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源保护与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雅鲁藏布论文,大峡谷论文,持续发展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雅鲁藏布大峡谷概况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指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峡谷〔1 〕(下简称大峡谷,见图1示意)。 大峡谷以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南迦巴瓦峰(7782m,简称南峰)作奇特的马蹄形转折拐弯, 在穿过南峰和加拉白垒峰(7243m)之间谷深5382m,大峡谷平均深度5000m左右, 大峡谷围绕南峰拐弯转折南流切刻在青藏高原东南的急斜面上,连续的V字形峡谷长达496.3km,最终在国境线巴昔卡(海拔155m)离开青藏高原进入另一地理单元的印度大平原。大峡谷以其深度、长度均超过美国科罗拉多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峡谷而成为世界之最〔2〕。 实地考察表明,在峡谷河段上多处发现板块缝合线构造标志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它证明了大峡谷是南侧印度板块北上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东侧又受到太平洋板块抵制的三大板块之间的缝合线构造发育的。地质研究表明:(1)在大拐弯峡谷区及其内侧的南峰地区, 出露的是一套中深程度的变质岩系,这里没有发现沉积岩系,对变质岩系测量得到的地质绝对年龄值为7.49亿年,相当于古老的前寒武纪地层,与南方古老的印度地台的地层地质年龄相仿,是目前我国喜马拉雅一侧测到的最古老的地层年龄值,它表明南峰地区是古老印度板块随大陆漂移、北进的东北最远部分。(2)古地磁测量表明在前寒武纪时,南峰地区还在北纬13 °左右的位置,而现在南峰的位置已是北纬29°30′附近,表明大陆漂移,印度板块北进,自前寒武纪以来,已北进了近15个纬度之远。(3 )航磁和重力测试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段大致以河谷为界,出现明显的异常密集影像显示,意味着大峡谷的南峰地区雅鲁藏布江南北两岸基底差别大,沿江有断裂带存在。雅鲁藏布江是适应板块缝合构造带发育的构造先成河,围绕强烈上升的南迦巴瓦峰发育的大拐弯是构造弯,大峡谷是构造谷〔3〕。
大峡谷,尤其雅鲁藏布江下段几百公里河段包括联接境外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构成一条南来湿热汽流进入高原的最大水汽通道〔4〕, 使南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沿着通道进入高原内部,对青藏高原尤其是藏东南的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大气物理的测试和制图表明,这条通道所带来的水汽通量是整个高原其它四周通道带来水汽总量的1—10倍, 相当于夏季自长江以南向北输送水汽量的总和,达到500—1000g·cm[ -1]·S[-1]。受季风海洋气候影响,大峡谷墨脱年降水量达到 2500 —3000mm,成为我国的多雨区,也是高原唯一最大的一块热带、亚热带气候区,通道使该地热带范围沿河谷向北推进到北纬29°30′的地方。通道的存在影响着大峡谷独特的自然环境的形成。
图1 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路线示意
2 季风型海洋性冰川景观
大峡谷发育的季风型海洋性冰川〔5〕, 是世界仅有的珍稀冰川类型。主要有山谷冰川、悬坡冰川、悬冰川、再生冰川等。冰川的发育和生存,主要靠山地丰富的固体降水而产生频繁的雪崩为主要补给来源。这里高山区可看到很多雪崩,山谷冰川发育十分长大,它蜿蜒曲折游弋在森林之中。这类温性冰川的冰温一般在0 ℃上下(大陆性冰川冰温都在0℃以下),其特点是整个冰川体成为一种塑性体, 表现出强大活力,冰川进退的速度每年达数百米。冰川上游多出现巨大的冰瀑布,在其下游消融区出现众多纵横裂隙,两侧谷坡植被受冰川移动破坏出现明显的修剪线;而裸露的冰体表部出现美丽的弧拱构造,冰面还有冰蚯蚓、冰老鼠(一种高山苔藓)等生命现象,这是海洋性温性冰川独有的奇观。由于地形的陡峭和雪崩补给,有的冰川直接悬挂在谷坡上,坡麓有扇状的冰锥和雪崩锥矗立;有的冰川没有源头,依靠上方丰富的雪崩补给而在陡崖下的低谷地存在,构成一种再生冰川类型;在波堆藏布谷地(海拔3000m)的宽广古槽形谷地中,出现不少坟冢状的冰碛丘陵。 这种基碛丘陵只是大陆冰盖外缘消融区冰水堆积的特点,如今在藏东南的古冰谷地内发现,只能解释为海洋性冰川在特别宽广谷地内产生的一种堆积特例。在大峡谷上口南峰西侧的则隆弄沟内,发育有10km长的山谷冰川,1950年,因墨脱大地震触发形成跃动冰川,现在还可察看冰体残余及种种遗迹。
大峡谷地区的冰川包括:帕隆藏布江中上游支沟中的米堆冰川;上游的来姑冰川、阿扎冰川等,均有诸多自然奇观的特点,如米堆冰川消融区十分发育、独特美丽的弧拱构造;来姑冰川上游落差800m的巨大冰瀑布和下游多条侧碛、中碛垅并列构成黑白分明的纵弧景观;阿扎冰川的扇形冰舌伸展最低达到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中海拔2500m的地方, 以及大峡谷水汽通道要冲部位; 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南麓的卡青冰川, 长达33km,为我国最长大的海洋性冰川,其上游巨大的冰瀑布和末端也伸展到海拔2600m地方,以及诸多冰川末端还有漂亮的冰碛湖存在等。 而且这些冰川构成特殊的生态景观系列,与周围绿色的世界、人类活动的村庄、农田等汇集于一地,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在这里和谐交融,构成具有独特景观的生态旅游资源。
3 多样性的生物资源
藏东南地区受海洋性气候控制,高山峡谷的复杂地形,水汽通道带来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植物分布超过了通常的纬度地带性分布的特点,达到其水平分布的最北限和垂直分布的最高限。考察表明,大峡谷由低到高有8个垂直自然带, 从雅鲁藏布江河谷底部的低山半常绿季风雨林,一直到森林上限附近的冷杉林,在同一面山坡谷地上,分布着世界最齐全的垂直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的景观各异,蕴藏着特别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据考察统计,这里的物种资源占整个青藏高原的60%以上,其中维管束植物就有208科、1100余属、3600 余种,约占西藏维管束植物总数的2/3;大型真菌约有400余种, 占西藏大型真菌总数的80%;昆虫约有2000余种,约占西藏昆虫总种数的60%以上;锈菌200余种,约占我国锈菌总种数的25%〔6〕。在这多样性生物资源构成的绿色世界中,还有不少珍稀乃至孑遗的“活化石”物种,如动物中的羚牛、林麝、小熊猫、孟加拉虎、雪豹等;两栖爬行类的扁手蛙、眼镜王蛇(西藏新记录分布)、多种树蛙等;植物有多种树蕨、罗汉松、穗花杉等珍稀孑遗品种;有150余个该地区的特有种, 其中有玄参科的马松蒿属、君范菊属、翅果蓼属等3个特有属, 以及近百种的各色杜鹃;多种特殊用材林木,如针叶林的林芝云杉、急尖长苞冷杉、高山松等。特别是多种珍贵的热带材用树种,如千果榄仁、阿丁枫、小果紫薇、红椿、麻楝、斯里兰卡天料木、四蕊朴、假玉桂等;热带、亚热带药用植物有:南酸枣、榼藤子、海南粗榧、乔木刺桐、豆寇、砂仁、怀牛藤等;大型真菌的白蘑科食用菌45种,红菇科的食用菌27种,侧耳科的食用菌12种,蘑菇科食用菌18种以及多种多孔菌类等。在大峡谷不同高程自然带的狭小地段,可以发现各种形态、各种生活习性、各种用途的多种生物,这里是价值无比的绿色世界及物种资源的宝库,是许多物种的繁衍、分化的中心。这里独特丰富的森林资源构成我国第三大林区。这里没有工业污染,没有过多的人类活动,是地球仅存的人类秘境之地和洁净地方。
4 丰富的水力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第五大河,年均水量为1480m[3]/s,其2/3 以上的水力资源分布在大峡谷,据初步考察,在大峡谷核心河段流速可达到16m/s;天然水能蕴藏量高达6880余万kw,单位河段水能的蕴藏量达到13.86万kw/km[2],与全世界同类大河比较,又是一项世界之最。大峡谷本身所具有的大拐弯结构提供了优越的工程地貌条件,在大拐弯处截弯取直,采用引水式的开发,不到40km的距离,通过喜马拉雅山口的引水隧道,就取得2300m以上的落差, 可建成超过长江三峡的世界最大的水力枢纽,装机容量可达3800多万kw,可彻底解决高原能源的短缺,为青藏高原持续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峡谷急流和众多瀑布、跌水等作为山水中的风景是一种充满魅力的旅游探险资源。大峡谷下段(墨脱县为主)为世代门巴族和珞巴族人民生活区,形成门巴人崇尚大自然和顺应大自然的诸多独特民俗风情,以及独特的大峡谷人文〔7〕。 大峡谷具有世界级的生态旅游资源,对它的开发利用有深远的意义。
5 保护与开发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聚集丰富自然资源和自然奇观的宝地,它的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是基础,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进行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即“在获得最佳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使大峡谷地区在自然、文化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发展地区经济改善当地人民生活和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首先是自然保护,建立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将有特点的一定面积的陆地和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扩大原有墨脱保护区,建立大峡谷国家公园,以色齐拉为中心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必须保护好这里资源的最大优势—生物的多样性。因为这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不仅是地方经济实现持续发展的可再生的基础资源,同时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未来发展的后备基础资源。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在这里根本要保护好该地区完整的山地重直生态系统。只有生物物种生存的总体环境得到了保护,生存于其中的物种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要加强对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因此提出如下构想。
a.充分认识大峡谷特殊丰富的资源优势,尽快开发利用使它转变为经济优势。如大峡谷下段墨脱地区是青藏高原唯一的山地热带亚热带环境地区,在这里种植热带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发展多样化的立体大农业,能立竿见影取得经济效益;大峡谷的世界级高山峡谷,诸多世界级自然奇观和丰富资源本身就是最好的旅游资源,可优先开发生态旅游、科学考察、登山旅游等。
b.解决交通问题是根本,利用大峡谷常年水流的特点,以大拐弯峡谷顶端外侧不远的川藏公路为依托,开通帕隆藏布下游汇入大峡谷拐弯顶端30多公里长的河段,连通大拐弯峡谷下游近南北向河段,直达墨脱,避开大拐弯峡谷上段最为艰险的扎曲到白马狗熊到派区的河段,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清理峡谷水道的险礁暗滩,一方面在水中进行密封装置的物资漂运和回收,另一方面采用全垫升汽垫船开通水上航行,是经过初步测试研究得出的可行方案。
c.改造利用大拐弯峡谷,裁弯取直大拐弯以引水长隧洞开发大峡谷水力资源,能获取2500m的高大落差,建设世界最大的水力枢纽, 可根本上解决青藏高原能源的短缺或提供西部调水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面貌所需的能源;也可支援南亚国际能源不足。
d.根据大峡谷已作为水汽通道的事实及其带来充足水热造就青藏高原东南区一块世界最高绿洲的影响,由此设想利用、改造和调控它,引进水汽,改变和优化青藏高原内部和我国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环境面貌。在迎接21世纪大峡谷新时代到来的时候,应将它列入21世纪的预研究项目。
收稿日期:1998-06-11 修改稿日期:199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