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_县域经济论文

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_县域经济论文

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举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举措论文,新阶段论文,县域经济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04)01-0101-03

进入新世纪,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加快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开始迈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全国市场供求格局的根本性变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又使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受到明显的制约。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要从“新阶段”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当前,要突出做好以下的工作:

一、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当前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亮点,也是新形势新阶段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应该看到,当前农产品相对过剩,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开辟了新的空间。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必须创新农业发展思路。要搞好新世纪的农业,就必须彻底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落后思维方式,用工业化的手段开发农业资源。第二,必须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合理布局种植业结构。把各地最具优势、最具活力的特色农产品按基地的目标,做强做大。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思路,立足优势,科学规划,择优布局,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宁做一大,不做五小。充分发挥基地的规模聚集和辐射效应,吸引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工业化开发和带动。第三,必须把培植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全力培育龙头企业的发展。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的核心,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成功的关键所在。必须依靠科技,加大扶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外龙,扶强龙,育小龙,壮新龙,培育起一批带基地连农户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群体,切实解决好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第四,必须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产销衔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形式多种多样,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经纪人队伍等等都可以成为龙头。必须针对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实际,高度重视经纪人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经纪人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经济实力,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搞活大流通。要在资金融通、贷款担保、信息帮助、政策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开辟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促进队伍的壮大和农产品合理流动。第五,必须完善利益机制。要认真研究和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基地和龙头企业之间、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龙头企业所在县与基地县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处理好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两利,共同发展。要在农产品的销售前移、产销衔接上下功夫,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创汇农业,寻找市场伙伴,建立长期的产销合同,解决好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二、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加快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

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可以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突破口,选准路子,择优布局,集中优势,加快发展,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各地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要从园区的规划入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增强竞争能力。二要把园区的软硬件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加快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并实施优惠的政策措施,完善功能,提高档次,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大企业入园发展。三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注重发挥比较优势,选准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依靠科技,突出特色,加快入园项目的实施建设。四要通过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小、劳动力资源能够充分发挥的骨干项目,迅速提高工业园区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五要坚持思路项目化、项目数字化、措施具体化、效益最大化的工作理念,紧紧抓住项目这个工业发展的“牛鼻子”,从做好骨干项目的论证、储备、招商引资入手,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入园投资兴办新企业,嫁接改造老企业,收购重组劣势企业,整合壮大优势企业,努力培育起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工业企业。六要调整县域工业与城市工业的分工关系,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运输业,加大优势资源的初级开发,促进城乡产业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配套关系,打破现有阻碍城乡产业整合发展的不良局面。七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积极推进小城镇发展,要改变政府主导圈地造城搞建设的模式,实行务实有效的城镇化战略,使小城镇建设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使农民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和效益,切实防止抽取农业和农村资源超前建设小城镇,这不仅从根本上不利于城镇化,还会导致农业和农村发展条件的恶化。必须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新举措,力求新突破。一要搞好规划、引导和建设。要抓紧完成规划修编,按照立足长远,突出特色,科学定位,功能完善的原则,高起点、高档次、大手笔做好规划工作。要立足各地的优势和特色,按照大气、特色、一流的要求,以高档次的城镇规划和蓝图,增强城镇的吸引力、辐射力和聚集力。二要创新机制,以新的机制推动城镇发展。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用市场化的手段,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活业的路子,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推进城镇滚动发展。要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融资渠道,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带动小城镇建设。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的项目吸引外来投资,为加快实施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证。三要有产业支撑。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为重点,使之尽快完善功能,繁荣经济,发挥城乡经济结合部的作用,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整已经不合时宜的政策,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吸引农民进入小城镇安居乐业。要大力开发优势资源,加速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构建大工业、大市场、大流通,为城镇发展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四要规范管理,提高城镇的管理水平。要彻底摒弃“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在创新体制上下功夫,在提升形象上做文章。大力探索城市管理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高度重视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切实提高城镇美化、绿化、亮化水平,注入人文精神,丰富城镇的文化内涵,努力塑造现代城镇的新形象。

同时,城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所在。一个地区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积极开放的观念、优质的服务、有序的经营环境等,都有赖于这个地区城镇的发展和城镇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所以,要通过加强城镇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切实在城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秩序,为县域经济发展树造良好的形象,奠定良好的基础。要积极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力驱动经济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当今世界,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力驱动经济力,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云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民族风情浓郁,许多地区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十分丰富,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发展文化产业,一要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选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二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按照“三贴近”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搞活文化产品流通,努力培育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市场环境。三要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改变文化事业单位经费完全由政府全额拨款,大家共同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以设立项目、课题、进行公开招标等形式,鼓励他们勇创市场,大胆创新,多出成果,多出精品,走向市场。四要立足各地的文化资源优势,顺应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把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用先进的文化去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五要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和文化精品工程建设,着力改善产业发展的环境。六要把文化产业发展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加大特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加快文化旅游、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业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植成为县域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七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五、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善城乡产业合理分工

现代社会,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完善城乡产业合理分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广阔的前景。发展旅游业,除了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外,关键措施在于以下方面:一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选好靓点,抓好精品、精点、精线建设,大力发展以度假、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二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祥和的旅游休闲环境。三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掘,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充分融入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中,在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上狠下功夫,进一步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旅游的档次和水平。

六、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方位、深层次开发人力资源

教育是百年大计,关系着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科教兴国战略,以巩固“两基”成果和提高“两基”水平为重点,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中小学排危工程,加快重点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要在优化布局、改善条件的基础上,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教育教学的水平、质量。要拓宽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非义务教育阶段后勤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努力扩大招生规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此外,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制度创新为动力,积极促进新阶段县域经济的新发展。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农业生产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清除阻隔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加快推进城乡商品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自由流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农民户籍制度和乡镇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和城乡企业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重组,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收稿日期:2003-11-20

标签:;  ;  ;  ;  ;  ;  ;  ;  ;  ;  

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_县域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