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孩子变得多才多艺_亲子成长论文

让你的孩子变得多才多艺_亲子成长论文

让您的孩子多才多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您的论文,多才多艺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身体健康,学识优良,已不再是现代中国的家长们对儿女的唯一要求;培养一技之长,多才多艺,才是现代家长热衷的事。

这里我们通过对数位家长的调查与对几位专家学者、教师的专访,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思考。

为什么让孩子学一门技艺,什么才是正确的育子观?

当一位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开始一门技艺的学习时,他对此就有了最初的动机及对最后所达目的的要求与设计。

在中央音乐学院采访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教授、凌远教授时,她们对我谈起学校里的“经典”故事:家长们为送孩子升入这一神圣音乐学府,不远千里,甚至辞职到北京租间小屋陪伴儿女苦心练造。他们对这样的孤注一掷亦不以为然。且不说这当中孩子、家长双方都要承受的巨大压力,如果一旦功亏于篑,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祖振声老师,在谈到前些年就开始的“钢琴热”时,如是表达了他的看法:中国新一代的家长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影响下,对培养子女的内容与目标有了新的需求。培养有一技之长,在琴棋书画方面有一定修养的特色人才,可能更为社会所接纳与认同,在孩子将来的就业、社会地位的高低,乃至经济收入上可能都有联系。尽管大多数人口口声声说的是“多学一门技艺,提高提高修养”之类的话,但是真正的动机往往仍是望子成龙,抱着的是一颗趋附社会好恶的名利之心。如果家长已被利熏肺腑,这是孩子的灾难。如果家长对此淡泊一些,且施教得法,孩子就会轻松好过些了。

中国儿童中心文艺部主任石蕴珠老师,对她的一位学生家长的育子观很是推崇。孩子的父母都曾留洋求学,在国外感触很深的是,中国学生在艺术修养方面的孤陋与欠缺。尤其在大庭广众之下,中国学生很难得有勇气去表现自己,尽管不一定他就舞不美歌不好,而外国的学生不论自己水平高低,却勇于、乐于去表达自我、畅抒情怀。这给予他们的直接启示是: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音乐,成功成名不是目的,而是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从而赢得豁达开朗的情怀、乐观向上的精神。

但是据调查,抱着这种育子观的家长为数不多。

什么才是正确的育子观呢?仔细想想,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尤其是童年,几乎无例外地都与色彩、形象、图画、音乐、舞蹈、律动、翻腾、游戏发生着直接的、天然的联系。因此,恐怕儿童早期艺术教育的本源应该是寻求人性的更健康、愉快、和谐的发展,是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呼唤人的内在情感,养成人的高尚情操与道德的一剂良药。即是周广仁教授、祖振声老师、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永青先生以及众多的学者老师们一致提及的:顺其人类的天性与自然,成其人类的完善与和谐。

什么才是正确的干预,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

家长的干预包括对孩子学习的态度,还有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指导及建议等。

事实证明:在儿童早期艺术教育中,家长如果采取主动的积极的干预,配合老师的教学,做好第二辅导员的工作,无疑是孩子起步之际,伸给他的一双有力的手。

儿童因其心理的年龄特征,在从师学艺之初仅凭教师课堂几十分钟的传授,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提出的要求,抓住讲课的重点,有的甚至记不住回去该完成的作业。这就需要家长跟孩子一起学习。日本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主张,在孩子学乐器时,父母中最好有一人能学会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并能与孩子一起演奏,从而启发孩子学音乐的兴趣。

所以,不具备艺术才能的家长,一要学一点艺术知识(你孩子所学习的那一类);二要尽可能地会上两手。当然成人学艺有一定困难,但却是各有优势的。家长的理解力、感悟力比孩子强。这样,孩子当时理解不了的,回来后家长可以耐心去讲解,引导孩子按照老师的示范与要求做。

在儿童学艺入门阶段,家长和孩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方法正确,注重奠定扎实的基本功。

家长方法正确有两个含义,一是本身自己的学习、记忆、理解要准确;二是指导孩子的方法要正确。如果家长自己都搞不懂老师的教授要求,怎谈得上指导孩子呢?如果家长理解了老师的讲解但不能耐心、细致、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孩子又怎能提高呢?

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永青老师讲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孩子画了这样一幅画:一个人驾着小船在大海上漂荡,天空中用横七竖八的粗细线条表示下起了大雨,雨的上面有大块大块的云朵。最奇的是云朵上面还有圆圆的红太阳,而不远处竟是闪烁的星空。孩子的妈妈一看就急了,一把扯过来嚷道:瞧你画的是什么!人不像人,船不像船,又是雨又是太阳,不伦不类,不成样子!而杨老师却饶有兴趣地捧起了这张儿童画。孩子跟他说:本来渔人驾着小船出去时是有太阳照着的,忽然天空飘来了几大块云朵,把太阳遮挡起来,就下起了雨,而小船再往前行就该天黑了,所以有星星。这是多么可爱的童心:把不能同一的时空都能安排在一起,又是多么可贵的想象与创造力。“这原本就是一张很好的儿童画。”杨老师说,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不能从画中发现孩子闪光的思维品质,而是一味追求像与不像,好与不好,合不合适,进而斥责、强制,就背离了儿童早期艺术教育的规律,扼杀了儿童天性中最珍贵、最值得开发的东西。

其它类的艺术学习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家长一是不了解艺术教育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程度的孩子有其自身的规律,二是不了解自己孩子本身这个年龄阶段的学习特征。幼小的孩子,他们的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短时记忆多于长时记忆,形象记忆胜过理解记忆,但却有着丰富的想象与创造力。而大多艺术技巧又要经历枯燥、繁琐的基本功训练,因此孩子们更不易坚持。往往最初的兴趣很快就转移或烟消云散了。家长的责备、训斥、打击、强制甚而动用武力,无形中又给孩子增加了恐俱与反感,乃至抗拒。我们提倡宽松的氛围并不等于放弃了严格的要求与合理的规矩,但是在儿童学艺的初期阶段,家长的耐心与鼓励,与孩子一同学习,通过多种方法引导拓宽孩子的兴趣,以及与生活实践相融合,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益的。

2、多耐心引导孩子练习难点。

不要让孩子一遍遍地弹自己喜欢且易弹的曲子“过瘾”,也不要让孩子一遍遍地画他已经纯熟且简单的画。而是要提出新的要求,在难点上多加磨练。如练习曲中有的地方技巧性较强,孩子每到此就会慢下来,甚至停下来。不要让孩子从头再来,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使孩子对其失去整体感与新鲜感。正确的方法是,在基本功训练后,再练新课,遇到困难的地方,要反复练习直至解决,然后把曲子从头至尾顺一遍。其它类的技艺学习亦是如此,不要避难不就,而是主动积极地寻求解决并反复练习。

3、学习时间的安排及良好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艺练功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之以恒。要从学习技艺的那天起,天天坚持。比如练琴每天应要有1小时的练习(学龄前的孩子可多一些时间)。 孩子小可以分时段练习。练习书法绘画,不求画得多,写的时间长,而要求精求好。各类艺术技艺学习的特点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日久见功夫。只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可见功效。家长要时常鼓励孩子,给他们讲一些名家刻苦学习的故事,最终让他们明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并且让他们体会到辛苦后的希望与愉悦。持之以恒的练习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个方面。

另外,学习中保持注意力集中,情绪投入,心无杂念,不要弹一会儿琴,画半张画就去喝水、吃东西,找人聊天等。家长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讲求学习的效率。练习前,家长指导孩子做好准备工作,教孩子学会安排一段完整的时间与空间来练习。练习中不要过多干预或在旁做别的事影响孩子。练习结束后,还要引导孩子学会总结自己的练习状况,并收拾好用具等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与习惯,有时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

4、启发儿童的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启发儿童兴趣的方法很多。在这里我们简单举例,主要可以通过接触、交流、表现的途径,增加孩子的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

接触,一方面让孩子多接触与学艺有关的人与事。比方学画的孩子可以带他们多去看看画展,拜访老师与同学;另一方面让孩子接触同类的姐妹艺术,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如孩子学乐器,要让他们多听音乐,既听古典的,也听现代的;既听民族的,也听西洋的……而且还要让他们看舞蹈、听歌剧、看画展、读小说等。这诸多方面的涉猎与积累,就意味着艺术修养的提高。这恰恰是培养丰富的感情、浓厚的兴趣的长远之计。交流,是在接触中实现的,关键的是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特长,吸取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增强兴趣。

表现,就是要让孩子的学艺生活、与社会实践发生联系,产生矛盾与兴趣。学艺不能孤芳自赏,可以为孩子在家里举行小型的表演会或展览会,以增强孩子的信心与兴趣;还可以为孩子多争取一些社会活动与实践的机会,如办画展、儿童节演出、参加比赛等,让孩子在集体中、在竞争与比较中去激发兴趣。

善于发现与识别孩子的艺术才能。

常可以听见类似的提问:“老师,你看我的孩子可以学琴吗?那,学点什么好呢?

其实,做父母的只要有心观察,善于识别,你的孩子在二、三岁甚至更早时候,就已经表现出能力与兴趣的倾向了。

怎样识别孩子的才能倾向呢?

不妨如下去观察。如果你的孩子:

——音乐感受力强,或许,你的孩子在咿哑学语时,就能随着收音机或电视机里的歌声唱起来;或许在站立不稳时,就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舞动着他的小手、小脚;或许,在孩子稍大一点后,看见别人弹琴跳舞,回到家中就高兴地模仿起来……

——音乐听觉敏锐。你的孩子可以对近处别人的谈话充耳不闻,却对远处传来的细微乐曲凝神倾听,甚至能准确地模仿出不同的音高与节奏。

——音乐记忆力较强。在听过两三遍旋律性较强的歌曲与音乐作品后,能将其模仿着唱出来。

——具有音乐表演的欲望。愿意在家人、外来陌生人面前表演而不紧张,表现得自然生动。

——学习音乐主动而又有毅力。每天主动听音乐练琴,且刻苦认真,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进步。

——音乐的创造才能。喜欢顺口哼唱或在琴上奏出一些不知名的曲调。

如上种种,常常是孩子具有音乐才能所闪现出的火花。

同样道理,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就爱拿起笔来到处乱涂乱画,稍大一点他能告诉你,他的“作品”的意义与情节;再大一些他有意识地、有所偏好地描绘某一类事与人物,并且有用画笔来表达内心,宣泄意愿的渴望。那么,不妨让您的孩子拿起绘画的笔。

以上所述,是孩子具有某方面天赋与能力的观察与识别。家长一旦发现,要善于引导与尽力培养。但是这里我们千万不要再一次误入歧途,因为不是所有的孩子的天赋与才能都有明显的倾向,或者说有可以让您容易观察到的外在表现。况且,孩子们的兴趣与才能,又不是单一而专注不再变化发展的。重返童年,哪个孩子不爱唱,哪个孩子不涂抹,又有哪家儿郎不顽皮疯狂的。因此可以说,在不背离孩子的兴趣与喜好太远,在家庭与孩子都能具备的各方面基础与条件下,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学画,每一个孩子都应学习一点音乐,每一个孩子都该得到不同的锻炼。

孩子多大学习最合适?

这也是一个被家长普遍问及的问题。“三岁是不是太早,而七岁是不是又晚了?”家长们常为此拿不定主意。

记得国外有白发老妪学习钢琴的故事。中国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是从37岁才开始学画的。

但我要告诉家长的,并不是年龄大小与学艺无关紧要,而是当你在问过这句话后——“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学画(学琴……)了?”你就应该马上开始。艺术教育做为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何时开始都不算晚,但是几时开始也不嫌早,或者说是愈早愈好。这么说吧,如果你对孩子的培养目的是为着更健康和谐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目的,那么你从小就该对他进行艺术的熏陶与感染,然后随其年龄的增长,在不同的阶段接受不同的艺术教育。在这过程中,技能技巧的传授与掌握是正常而自然的事情。技能技巧应该是孩子学习艺术、提高素质过程中的载体与具体手段,但不应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否则又成其为培训匠人与专家了。

当然不同的艺术类别对技能技巧的要求不同。有的是,如果你不在特定的生理年龄段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你的艺术素质与修养就不会有太明显的提高。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这里我们仍提供一些普通的常识供家长参考。

一般来说,3—6岁的儿童,已经具备学习一门技艺所需要的多方能力与生理基础。家长可以适机让孩子学习一门艺术了。但是仍要强调的是每个孩子有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

标签:;  ;  ;  

让你的孩子变得多才多艺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