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视频”看传统媒体的转型创新论文

从“我们视频”看传统媒体的转型创新论文

从“我们视频”看传统媒体的转型创新

邢晟广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摘 要: 当前,直播和短视频相继成为媒介发展的新风口,成为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本文选取《新京报》和腾讯新闻合作推出的“我们视频”为研究对象,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从内容、渠道、平台、形态四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探索出《新京报》能够成功转型的原因,希望给其他传统媒介的转型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思考。

关键词: 传统媒体;媒介转型;短视频

1 对“我们视频”的优势分析

1.1 专注新闻视频,坚持内容为王

“我们视频”自2016年上线伊始,便专注一个信念,即“只作新闻,不做其他”[1],这无疑是在纷繁复杂的短视频领域的一股清流。当前,正处于短视频野蛮生长的时段,根据Quest Mobile的研究数据,当前的短视频环境,泛娱乐化的特征十分明显。比如,以娱乐见长的抖音短视频、快手段视频等,充斥着大量娱乐性的内容,满足受众心绪转换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泛娱乐化、麻醉精神等弊端。而其他一些短视频平台,如梨视频等,固然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但仍然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难逃注意力经济的束缚,有大量“三俗”内容,且娱乐化的特征十分明显。但短视频领域最为欠缺的不是技术,不是流量,不是注意力,而是优质的内容。

采用 F3流变发酵仪对空白及添加复合酶的全麦面团流变发酵特性进行测定[14]。称取300 g加酶全麦馒头粉,向其中加入3 g酵母,混匀。加入适量水,边加边用筷子搅拌成均匀面絮;使用和面机最低档和至面絮成团,再换1档和面10 min,称取315 g和好的面团放入发酵篮中进行测定。测试在30 ℃下进行,负重砝码为0 kg,测试时间为3 h。每个样品重复测试2次,最终结果取平均值。

“我们视频”正是在这样一种躁动的短视频环境中以优质内容脱颖而出的。2016年9月,“我们视频”正式上线,其口号为“新闻视频看我们”,表明了其以短视频为呈现形式,以新闻内容为发力点的运行初心[2]。“我们视频”专注于新闻内容,组建了一个专业的内容团队。这个团队脱胎于《新京报》原社会新闻突发组的记者,传统媒体记者特有的专业素质成为这个团队最强大的内在支撑。

1.2 凸显视频优势,还原新闻视角

短视频是当前传媒领域最大的风口,是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途径之一,无论是直播还是短视频,这种动态的声像形式已经成为一片显而易见的发展蓝海。首先,视频自身的直观性、冲击性的特点更能符合受众对于内容形态的要求。“人的本性是懒惰”,人们总是会不自觉地选择那些更容易获得的信息内容,相较于文字、图片,声像结合的视频内容显然更具备这样的特质,能够让受众轻而易举地沉浸在视频带来的感官刺激中。其次,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普及,4G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甚至5G技术已经开始初露锋芒,这一切都为视频形式的普及奠定了底层逻辑——获取视频内容的成本大大降低,方式也逐渐多样。

由于上述几点原因,视频在“第二读图时代”的优势被大范围凸显。“我们视频”正是抓住了视频的优势,无论是短视频新闻还是新闻直播,均牢牢把握着用事实还原真相的理念,以真实的镜头将受众“带到”新闻现场,同时还能唤起受众的共鸣,使新闻传播情理交融,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1.3 布局移动端,兼顾跨屏联动

为了形成大规模的影响力覆盖态势,“我们视频”十分注重各个移动端渠道的跨屏联动,尤其是微博、微信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的经营。就微信公众号平台而言,《新京报》拥有由《新京报》、新京报评论、沸腾、拍者、绿松鼠等协同联动的新媒体矩阵,“我们视频”的视频新闻内容被不同的新媒体账号引用,形成联动效应,影响到不同的受众群体。以“杭州保姆纵火案”为例,“我们视频”在进行大量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同时,在多个平台上全面发布,充分扩大了其影响力,同时在微博上与专家、大V、其他媒体账号进行转发互动,引发人们的关注,使受众自发地进行转发,参与到事件的二次传播中。

分析贵州民族学生英语学习中所发/ɝ/的共振峰,并将其与英语母语者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以从中发现民族语或者地方口音是否会对英语学习者的/ɝ/产生影响,并分析其原因,以期找到有效提升学习者英语语音状况的策略。

移动端是当前媒体发展布局的“兵家必争之地”。CNNIC第42次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互联网使用者人数已经达到了8.02亿,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57.7%,其中移动互联网接入者有7.88亿,移动接入率高达98.3%。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的网民规模还在不断扩张,并且其中的移动端用户占据了绝大多数。可见,任何一家媒体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对移动端的布局,而《新京报》正是善于抓住时代的脉搏,才成为了当今转型最为成功的传统媒体之一。

2 传统媒体转型创新的探索

2.1 短视频新闻领域“从相加到相融”

从本质上讲,这是“我们视频”将新闻形式与内容二者共同发展的成果。有了独特的形式,保证在同领域内独树一帜,率先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新闻品牌,以特色征战天下;而广泛性与针对性并存的新闻内容,则是“我们视频”的立身之本,体现了其专业和深度的优势,使受众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新闻服务,为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的传播环境下,只有不断尝试新的形态才能赢得生存的希望,在时代的洪流中不被淘汰。新的媒介技术日新月异,新闻产品层出不穷,而短视频新闻产品,则具备了新闻产品的一部分特点,如交互性、沉浸性、在场性等。我国传播学者李良荣在梨视频与中广联合会移动电视宣传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中国60秒”项目启动仪式暨“短视频户外媒体联盟”成立发布大会上发表演讲,指出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而《新京报》推出的“我们视频”率先布局短视频新闻领域,无疑是占足了先机。

2.2 拓展传播渠道,重构传播格局

当前,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共治新格局仍未全面形成,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与人民的殷切期盼还有差距,政府维护市场秩序的公信力仍有待提高。在依法打击侵权假冒案件基础上,及时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市场营商环境,防止劣币驱逐良币,避免逆向淘汰,从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视角,多层面、多维度、全方位促进消费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多措并举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3 尝试新形态,满足受众多元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从‘相加’到‘相融’,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对于新型主流媒体来说,以短视频为新闻载体无疑是最适应当下新潮流的形式。“我们视频”的诞生与发展过程中渗透着深度媒介融合的理念。利用短视频的形式推动媒介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这是“我们视频”带来的深刻启示,这为其他传统媒介转型、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也为推动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探索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我们视频”在拓展传播渠道方面也为其他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范例。第一,短视频的物理特性十分适合多渠道传播,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新闻短视频一般时长3~5分钟,符合当前人们注意力碎片化的特征,作为体量小、信息密度大的新闻产品形态,更容易实现受众的主动转发[3];其次,新闻短视频内容生动鲜活,在基于社交关系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传播中,更容易作为“社交货币”引发人们的广泛传播,同时各平台的短视频功能不断完善也为“我们视频”的传播作出了一定贡献。第二,“我们视频”利用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主动发力,也是其拓展传播渠道的重要举措。

融合转型语境下,“我们视频”无疑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从相加到相融”的典型范例。纸媒遭遇寒冬、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逐渐边缘化……种种问题都指向一点,即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媒介转型势在必行。而媒介融合,则是传统媒介转型的必由之路。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强风、雨雪以及森林火灾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形成大片受害林,这也是森林抚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需要管理人员予以重视。具体来说,管理人员应对受害林进行仔细检查,伐除因遭受灾害而出现明显的生态功能降低情况的林木,在林木空隙处或林中空地进行补植,将林木密度调节到最佳。这样既能保证经济效益,又能提高林木抵御风、雪、暴雨的能力。针对受虫害影响严重的林木区域,管理人员还应当仔细检查与分析,确定主要病虫害,有针对性地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在相关区域喷洒农药等,避免病虫害进一步扩散。

2.4 渠道深度融合,与腾讯新闻优势互补

移动互联时代,单枪匹马的战斗注定难以长久,只有相互融合的联合战役才能越战越勇,赢得优势。因此,《新京报》在推出“我们视频”这个新版块时,选择与腾讯视频合作,二者进行优势互补,逐步发展成为短视频新闻领域的一面旗帜[4]。“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新京报》自身拥有专业的团队,职业素养高,在生产优质内容方面自然得心应手,但创新不能是空谈,只有拥有足够的关注度和流量,优质的内容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新京报》与腾讯视频的深度融合,充分借力大型互联网平台,使优质内容在流量时代也能遍地开花。

腾讯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流量入口之一,是一家互联网平台级别的企业。作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先驱,腾讯拥有先进的技术,如用户画像、个性化推送等,这为“我们视频”的大范围传播提供了可能性。除了同腾讯新闻的深度融合之外,“我们视频”同新浪也有密切的合作。新浪同样也是一家平台级的互联网企业,新浪微博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十分活跃、应用广泛的互联网社区,也成为人们获取新闻、参与舆论的良好选择平台。“我们视频”2017年正式与新浪开展合作,短视频内容在新浪看点、新浪新闻客户端以及微博平台上推送,尤其是新浪微博上的“我们视频”官方账号,每日平均发送20条以上的微博,获取了极高的关注度,现有粉丝596万,日均阅读数百万以上[5]

3 结语

《新京报》深谙移动互联网时代渠道的重要性,因此在“我们视频”的运营过程中,始终注重渠道与内容并行的理念。有了内容便有了底气,有了渠道才有了将内容传播出去的可能性,这二者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服务的,因此必须给予同样的重视。《新京报》退出的“我们视频”通过与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密切合作,赢得了更多受众的关注,同时也利用这些平台自有的技术优势,尝试精准推送与个性化满足,更加适应分众传播时代的用户需求。

参考文献:

[1]曾艳艳.浅析纸媒发展动画新闻的瓶颈及突围之道——以《新京报》动新闻为例[J].新闻世界,2018(12):45-48.

[2]周方正,徐凯.《新京报》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传播策略和创新路径[J].新闻论坛,2018(5):46-48.

[3]柳莹.“视频转向”背景下新京报“我们视频”的突围路径[J].新闻世界,2018(10):53-55.

[4]李媛.传统媒体如何拥抱大数据时代——从《新京报》数据新闻栏目谈起[J].青年记者,2018(28):28-29.

[5]杨梦玥.《新京报》媒介融合的路径分析——以“新京报动新闻”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18):98-102.

标签:;  ;  ;  ;  

从“我们视频”看传统媒体的转型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