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杨
(青海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810007)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PICC 穿刺部位对患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评估血管后,将80例 PICC 患者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肘上2横指处穿40例为 A组,采用肘关节上 3 ~4 横指处穿刺40例为B组。观察比较不同置管部位对患者活动度的影响。结果: 两组 PICC 置管部位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高于A组。结论:上臂 PICC 置入部位应尽量选择肘关节上 3 ~4 横指处,以提高患者的活动度。
【关键词】 PICC; 穿刺部位; 活动度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106-02
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减轻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目前,我科室PICC选择的穿刺点主要包括:肘窝上2横指处和肘窝上3~4横指处,选择的血管主要有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肱静脉[1]。在临床中我们发现,不同的穿刺部位与患者的活动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们对不同置管部位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探讨PICC的最佳穿刺部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在我科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选取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30~76岁,平均52.3岁。经静脉评估及宣教后,所有置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共分为两组:A组选择在肘窝上2横指处穿刺,男17例、女23例,血管选择贵要静脉25例、头静脉6例、肱静脉9例:B组距肘窝3~4横指以上处穿刺,男25例、女15例,血管选择贵要静脉36例、肱静脉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PICC穿刺史、置管手臂、血管选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导管的选择A组和B组均选用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型号5Fr和改良型塞丁格穿刺套装,穿刺针22G。
1.2.2穿刺方法以下操作均由具有PICC操作资质,有4年以上PICC操作经验的2名护士完成。①A组:超声评估上臂血管后,选择肘上2横指处作为穿刺点,并用记号笔标记。常规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整个上臂,操作者穿无菌手术衣,铺无菌巾,无菌探头保护套保护探头。超声下再次评估血管,固定好穿刺位置,在穿刺点边缘用2%利多卡因0.2ml局部麻醉,操作者左手持超声探头,小鱼际贴于患者穿刺侧手臂皮肤,鹰嘴做支点,右手持穿刺针从标志点插入,边观察超声仪显示屏边进针,当显示屏上穿刺针头亮点显示在血管中且针尾有回血后,固定并压低穿刺针,将导丝头端经穿刺针芯送入,轻压穿刺点,固定导丝撤出穿刺针。扩皮刀沿穿刺点上方扩皮,将穿刺鞘沿导丝经皮下插入静脉,左手固定血管外鞘,右手将导丝及内鞘一同撤出,将备好的PICC导管沿外鞘送入血管,导管送到预定刻度,用超声探头探测锁骨下静脉、颈静脉,确定导管位置无异常后,穿刺点用2cm×2cm无菌纱布覆盖,贴膜“U”形固定导管,X线摄片确定导管位置后记录。③B组:置管前超声评估上臂血管后,选择肘窝上3~4横指处,即肘窝上方与上臂中点稍下方穿深筋膜之间的贵要静脉为最佳穿刺点,并用记号笔标记[2]。其余操作方法与A组相同。
1.3评价指标
以PICC置管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及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作为观察标准,自制活动度问卷调查表,指定2名护理人员以书面形式于置管7天后对患者进行调查,共设
8个问题:①置管后穿刺部位有无疼痛、渗血:②穿刺侧肢体有无肿胀、麻木不适:③是否影响穿刺侧手臂活动度、活动时的不适感、是否有酸胀感、牵拉感:④是否担心活动过多引起导管滑脱:⑤对日常生活有无影响:⑥是否担心置管出院后护理问题:⑦置管后患者是否有心理改变,如紧张、焦虑、不愿外出等⑧:置管后是否影响美观,担心别人议论等参考张晓菊等[3]评分法每个问题4个选项,评分1~4分(1分代表经常有、2分代表有时有、3分代表偶尔有、4分代表没有)。总分8~32分,≥28分评价为活动不受限,18~28分为一般活动受限,≤17分为活动受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行x列的卡方检验。
2.结果
3.讨论
3.1组织解剖因素对PICC置管患者活动度的影响
肘上2横指处置管由于屈肘使肱二头肌收缩,易使导管逐渐脱出[4]。肘上3~4横指为贵要静脉位于肘窝上方与上臂中点稍下方穿深筋膜之间,此处当患者屈肘关节时,肱二头肌收缩不受牵拉,导管相对固定,不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肘关节上方贵要静脉与前臂内侧神经紧密伴行,操作者穿刺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手指麻等症状就可以避免伤到神经。
3.2PICC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
肘上2横指置管者,按规范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贴膜时,贴膜下缘易靠近或跨越肘关节横纹处,患者活动时牵拉贴膜有不适感,且肘窝处容易出汗,容易引起感染。而肘上3~4横指处置管者,皮肤平坦,贴膜下缘在肘关节以上,无牵拉不适感,且易于固定,可减少导管随着肘关节活动摩擦静脉内膜而致血管损伤、导管异位、渗血等,并可避免肘关节的汗液刺激引起的不适,减少感染、机械性静脉炎、血栓的发生[5].而且导管末端的塑料接头处肘上2横指置管者较肘上3~4横指处置管者发生皮肤破损的机率高。
3.3社会心理因素对PICC置管患者活动度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PICC在肘上3~4横指处置入时患者活动度高于肘上2横指处置入处。肘上置管的患者,手臂活动比较自由,增加了患者手臂的舒适度和对导管的认可度。从保护性医疗角度来说,患者不愿让他人看到管道,肘上2横指置管者容易部分暴露,需稍加遮挡:肘上3~4横指置管者导管体外部分穿普通短袖上衣就完全遮挡,基本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
4.小结
在选择PICC穿刺部位时要注意整体化选择,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状态。本研究认为,PICC置入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评估,PICC穿刺点选肘上3~4横指优于肘上2横指,以提高患者的带管期间的活动度,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王东平,陈立萍,王萍彩.超声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2):84-85.
[2]吴长福,孙培栋,毕振宇,等.上肢静脉入路PICC置管术应用解剖学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10):8-11.
[3]张晓菊,陆箴琦,戴红琴,等.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入与盲穿置管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42-45.
[4]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2.
[5]刘为红,闻曲,鲍爱琴,等.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肘上置管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6):1670-1671.
论文作者:何杨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患者论文; 导管论文; 静脉论文; 肘窝论文; 肘关节论文; 血管论文; 部位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