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课堂生动有趣;教学质量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和深化,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弊病也不断显现。高中的生物学科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再者初中的生物比较基础,学生掌握不牢,导致高中生物的难度进一步提升。而让高中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会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1、高中生物课堂现状分析
高中是学生生涯的关键阶段,面对高中考试难度增加的压力以及高考的升学压力,学生和老师对于生物学习的认知也逐渐变成应付考试,“以结果论英雄”的教学模式难免会磨灭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且单纯为应付考试的知识学习也停留于书本,没有实际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对未来生活的帮助也不大。高中生物的难度增加,需要更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初中阶段的生物不作为重点学习科目,因为学生的生物基础不佳,也增加了高中阶段的教学难度。老师的教学素质也深刻影响着教学质量,传统枯燥的教学环节设计、应试的教学目标、与生活联系不紧密的教学内容等都会使得课堂不够生动有趣,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2、将高中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策略思考
2.1故事化的课堂导入
课堂的导入环节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部分,然后一堂课的开端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氛围,因而有趣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利用故事进行课程导入,还能在故事中揭示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在导入故事的设计上,要尽量贴近生活,能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知学习内容。比如在《染色体变异》的章节,可以从学生们夏天最喜爱吃的水果无籽西瓜为例进行编撰,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瓜会变成无籽的,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在设计故事时,尽量幽默风趣,考虑学生的对应年龄,融入当下有趣的网络语言,也可以将班级学生作为主人公,能拉近和学生距离。
2.2引入体验式教学策略
体验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老师成为引领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具备更强的探索精神,单纯枯燥的课本知识不足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也没办法解疑答惑。通过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生物课堂的实验环节必不可少,要充分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比如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检测酶活性的实验等都可以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过程中调动感官,可以加深理解,也能对实验器械的使用有直观的感受,学习操作步骤。在学习核酸相关章节时,学生难以区分和理解,可以进行角色模拟,将知识点融入游戏过程,在体验中消化知识点。
2.3提高老师专业素质
老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不断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在生物课堂内容的设置上,根据学生的兴趣,针对性的拓宽教学内容。这便要求老师不断学习,终生学习,不仅限于课本的知识点,在课外要多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从而能融入到生物课堂的教学中。高中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对万事万物具有极强好奇心的阶段,丰富的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跳出教学内容本身,老师还需要不断紧跟时代的步伐,无论是教学设备的使用,还是新潮网络语言的学习使用,都能拉近和学生的关系,为枯燥的生物课堂提供更多的趣味。高中生心理已经较为成熟,但依旧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所以生物老师不应该以成绩高低来评判学生的优劣,要因材施教,寻找到最适合每个孩子的生物学习方法。
2.4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
信息化资源已经逐步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在传统教学仪器的基础上,比如黑板、实验、模型等等,再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片等等进行教学,老师把重难点通过与多媒体结合来实现内容的生动化,增加趣味性,能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的分子与细胞相关内容教学就可以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分子和细胞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仅凭借课本的几幅图画和老师的口头表达,难以在高中刚接触生物的阶段,让孩子脑海中有完整的形象画面。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老师可以搜集大量的视频、图画、实验程序等帮助学生进行形象化理解。
结束语
高中的生物学科对于孩子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而高中阶段的难度和压力都极大,因而枯燥的传统的生物课堂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课程的导入加强故事性、老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引入体验式教学策略的角度进行教学思考,旨在能将高中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提升高中生物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旭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思考[J].才智,2019(06):3.
[2][15]付秋蓉.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 亚太教育,2016(17):146.
论文作者:李爱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生物论文; 老师论文; 高中生物论文; 高中论文; 有趣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