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神经外科 410008)
【摘 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采用33~35℃亚低温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亚低温治疗组43例恢复良好15例(34.88%),死亡10例(23.26%);对照组中恢复良好6例(13.95%),死亡16例(37.21%)。亚低温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并结合精心护理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526-02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是使用冬眠药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休眠和低温状态,从而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耗氧量,增强脑细胞对创伤和缺氧的耐受性,防止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受伤脑细胞的恢复[1] 。目前,国际上将低温分为轻度(33-35℃)、中度(28-32℃)、深度(17-27℃)、超深度(≤16℃),1993年江基尧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2]。随后亚低温这一概念被国内外学者所引用。现将对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86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4小时内入院并经CT确诊。亚低温治疗组共43例,男患者34例,女患者9例,年龄16-66岁,其中车祸伤25例,坠落伤13例,其它伤5例;对照组共43例,男患者37例,女患者6例,年龄17-64岁,其中车祸伤28例,坠落伤12例,其它伤3例。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脱水、神经营养、抗生素应用等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用氯丙嗪100 mg、异丙嗪50 mg及杜冷丁5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到50 ml,用微量注射泵先以5 ml/h的速度静脉泵入,待患者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光反射迟钝,呼吸平稳,频率相对较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再用亚低温治疗仪(HGT-200III)的控温帽、控温毯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把患者的肛温控制在33~35℃,同时冬眠合剂的泵入速度改为0.5~2 ml/h持续静脉维持,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环境护理 将亚低温治疗患者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18~20 ℃的单间里,同时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1.2.2复温护理 对有亚低温治疗指征的患者,应尽早、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时间过长会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力,导致继发性感染,时间过短则起不到治疗效果,亚低温治疗一般应持续到颅内压降至正常后24h。绝大多数专家认为:亚低温的治疗持续时间应该根据患者的损伤机制、颅内压持续时间、颅脑水肿情况、机体感染情况等做出适当调整[3]。临床应用中复温速度不宜过快,亚低温治疗结束,先撤去物理降温,让体温自然恢复,同时逐渐降低冬眠合剂的量,最后停用冬眠合剂。目前临床多采取自然复温法,即停止亚低温治疗后使患者每4~6h复温1℃,在12~20h以上使其体温恢复至36.5~37.5℃。切忌突然停用冬眠合剂,以免病情反复,发生脑肿胀。
1.2.3临床监测护理 (1)体温监测 在整个降温过程中随时观察记录降温的时间、速度等,注意患者有无寒战,根据降温效果随时调节预置温度。若体温低于33℃,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体温低于28℃易出现室颤。体温过低患者应适当降低冬眠合剂的量,必要时停用并对病人用加盖被子等保暖措施。(2)呼吸系统监测 亚低温治疗患者由于冬眠合剂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呼吸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齐。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行机械通气。(3)神经系统监测 特别警惕复温速度过快、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升高,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4)心血管系统监测 严密观察ECG、生命体征、肢端循环及面色等,监护仪持续监测。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说明微循环障碍,应立即停用冬眠药物并给予保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1.2.4亚低温用药护理 亚低温治疗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汇报医生以便调整镇静药物。对深度昏迷患者只降温不可用冬眠药物,尤其避免使用氯丙嗪,防止其抑制ATP活化作用而加重脑水肿。冬眠合剂中的氯丙嗪和度冷丁具有扩张血管降压作用,患者不能突然坐起、激烈翻身或搬动,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氯丙嗪易引起便秘,因此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胀、便秘出现,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灌肠。
1.2.5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增加,需求量也剧增,应注重营养供给。亚低温治疗患者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应做好患者的皮肤、口腔、泌尿道等护理,勤翻身、拍背,使用气垫床,防止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及压疮等发生。亚低温治疗还可导致免疫抑制,伤口延迟愈合[4]。临床颅脑损伤患者需要更严密的观察和护理,提高警惕,防止伤口迁延不愈。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颅脑损伤评分及患者恢复程度评价标准。Ⅰ级:死亡;Ⅱ级:植物生存、长期昏迷,呈去皮质或去脑强直状态;Ⅲ级:重残,需要他人照顾;Ⅳ级:中残,生活能自理;Ⅴ级:良好,成人能工作(或学习)。
86例患者恢复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为34.88%,死亡率为23.26%。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为13.95%,死亡率为37.21%。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亚低温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离子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抑制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诱导神经元凋亡从而减轻继发性神经损伤[5],对重度颅脑损伤有确切的保护作用。而且还能够降低全身代谢,减轻组织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提高创伤患者存活率[6]。在本文研究中,亚低温治疗组应用亚低温治疗,配合精心的临床护理,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临床护理的快速发展,亚低温的临床应用日益普及,是目前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如何正确实施、减少并发症发生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加强严密监护,及时予以对症处理,最大限度的发挥亚低温的治疗优势,取得相应的临床疗效。
综上分析,有效的亚低温治疗,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临床护理,不仅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缺血缺氧损害,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而且可以改善预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海霞.ICU中颅脑疾病重症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究.2010,05(31):45-46.
[2]江基尧.亚低温在急性颅脑外伤中的治疗意义[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1,6(1):1-2.
[3]王雪梅,郝娜.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3,02(27):31-32.
[4]10 Kinoshita K, Hayashi H, Sakurai A,et al. Changes in cere-brovascular response during brain hypothermia after traumatic brainin jury. Acta Neurochir Suppl, 2003, 86:377-380
[5]张丽.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1(22):70-74
[6]朱革珍 宗海慧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测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22(26):34-35
作者简介:
肖芳,女,本科,护师,工作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ICU.;
论文作者:肖芳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低温论文; 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合剂论文; 对照组论文; 死亡率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