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勘察中的地基分析与地基处理方法论文_冯伟,姚兆明

岩土勘察中的地基分析与地基处理方法论文_冯伟,姚兆明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安徽省 232001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都必须对施工区域进行实际的岩土勘察工作,根据勘察的结果确定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等。随着我国建筑业不断的发展,建筑施工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对地形的勘察显得十分有必要。不同环境的地质情况,决定着地基的处理方式,地基的质量直接关乎到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因而加强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以及地基处理技术,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本文对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地基处理技术也做了较深研究,希望对我国建筑工程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岩土勘察;地基分析;地基处理方法

引言

随着工程建设环境复杂程度的加深,加之工程建设对质量和成本等的把控日益严格,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备受重视。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通过调查地质情况,比如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等,分析地基的均匀性以及稳定性,进而发现地基问题,制定处理方案,能够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现结合具体实践,进行如下分析。

1建筑工程中的岩土勘察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好岩土勘察工作。具体来讲,一是应该获取带有地形及坐标的的建筑工程平面结构图,针对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确认其是否会对工程施工建设产生负面影响,提出可行性处理措施;二是应该对建筑地震设防区附近的场地类型、土壤性质等进行合理划分,判定不良地质的分布状况;三是应该做好地下水发展趋势及水位变化状况的调查分析,在对地基降水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层渗透性,判断建筑周边地质水文条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四是如果需要进行深基坑开挖,在开挖施工前必须获取相应的岩土参数,以此为依据做好桩基稳定性计算,结合计算结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地基处理。

不过,从目前来看,建筑工程岩土勘查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重视不足。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行业面临也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不少建筑单位对于岩土勘察工作重视不足,甚至为了节约成本忽略岩土勘察,或者缩减岩土勘查的工作量,导致岩土勘察工作无法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进行,影响了勘察工作的效果;二是越级承接业务。我国建筑行业岩土勘察管理缺乏规范性,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足,企业之间也没有能够形成规范的竞争合作机制,导致部分勘察单位存在越级承接业务的情况,在自身资质不足的情况下,给出的勘察报告内容简单粗糙,可能导致地基处理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三是沟通交流缺乏。现阶段,因为对于岩土勘察工作不够重视,不少单位在设计与勘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部分环节的工作安排不当,存在参数深度不足甚至缺失的情况,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2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监督力度不足

在很多建筑单位中,地质勘察工作一般是由专业的勘察人员进行的,而施工人员不具备勘察的知识和经验,便不能保证施工中能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因此在建筑施工之前,要聘请专业地勘人员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这样才能正确的指导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但是在实际工程中,执行中存在较大问题,很多工作无法落实,监督力度也不大,直接影响地基处理工作的完成度。

2.2岩土勘察技术人员能力和经验不足

岩土勘察技术人员队伍中也存在专业技能不足,缺乏经验及责任感的问题。这样的人员最终提供的勘察数据是难以保证正确性的,在岩土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结合方面也缺乏合理的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地质自有的问题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是大,其涉及到的范围就会更广,那么施工场地的地质结构也会呈现更复杂多变的情况,这就需要岩土勘察工作要做的更加细致和深入。除此之外,很多复杂的地质问题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处理,这就增加了施工企业的成本,很多施工企业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就不会对地质勘察工作做更深入的研究,直接影响到地基的处理,为建筑工程埋下极大安全隐患。

3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方法

3.1粉喷桩法

在地基处理实践中,采用粉喷桩技术,通过对传统工艺进行优化,形成了新型粉喷桩技术。技术应用时,采取梅花形布设方式,或者方形布设方式,经过对机械设备以及工艺的优化,能够减少水泥使用量,或者提高桩间距,进而提升技术的应用效果。技术应用流程如下:(1)定位。在进行定位时,适当移动桩机,把钻头精准对准桩位。(2)下钻。完成上述工作后,启动内钻杆钻头,再启动外钻杆钻头。完成钻头启动后,再启动加压装置,利用链条同时给内钻杆和外钻杆进行加压,按照切土、入土以及搅拌的流程作业。最后,进行喷灰和搅拌。当钻进地表下50cm或者达到停灰面时,启动喷粉装置,在内钻头入土后,进行喷灰作业,搅拌压灰。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后,停止喷灰作业,启动送气阀,转换钻头和加压装置的方向,使用链条把钻头提起,达到设计要求后,完成单根粉喷桩的制作。

3.2CFG桩地基处理法

从技术的形成角度来说,其基于沉管碎石桩处理法,形成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软弱地基。在具体应用中,其工作流程和沉管碎石桩类似,不同的是增加了一道搅拌工序。就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性能角度来说,集合了刚性混凝土柱以及柔性混凝土柱的优势,所以强度相对较低,能够充分利用各个桩体之间的承载力,转移到深地基中,达到增强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从技术应用效果来说,经过处理后的地基,其比天然地基的承载能力更高,具有成本低和工艺性好等优势,适用于粉土地基和砂土地基等的处理,能够获得不错的效果。

3.3振动压实处理法

对于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问题,多采用振动压实处理法。在对大面积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时,使用此方法,能够获得不错的处理效果,尤其是松散填土。在作业中,采用振动压实地基处理方法,利用填土地基密地小和透水性好等特点,采取振动压实的方法,使得土体能够更加紧密,增强填土地基的强度,减少土体沉降变形。在实际应用中,振动压实处理方法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比如道路工程地基处理,能够获得不错的成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3.4强夯法

强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运用专业的强夯机,将8~30t的重锤提升到6~30m的高度,然后自由落下,利用重锤本身的重量来对土壤进行夯实,具有成本低廉、施工简单、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也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适用于多种软土地基。夯点放线工作完成后,需要做好复核,对夯坑位置进行检查,确定每一个夯点的夯击次数乃至每一次的夯沉量,对各项参数进行记录,将之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夯击点的间距根据土质条件、加固土层厚度等进行确定,如果需要加固的土层厚度大,透水性弱,含水率高,应该适当增大夯点间距,反之则适当缩小夯点间距。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合理的岩土勘察,可以为地基处理提供全面的数据信息,方便设计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勘察方法,明确基础本身存在的不足,配合可靠的地基处理技术,切实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覃春成.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与处理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8(05):281+283.

[2]韩金亮.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8(14):141.

[3]黄冠恩,廖可明.谈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世界有色金属,2016(19):103-104.

论文作者:冯伟,姚兆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岩土勘察中的地基分析与地基处理方法论文_冯伟,姚兆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