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学科虽不像人文主体学科那样较容易进行德育教育,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在平时教学中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高中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我们应当仔细推敲这些德育素材与知识的联系,在广泛查阅资料进行整合的前提下,用心打造有吸引力的呈现方式,灵活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本文根据“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德育课授课体会来谈高中数学课堂德育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高中 数学教学 德育
M·克莱因说:“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并试图回答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较之其他学科,作用更为突出。2001年7月,国家教委颁发的新课标对此也有相关要求,因此,数学课堂离不开德育,德育的途径有多种,下面笔者主要从四个阶段探讨如何将数学家的求知精神和高尚品德作为德育素材应用到课堂中。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能体现德育的素材
高中数学教材在不同章节介绍了数位伟大的数学家,数学家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数学家做学问时期身上体现的意志品质和散发的求知精神最值得现代社会的孩子学习。所以依托所学知识适时地以著名数学家为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一个非常有效果的途径。
人教A版必修二第三章研究的是最基础的平面解析几何问题。本章开篇简要介绍解析几何的实质以及由来,其中提到解析几何的创始人迪卡儿;教材99页在介绍完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之后再次总结解析几何的精髓,同时又一次提到迪卡儿与解析几何;不仅如此,教材在章末的阅读与思考中对迪卡儿与解析几何作了更为详细的介绍。我们知道,必修二的第四章“圆与方程”以及选修2-1第二章的圆锥曲线方程均属于解析几何范畴,所以在此有必要给学生介绍笛卡儿及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思想,为学生理解直线的方程(几何→代数)和方程的直线(代数→几何)打下基础,从而为以后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做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借助网络丰富课本原有素材
必修二课本中对笛卡儿的介绍更多的是学术领域的,通过查阅我更看重笛卡儿求学路上顽强的意志品质,学术研究背后的辛酸经历以及与那个时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深厚而伟大的造诣、高尚而纯朴的道德品质。要想把这些德育素材高效而有吸引力地渗透到课堂中,除了要重新组织历史事实还要让其与现代社会有交集,通过网站了解到电视上经常播放的百岁山矿泉水广告的历史背景正是笛卡儿老年时期的爱情故事,古有他寄给公主情书中的心形曲线,今有矿泉水瓶上的斜沟槽线条,不变的是数学。这一发现让我的德育课授课资源增光添彩。
三、利用现有的教育技术手段让德育素材更加具有视觉、听觉冲击力
德育素材准备好之后的第一要务是考虑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个人建议将搜集整理的素材做成微视频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形式,将文字内容和声音画面融合在一起不仅提高信息输出效率而且能大大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果老师们觉得做动画视频有些技术困难可以借助各类录屏软件做微课,我们的目的是在课堂上以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好的德育效果,毕竟每堂课都有相关教学任务,不能让德育内容“喧宾夺主”,这就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倡导高效课堂。
四、尊重学生的表现欲以及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是数学德育课高效实施的前提保障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这一节主要包含三种题型,这三种题型学生不难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课堂上印象特别深的有两点,一是学生在讲解“直线y=x+1绕着其上一点P(3,4)逆时针旋转90°后得直线l,求直线l的点斜式方程”这一习题的时候,两种解法都是学生们自己想到的并且说的很有条理;一是一个男同学举手起来讲解“已知点A(3,3)和直线l:y=2x-1,求:1.过点A且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2.过点A且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这一习题时,对于第一问他是设直线l上任一点坐标为P(x,y)根据斜率是2,用斜率公式列分式方程后化整式得到所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由于没有直接代入点斜式方程做题,我在点评的时候语气过重,给孩子一种被批评的感觉。事后想起来他这样的讲解虽没有直接套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那么高效,但孩子理解了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知道知识的衍生过程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我们教师当作表率,不能公式简单一讲接着就刷题强化,不能培养孩子急功近利的品性,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就是教会孩子处理问题的态度。同时,我认识到要想让学生全员积极参与课堂,真正达到翻转的效果,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表现氛围,尊重孩子原有的表现欲和话语权,要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开口去讲,而且让学生讲完后再点评,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才是务实的课堂。
总之,数学课堂的德育要根据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使德育教学内容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全力打造与现代科技、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德育资源,并将其适时、适当、适量的渗透到课堂中。
参考文献
[1]李贺军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学周刊·学术研究,2012年第9期。
[2]王丽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科学教育参考,2008年第2期。
论文作者:侯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德育论文; 方程论文; 直线论文; 解析几何论文; 素材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家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