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面向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特色论文,事业论文,档案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本世纪的最后10年是思想大解放、改革大发展的辉煌时期。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根本指导地位,对于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90年代两次思想解放的直接推动下,我国档案事业与各行各业一样,深入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改革与发展为主旋律,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新探索、新实践,使档案部门发生了显著变化,跟上了全国的发展步伐。适应新形势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自1993年中央一级档案机构改革后的多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和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均提出要从宏观的和全局的高度,总结一段时期以来档案工作的丰硕成就和基本经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探讨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档案事业体系的方法和路子。特别是在总结“八五”、规划“九五”时,我们又明确提出了建设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又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档案事业新体系的战略目标,并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作为“九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的重点课题和主要任务之一,要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档案事业体系,是指围绕实施档案事业发展战略,针对档案工作实践制定的由宏观目标、规划、方针、政策、任务、措施、手段、要求等构成的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合并前,关于建设档案事业体系的问题已经提上了日程,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体系的主体框架和基本思路。局馆合并后,由于档案工作管理体制、职能职责、工作内涵以及有关方针政策发生了新的调整和变化,这就要求档案事业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充实。特别是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统揽全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定了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从档案事业长远发展来分析,建设一个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完整的档案事业新体系是深化档案工作改革的客观需要和实际举措,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档案工作的总目标和总要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近些年来,面对深化改革过程中越来越丰富的档案工作实践,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领域新情况,也迫切需要加强理论思考和体系建设,从而提出正确的办法措施,用以指导不断前进的现实工作。
在这种形势下,经过几年时间的认真探索与实践,经过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一个法制健全、精干高效、管理科学、服务一流、两种职能协调发展,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又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档案事业体系。这个新体系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根本指针;以加强档案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档案事业为保障;以实施依靠科教振兴档案事业战略,建立精干的档案干部队伍和高效的运转机制为手段,以加强档案的科学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提高档案部门的整体管理水平为基础;以强化档案服务,大力引发档案信息资源,建立健全一流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坚持和加强档案工作的两种职能并使之协调发展为核心;以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又要符合档案事业自身发展规律为基本要求。这些内容既规定了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又阐明了体系各组成部分的辩证关系;既是建设新体系的宏观任务和原则实质,也是判断新体系完善与否的主要依据和衡量标准。可以说,新体系较之以前的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既有继承和发展,吸收了合理部分,更有创新与突破,是适应新形势,面向新世纪的,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体系,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的。
二
法制健全,就是要按照中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建立、完善和很好地实施档案法律、法规和规章,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执法水平,依法管理国家全部档案和国家档案事业。从整个国家来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已成为各方面的共识。从档案事业来说,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总结出一条基本规律和经验,就是必须加强档案法制建设,依靠档案法律法规对与档案和档案工作有关的行为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将档案事业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所谓档案法制建设,是将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照档案法律法规管理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一种原则和一个过程,这是建设档案事业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完善、健全的档案法制建设,是管理国家档案事业,开展各项档案工作的重要而有力的工具和手段,是调整档案部门与社会各方面、档案部门内部各种关系,制定国家档案事业发展方针战略的重要依据。加强档案法制建设,首先,要加快档案立法步伐,使档案立法更加全面、系统、配套,具有可操作性,形成一个以修改后的《档案法》为主体,以现行的档案法规和规章为补充,按不同的效力等级组成的不同层次的、较为完整统一的档案法规体系。就档案部门的“母法”而言,《档案法》从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概括了实践中的规律性东西,解决了档案工作的重大方针原则问题,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大法。就档案法规规章而言,要把档案法律条款和大的原则分解细化,对档案工作的各方面作出具体配套的规定,使档案部门更好地依法对各方面形成的多门类、多载体的档案统一管理与利用。其次,要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完善档案执法监督机制,依法对本行政区域中执行档案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实施有效监督。既然修改后的《档案法》明确了执法主体,赋予档案部门行政处罚的职能和权力,那么应重点研究如何用好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对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查处和纠正,如提出行政处分决定或责令赔偿损失(罚款)或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等。同时,档案部门要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要加强档案法制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引导全体档案干部努力学法、懂法,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各种法律和法规知识,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水平。此外,档案部门也要善于总结行政执法经验,紧紧依靠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及其法制工作部门,加强执法监督。实践证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档案工作,要比单纯采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管理档案工作有力得多,效果好得多。
精干高效,就是要建立一支精干的档案人员队伍,同时建立起高效的运转管理机制。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作为依靠科教振兴档案事业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更加注意实施“跨世纪专业人才工程”,着力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全面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把档案事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教育进步和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此,在队伍建设方面,认真落实《全国档案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规划任务,针对全国上百万专兼职档案干部的实际状况,我们提出了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好的总体要求,并制定一系列相应措施,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充分提供发展的机会。一方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积极引导,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制定合理的奖惩标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从学习、生活上关心档案干部的成长,积极解决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切实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为了培养大批合格的档案人才,在档案专业教育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以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在职干部继续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能够培养从中专到博士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档案专业教育结构,教育规模得到稳定,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从而使档案人员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满足了档案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管理科学,就是将现代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技术和手段运用于档案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使档案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从科技和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地位出发,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实施依靠科教振兴档案事业的策略,我们根据档案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国情的方针策略:以传统管理为基础,以现代化为方向,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根本途径。为此,我们确定在“九五”期间使中央、省级(含副省级)国家档案馆,在档案的保管、修复和检索利用3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基本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同时,中央、国家机关档案室(馆)应当做到“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与机关办公自动化同步发展、紧密结合,全部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立卷及检索、编目、统计、借阅等管理工作。对所有案卷及文件进行著录,并录入计算机。条件较好的单位应用光盘设备实现全文管理。声像档案较多的单位根据需要和可能应用多媒体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档案管理必须依靠档案科研和科技进步来改善档案工作的技术手段,而档案科研又应当根据档案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实际需要,紧紧围绕档案“科学保管、有效利用”这两大任务来开展工作。其次在方法上,既要注意学习借鉴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又要考虑我国国情以及档案基础工作薄弱、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既要搞统一的符合实际的档案著录等标准,又要注意与国际档案理事会正在推行的国际标准靠近和接轨,既要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又要避免操之过急和脱离实际。因此在操作上,我们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循序渐进,稳中求进。条件具备的地区和部门,积极稳妥地采用计算机、缩微、光盘等先进技术与手段,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条件成熟的可以考虑联网的问题,以发挥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和部门,在继续扎扎实实做好档案整理等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研究摸索传统管理方法如何与现代化管理接轨,为最终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利用的需求,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服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服务一流,就是要遵循档案工作的基本特点和信息社会化的基本规律,建立完善、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档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要“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新中国档案事业建设初期,就确立了档案工作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宗旨,1980年党中央决定开放历史档案,1987年的《档案法》更以立法形式规定了档案开放利用事宜。档案工作说到底是围绕“档案”二字做文章,档案工作就其本质和根本出发点而言是管理好、利用好档案,管理是手段,利用是目的,其结果是要最大限度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无论是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还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都迫切需要大量信息,作为档案工作与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结合部,档案利用既是档案工作的窗口、形象和动力,又是档案工作实现价值的重要手段和检验标准。多年来,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各级档案部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全面、系统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今,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已成为各方面的普遍共识;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好务,成为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在新时期,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档案工作作为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更要适应信息社会化的趋势,遵循信息工作的规律与要求,在档案信息服务方面实现应有的转变。要增强服务意识,讲究服务质量,健全服务体系,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参与社会信息系统的大循环。要了解国家形势和社会需求,熟悉馆藏,完善检索工具。要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主动、及时、超前提供利用服务。要正确处理好基础工作与利用工作的关系,开放与保密的关系。做好基础工作是利用工作的前提,反过来利用工作可以检验基础工作的好坏。该开放的档案要彻底放开,该保密的档案要坚决保住。总之,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档案工作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的新特点、新途径,分析研究档案信息开发和档案利用需求的特点和规律,一切为档案利用者着想,千方百计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
两种职能协调发展,就是要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精神和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通过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深层改革,真正从形式到内容建立起协调发展的两种职能,进而形成档案事业整体的良性发展机制。两种职能即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和档案保管利用职能,它们是构成档案工作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我国档案工作的实践表明: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这两种职能是客观存在的,两种职能涵盖了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并随档案事业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档案保管利用是档案事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档案行政管理是协调内外关系,形成国家规模档案事业的保证,两者不是互相隶属、互相服从,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尤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互相依存、不能分割、缺一不可的统一体。两种职能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管好利用好档案,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迄今为止,就全国来说,就省、市(地)、县来说,都基本建立了一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具体地说,就是各级档案部门依法分级对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并依法对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集中统一地进行管理与利用,建立起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为基础,以各级各类档案馆为主体,在行政管理方面以档案法制工作、档案科技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宣传出版工作、档案外事及国际交流工作、档案学术理论研究工作等为主要内容,在实体管理方面以对全国各种载体、各种类型档案及有关资料进行收集、保管、整理、编目、鉴定、统计、修复、复制、编研和进行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有效地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体制。同时,这种体制使国家全部档案得到最广泛的管理与利用,已被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管理体制,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显著特点和巨大优势。这已作为我国档案工作的成功经验在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向世界各国同行介绍。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两种职能,加强两种职能,发展两种职能,紧紧围绕两种职能开展各项工作,不能只强调一种职能而忽视另一种职能,更不能只保留一种职能而取消另一种职能。判断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是否得到加强,要看是否依法加强对档案事业的宏观管理,不断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是否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将档案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健康发展;衡量档案保管利用职能是否得到加强,要看档案是否收集齐全和保管安全,不断提高其科学管理水平,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有效,能否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工作的各项改革包括档案机构改革,都要有利于履行两种职能,有利于加强两种职能;也只有坚持档案工作的两种职能,使两种职能都得到加强,档案工作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档案机构的设置是体现两种职能的外在形式,实行什么样的体制,设置什么样的机构,要遵循两个“符合”三个“有利于”,即符合中央机构改革总的精神,符合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档案工作两种职能的合理发挥,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始于1993年的档案机构改革是一次积极稳妥并富有成效的改革,这次改革实际上就是根据客观需要,由一个机构行使两种职能。从全国来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遵循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总体目标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基本原则,从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上到下大部分档案机构普遍建立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行使两种职能的模式。并有一批省、地、县的档案工作机构规格得到升格或内设机构得到增加,一些地方档案工作机构工作范围得到扩大。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这是一种好的形式,强化了档案工作的两种职能,推动了实际工作的发展,为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这次改革之所以成效显著,就是因为它既尊重历史与现实,又符合中央机构改革精神,有利于档案行政管理与档案保管利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局馆工作两张皮,两种职能互相脱节的现象,从而使两种职能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加强。
坚持和发展两种职能是建设档案事业新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经过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几年时间的共同努力,我国档案工作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又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各部分有机联系的档案事业新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原来的体系相比,新体系有继承和发展,有创新与突破,其内涵还得到扩大和延伸。新体系战略构想有一个明显区别和最重要特点,就是把管理与服务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强调以坚持两种职能协调发展为基础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如果说以前的体系是将档案事业划分为八大块或九大块,那么新体系则只有两大块,即以两种职能为基础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法充分考虑了档案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更加符合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实践证明,只有把档案事业的宏观管理和档案的保管利用都搞好了,档案工作才算真正搞好了。所谓发展与创新,是指新体系对旧体系的几大块内容进行了合理吸收,重新理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不讲“门类齐全”,打破对档案工作条条块块的分割,并且第一次廓清了档案工作两种职能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指出它们不是互相从属而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从而使档案事业的内涵得到扩大和延伸,这是新旧体系十分明显的界限和标志,也是“有中国特色”的本质特点和最大体现。因此,坚持两种职能的协调发展是贯穿整个体系的主线,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我国档案工作为适应新形势而作出的新探索、新实践。建设新体系要始终围绕加强两种职能做好两大职责为主线为核心,也就必然与档案工作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知道,1993年中央一级档案机构改革实行的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创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行使两种职能,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组织,而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制度创新,是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这种改革后的机构既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局,因为它还担负馆的职能;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馆,因为它还担负局的职能。应该明确,局馆合一不是局馆职能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组合,局馆合一只是必要手段,强化两种职能才是最终目的。要正确处理好两种职能的关系,将两者融为一体,协调一致,形成整体效应,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同时要重点研究如何把两方面人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把两方面的工作都管理好,为此从工作的指导思想、计划安排到具体落实措施、实现手段等都要有所调整和变化。坚持两手抓,两种职能都加强,就是在抓档案事业宏观管理时,注意用档案保管利用的具体实践来检验宏观指导的效果和力度,为宏观管理提供实践经验;抓档案保管利用工作时,强调要接受宏观的指导和监督,严格按照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来开展具体的业务工作。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有机联系,充分发挥合并后优势互补的整体力量,促进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总之,要实现档案事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一手抓好宏观的档案行政管理,一手抓好微观的档案保管利用,始终坚持和协调发展档案工作的两种职能是至关重要的。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又符合自身发展规律,这既是建设档案事业新体系的基本要求和检验标准,又是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总的原则和指导方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又确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尽快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这是全新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何改革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从根本上讲,档案事业的发展终归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各项文化事业包括档案事业才有可能进步。这是档案事业为什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服从并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社会环境要发生深刻变化,建设档案事业新体系也必须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深化档案工作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档案部门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工作方法、业务范围,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服务等方面,都有与新体制不相适应的地方,这就要求深化改革必须紧密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实际,尊重市场法则,遵循市场规律,根据新形势新情况进行新的探索,在实践中寻找正确的答案。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改革与新体制不相适应的档案行政管理模式、档案业务指导方式和档案管理方法,深刻认识市场经济对档案工作的各种影响,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制定相应的新的档案管理制度,开辟新的档案工作领域和档案服务领域,使档案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档案工作就其本质而言,是管理好、利用好档案,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档案事业最根本的规律,就是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发展档案事业,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不断增长的对档案信息的需求。这就要求深化改革,建设档案事业新体系,必须有利于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有利于贯彻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根本原则,加强对档案事业的宏观管理;有利于依法管理档案事业和依法行政,将档案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有利于加强档案工作的两种职能,使档案事业协调发展;有利于档案的收集齐全完整和安全保管,保护好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其科学管理水平;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开放和有效利用,体现档案的各方面作用和价值,发挥好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要注意处理好王刚同志提出的“八大关系”,即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基础业务工作与服务工作的关系、保密与开放的关系、档案工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传统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的关系、全面规划与重点指导的关系、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总之,建设档案事业新体系必须根据档案工作自身发展规律进行判断、选择和决策,才能促进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会指导实践,但理论只是手段,而实践才是最终目的。从5年来的实践过程看, 在新体系构想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档案工作改革力度,推动我国档案事业发生了6 个方面的重要变化:一是两种职能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都得到了较为根本和彻底的确立,两者之间关系趋于协调。从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来说,我们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两种职能两项任务,在贯彻“顺利地合起来,正常地运转起来”原则基础上,以“理顺内部,抓好宏观,统筹兼顾,稳步前进”为方针,“把握大局抓大事,求实务实抓落实”,切实加强两种职能,不论是全国档案事业宏观管理,还是中央档案的保管利用,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二是依法管理档案事业迈上新台阶,带动各项业务工作蓬勃发展。档案部门以贯彻实施修改后的《档案法》为契机,进一步健全档案法制,完善档案法规体系,加大档案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案件,使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档案事业的环境和条件逐步改善,对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更有力的保障作用。三是依靠科教振兴档案事业战略的实施,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档案专业教育体系,为档案事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专门人才,使档案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面貌有了明显提高,给档案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通过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档案基础工作薄弱的状况,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起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快了各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使档案管理手段实现了从基本运用手工方式到大量采用现代化技术的飞跃,从而极大地改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面貌,提高了全国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为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五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深入,档案工作系统由封闭型、半封闭型逐步向开放型转变,密切了档案部门与利用者的关系,使档案工作的社会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宣传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形成了档案部门开发档案为社会服务,社会支持档案工作,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档案工作作为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加强了对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服务,使服务领域拓宽,服务目的深化,服务对象扩大,服务效益显著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档案开放也成为全面加强档案管理各项建设的巨大动力,促使档案部门不断提高科学管理和业务建设水平。六是档案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特别是经过精心组织准备,成功举办了规模空前、成果丰硕的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国际档案界的地位,表明我国档案事业的巨大成就得到了国际档案界的一致公认。这对于我国档案界与国际档案界加深了解,开阔视野,活跃思想,借鉴、吸收、采用世界各国档案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新体系的管理运行是有效的、顺利的,新体系的理论建设推动了实际工作的发展,实际工作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理论体系的内涵。
实践在发展,理论在前进。建设面向21世纪的有中国特色档案事业,必须继续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因为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起重要的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作为科学、系统的理论,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是档案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深化档案工作改革,建设档案事业新体系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原则。江泽民总书记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文章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但是今后的路具体怎么走,要靠我们自己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学好学活邓小平理论,需要我们档案部门掌握其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在实践中充分运用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适应新形势,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把邓小平理论作为解放思想、把握大局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打破思想认识上的各种禁锢,解除传统理论和传统习惯形成的思想束缚,大胆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档案工作自身特点和规律,能够有效为当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服务,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档案工作理论与方法,真正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只要有利于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档案工作两种职能的合理发挥,有利于档案事业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应该从实际出发,抓好档案工作中的突出矛盾,把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探索改革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以跟上整个国家的发展步伐。
建设面向新世纪的有中国特色档案事业,必须紧密联系客观实际。理论要想不落后于实践,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始终保持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联系实际首先是联系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档案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部分,要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体事业相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离不开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要与国家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保持同步,与党的十五大确定的跨世纪行动纲领协调一致。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许多领域已进入攻坚阶段和决战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体制转换,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中改组、改制、改造、联合、兼并、破产、租赁、承包经营、减员增效及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等新情况,行业性、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集团的组建,“三资”企业、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大量创办,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日趋活跃,都要求档案工作适应新形势跟上新发展,及时调整业务指导方针,在新领域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以更好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服务。比如深圳市档案局馆率先创办了带有文件中心性质的企业档案寄存中心,就是一种新创举,颇受各方欢迎。又如沈阳市档案局馆出台的重点扶持和发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措施,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总之,任何改革措施都不能脱离实际,而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国家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以改革促发展。其次要联系档案工作的实际。档案事业要发展,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与政策作保证,正确的理论与政策来源于对档案工作客观实践的准确认识和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注意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统一起来,抓住档案科技、教育、法制等关系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长期性重大问题,予以很好地解决,这样才能有力地推进档案工作深化改革,实现尽快建立健全新的档案事业体系的战略目标。当前,档案部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新一轮的机构改革。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较以前相比力度更大,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大幅度减少,有的取消了行政管理职能,有的弱化了行业管理职能,有的明确3年过渡期, 这种情况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档案机构合并、档案人员减少的情况下更好地开展档案工作,如何改革档案工作传统的条条、块块管理模式,如何使各级档案局馆及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更好地适应整个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如何改革传统管理方法抓紧研究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等新问题。处理这样一些问题,总的原则还是要从实际出发,首先档案部门要理解国家形势,自觉服从改革大局。其次档案工作职能要随着机关职能转变而转变,各单位的职能管到什么程度,档案工作就相应管到什么程度。另外,从历史经验来看,必须始终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工作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档案机构改革也必须始终坚持两种职能协调发展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事业得到稳步发展。档案工作人员减少后,要更多地转到依靠法律法规的监督实施而少依赖行政手段,同时加强作为行业自律性群众组织的档案学会、协会的建设,以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总的来说档案部门属于信息行业的部门,是需要加强的部门,因为无论是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还是在科研、生产和经济建设中,从趋势看利用档案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只要我们着眼于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朝着既定方向和正确目标,处理好当前面临的一些新的问题和难点,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档案事业就一定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作用,占有一席之地。
建国以来的档案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20年来的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可以说是成就巨大,经验丰富,特别是经过几代档案人的辛勤探索和努力实践,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发展道路已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为下个世纪档案事业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10年,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本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趋势是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是使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逐步摆脱资源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下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将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信息资源开发的竞争、知识与人才的竞争。展望即将来临的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发展将日新月异,人类步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人们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党的十五大要求我们“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解放思想没有止境,实事求是要一以贯之。”在这个依靠知识资源和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时代,国家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这要求我们档案部门在提供信息方面加强服务,为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这要求我们把握机遇,顺应潮流,继续努力,把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档案事业带入新的世纪。从宏观全局角度,邓小平同志规划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他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定型化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2页)建设面向21 世纪的有中国特色档案事业是贯穿其中并与这个大前提相适应的,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档案事业新体系的完善与成熟,同样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探索与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总体目标,也是需要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都努力为之奋斗的。而档案事业新体系必将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充实、深化和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也必将以更大的发展和更好的成绩迎接千禧年的到来。
标签:档案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档案法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