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以影响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
1 价值澄清理论的观点与方法
1.1 价值澄清理论的观点
价值澄清理论是建立在杜威的经验论道德哲学、认知发展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存在主义道德哲学基础上的一种对多种具有可能性的价值观选择进行选择,珍视该选择,并行动、且重复行动,最终使个人获得清晰价值观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价值观是源于经验的。其假设前提为:“儿童处于价值观冲突的复杂社会,这个社会没有一套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这就决定了教师不可能直接把价值观教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学习、分析、讨论、评价、反思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关于《价值与教学》中提出的价值澄清理论模式的观点可总结为三个阶段七个步骤,分别为:第一阶段——选择,共包含三步骤。一是进行自由的选择;二是对各种具有可能性的选择进行选择;三是深思熟虑每种选择可能出现的结果或者说是产生的后果。第二阶段——珍视或珍爱,共包含两个步骤。一是赞同与珍视、珍爱,满意自己的选择;二是对赞同的选择进行确认,并且愿意对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第三个阶段——行动,同样包含两个步骤。一是根据自己确认了的选择行动;二是不断重复自己选择的这种行动。由这三阶段七步骤构成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清晰的价值观。
以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为依据,通过与教学及临床护理专家研讨,确定临床工作亟须知识及技能,结合贴近临床护理一线工作的理论与实际操作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微课作品主题。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照组护生在护理学基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加强的知识点,结合护生感性需求,从内容选择、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反思等方面设计、制作20节微课,并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和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供试验组护生观看、学习。
(1)依据经验进行自由选择。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无是非对错,它是个人的选择,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够传输个人的价值观点,注重传授价值澄清的过程。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价值澄清理论主张学生在进行价值观选择时依据自身已有经验自由选择,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则要承担起引导的作用。在选择时要扩大选择面,为之后的选择增加各种可能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众多可能的选择中进行选择,不可参考或向他人询问意见,同时也要量力而行进行选择,若选择超出了个人的能力,则为不现实、不实际、不可实现的,因为学生要充分考虑到各种选择可能会产生的结果,做好无论结果好或坏都能够承担、也许会放弃或牺牲一些事物的准备。因此一定要经过慎思熟虑才可确定自己的选择。
根据任务通知及顾客要求,组织进行零部件及工装的设计和开发,制定零件加工工艺方案,制定产品装配工艺方案,负责技术资料的管理和技术文件的修改,负责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监视,对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处理。
(1)价值显示器。价值通常蕴涵于还没有经过以上七个步骤澄清的情感态度中。价值澄清理论把这样还未达到价值水平的指向价值称为“价值显示器”,它们是潜在的价值是进行价值澄清的基础。
(2)珍视选择使澄清具有坚强的意志力。为什么要珍视、珍爱选择?因为我们只有在珍视了自己的选择后才会具有坚强的意志信念,坚强的意志信念是行动并坚持行动的前提,它令顺利的完成澄清成为可能。珍视自己的选择,让选择变为珍贵的、重要的决定,严肃地正视价值的澄清过程。若澄清可以顺利开展,要充分考虑下一步计划,选择适合自己行动的方式方法,不能够骄傲懈怠;若澄清中遇到困难挫折,不能轻言放弃,乐观面对这些障碍,越过障碍就是一种新的成长。
1.2 价值澄清的方法
(3)行动为选择付诸实践。行动是完成澄清、实现个人选择的最后一阶段,没有行动的想法只是空想。价值澄清理论认为“只空谈某事而从不躬行实践的个体所处理的决不是价值,而是别的事物。”可见,在行动时要围绕着自己的选择进行坚持不懈地努力,并积极乐观面对阻碍,这要求我们要勇于接受和承担选择的后果。这里的后果既指乐观的后果也指不乐观的后果,如果结果乐观自然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结果,我们要平常心看待;若是不乐观的后果,我们也要懂得承担,欣然接受,出现这种后果可能是选择时不够慎重、不是真正符合个人兴趣的选择、亦或是选择时受到了他人的左右和影响。对于错误选择所致的后果我们必须面对,再选择时更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
(3)创设情境与师生对话。这种方法为教师与学生运用对话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内容为使用日常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一对一进行交谈。对话要轻松、随意地开展。
(2)价值表填写法。这是一种通过学生填写价值表助以进行价值澄清的方法。操作时要求教师提出一种社会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使用三阶段七步骤梳理出自己的看法,填于价值表中。在活动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2 价值澄清理论的评价
首先,价值澄清理论注意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的体现,尊重了学生的主观意愿。在价值澄清过程中教师只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通过谈话、激发、为学生提供情境等相关材料辅助其开展价值澄清。它改变了直接传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也正是适宜道德教育的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物质丰富,选择纷繁的大前提下,要求人们对多元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确是一种考验。人们往往被眼花缭乱的外在世界所迷惑,而忽视了内在的需求,在做判断或选择时要求遵循内心、依照兴趣、考虑后果,更是难上加难。这也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增加了挑战性,因此价值澄清理论所提出的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并慎思熟虑选择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后果,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地选择价值观以形成良好品德。可见,不适合于道德教育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可以得到有效的改良,学生具备了判断及选择的能力,就可以自主形成各自的价值观,而不是人人一样,无法独立思考问题的状态了。
将表4中的石油安全原始指标数据,记为指标数据矩阵 X=(xij)m×n(1≤i≤m;1≤j≤n;m=1,2,…,15;n=1,2,…,10)。
再次,价值澄清理论所具有的步骤方法明确,可操作性强。价值澄清理论提出了三个阶段七个步骤,为价值澄清过程提供了明确的进行路线,同时提出了有效的价值澄清活动和方法,如上文介绍的价值显示器、价值表填写法、创设情境与师生对话的应答法,以及价值延续体法等等,明确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可以使师生准确领悟,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 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3.1 德育目标上培养学生的判断及选择能力
其次,价值澄清理论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以这种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价值澄清的选择阶段要求来自学生自身的经验,且在相关训练中亦是以现存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为基础展开的,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与学生自由灵活的教学形式,更有助于学生自省、发生思考以促进价值观的形成,正视自己缺点,归正自己的行为。
3.2 德育方法上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力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坚定的意志力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具有坚定的意志力才会产生坚定的信念,而信念是行为的最好指引。价值澄清理论中对选择的珍视,意味着人们要重视并信任自己的选择,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够乐观接受、积极面对。而珍视即是具有坚定的意志力与信念,坚它们是实现目标得到成功的保障。实现远大理想信念路上,会遇顺境,更会遇到挫折与坎坷,我们要充分做好心理准备、拥有艰苦奋斗的决心的同时,还要有坚定且顽强的意志力才能做到迎难而上、坚持不懈,最终实现目标。价值澄清理论所提出的德育方法,能够历练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其在生活中不畏艰难,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够努力奋斗的精神。
激光信号进入接收机后,依次经过模拟前端和软件接收机,最终得到包含多普勒信息的基带信号。接收机模拟前端的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3.3 德育内容贴近社会生活使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价值澄清理论中最基础的内容即为选择,而选择强调来源于生活,该理论为我们提供的教学活动也都要求教学内容围绕着社会现象中的问题为中心展开。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的学生陶行知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都体现出学生的校园生活、教育生活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若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那么教育也将是枯燥乏味、毫无意义的。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也会使学生产生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学校德育的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不能与社会道德标准不符,使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
3.4 德育过程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
价值澄清理论注重学生对价值的自由选择,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且轻松愉快,具有实用性且可操作性强。但该理论过分强调了注意价值的冲突,易致使相对主义价值观的产生。且作为一种道德教育方法,它缺乏教育的目标。在过程上过分强调自由也容易使学生偏离了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轨道、形成不适用于当前社会的价值观。这提醒我们,在帮助学生进行价值澄清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且不能够过度。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即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导的价值观,使学校德育沿着正确的方向上组织、开展。对于学生个体而言,价值的选择亦是要符合社会的需要,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行为不能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是无意义的。我们要根据我国现实情况、道路特色把控好德育过程中的种种细节,不能照搬西方理论,要对其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c.如速度解不符合连续方程时,需构造poisson型的压力修正方程(用动量方程和连续方程构造),再对压力修正方程求解,获得速度场和压力场的修正值;
参考文献
[1] 冯文全.论拉思斯的价值澄清德育思想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1).
[2] [美] 路易斯·拉思斯. 价值与教学[M]. 谭松贤译.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7.
[3] 邹绍清,方开学.论价值澄清模式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6(6).
[4] 易莉.西方德育价值澄清法之借鉴[J].思想教育研究,2004(3).
[5] 客洪刚.“价值澄清”的理想教育意蕴[J].外国教育研究,2011(12).
[6]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to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
MA Qianhu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Bohai University,Jinzhou,Liaoning 121000)
Abstract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is one of the popular moral education theories founded by American scholar Louis Ruth in the 1960s and 1970s.At the same time,the three stages and seven steps of the theory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bility,operability and emphasizing students'subjectivity in the application of moral education,as well as the provision of moral education methods such as value display,value form filling method,creating situation and response method,which have great enlightenment to our school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value clarification;school moral education;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00/j.cnki.kjdks.2019.11.034
标签:价值澄清论文; 学校德育论文; 启示论文; 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