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干部医疗科 北京 100029
摘要: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常表现为急性(偶发性)低血压,复发性低血压,慢性持续性低血压,三种临床类型,可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直接影响到透析的充分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必须积极防治。本文对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具体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
前言: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是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工作重在加强卫生宣教,嘱患者监测并根据营养情况随时调整干体重,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重视低血压的预防。对每一位透析患者,都应做到透析方案具体明确,易于执行,执行中观察仔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透析方案,一旦发现低血压及时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与治疗的连续性。
一、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
1.1低血压发生原因
1.1.1超滤过多、过快,常发生在开始透析 1h 内,易导致过早终止血液透析。在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透析需要清除体内潴留的水分,如患者体重增加过多,超滤总量过多(超过体重 6%~7%或已低于干体重),超滤速度过快,都会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脏灌注及心输出量下降,下降超过本身机体代偿能力时就可能发生低血压。
1.1.2心脏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前不少已存在尿毒症性心肌损害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及贫血、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综合因素,致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降低,造成透析中低血压。
1.1.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50%以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植物神经病变的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 37.2%,明显高于正常者 18.2%,低血压的发生可能与超滤后期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血管对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有关。
1.1.4透析前使用降压药,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会降低机体对血容量减少引起的缩血管,容易发生透析中低血压和透析后直立性低血压。
1.1.5神经功能障碍和血管收缩降低,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人群中其发生率高达48%,主要容量减少等因素刺激交感神经皮感神经张力的反常降低,血管对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
1.1.6透析液的因素:1)醋酸盐透析液;2)低钠透析液;3)透析液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浓度与低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4)透析液温度。
1.1.7,低白蛋白血症可引起血黏滞性降低,心肌缺血缺氧及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间液虽多,但血管再充盈率低下,易发生低血压,使用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可激活补体,使血细胞黏附在血管床上,造成低氧血症,严重贫血的患者更易发生低血压,透析中后期进餐,可引起内脏血管床扩张,总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及内脏静脉容量增加,导致低血压。
1.1.8血液透析器生物相容性对血压的影响:天然纤维素膜生物相容性差,可以激活补体,使白细胞黏附在肺毛细血管床上,造成低氧血症。补体激活后产生一些过敏物质,对心血管功能有不良的影响。
1.1.9透析过程中进了食物$进了食物后使胃扩张,大部分血液积于胃肠道,有效血容量减少,从而导致血压下降$而且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患者常感突然黑视,两者可互为恶循环,要立即抢救。
1.2临床表现
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并发症时有以下的症状:心慌、恶心、呕吐、反应迟钝、肌肉筋挛、出冷汗、胸闷、腹痛,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便急,甚至并发休克及心肌梗死等更为严重的临床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血压可有明显下降,乃至测不出,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血液透析中低血压预防与护理
2.1透析前的心理护理
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因为对疾病的认识比较浅薄,因此心理上会比较紧张和焦虑,对治疗易产生悲观、恐惧心理,这是正常的现象。因此在透析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知识宣教,安排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效果,使患者与家属都能够将情绪稳定下来,从而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心理护理作为透析护理前进行的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以良好的护患关系来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情绪,为患者进行透析前的各项检查,为透析做好心理准备。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要定时观察透析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早发现低血压的先兆症状和典型症状,如出现打哈欠、腰酸、便意、心慌、呕吐、出冷汗等症状,如果是一般患者,一个小时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对于重症患者,需要15-30分钟测一次,并及时将透析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将变化情况告知透析医生,给予相应处理。一旦发生低血压,要马上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置患者头低脚高位、吸氧、降低血流量及超滤量或暂停超滤,症状无缓解时遵医嘱给子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200 mL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60 mL。如果患者有过敏反应,应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透析器及血管路要充分冲洗及预充盐水,以免患者对容量减少不适应;对于首次透析或者是老体弱者,特别是在上机前血压较低者,可将预充生理盐水(不排除滴入体内)补充血容量,透析开始血流量缓慢增加至150-200 mL。
2.3正确评估干体质量
干体重是指透析结束后,患者将要但还没有发生低血压综合征的体重。因此在患者进行透析之前,要认真测量体重,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水肿的程度,为设置超滤提供依据。临床指标为:没有眼睑及面部水肿,胸部 X 线片示心影不大,肺野清晰,无胸水征,无呼吸困难,,双肺无湿啰音及哮鸣音,血液透析后血压基本正常。在透析期间,质量增加要控制在3%~5%之间,指导患者在同一个体质量计上进行体质量的测量,季节交换时增加体质量。如果患者出现体质量增长过快过多的情况,医生可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增加透析次数或延长透析时间,据患者的个体化选择透析模式。
2.4感染管理
在具体护理时的操作,要严格遵守无菌的原则,防止院内感染。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穿刺治疗时,应按照要求使用手套,室内放置层流空气净化器,以对空气进行消毒。在护理过程中,要控制人员的流动,限制家属对病人的探视,以减少污染。患者置管处皮肤管口周边因异物的刺激或者渗血渗液容易发生感染。护士在进行敷料的更换时,要仔细操作,否则容易造成脱管,以免影响患者的治疗增加患者不必要的治疗费用。对于第一次透析的病人,应进行肝功能的常规检查、肝炎病原学化验,长期透析的患者应每半年复查一次,感染性血透患者要有专职工作人员,并使用专门的透析机,室内所有物品实行专用。
2.5操作质量控制
在护理过程中,关键性的操作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要严格控制操作质量。在上机前,要查看透析器是否与血路管道正确连接,上机后,查看静脉血路管是否放入静脉夹内,透析液的温度及血流量需要调到所需值。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操作质量的动态变化,对患者家属技术操作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要亲自进行指导,保证血液净化操作在优质、高效、安全的作用下进行。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每隔30分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透析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做好心肺复苏的相关准备工作。在上机后患者突然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时,立进行心肺复苏,并逐渐减缓病人心跳速度,维持透析过程中病人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同时要控制药物的计量,对于高血压患者,剂量要控制合理,快速降压药也应禁用,定时对血压进行测量,如果有低血压倾向,需立即进行处理。对透析中存在低血压的,需对透析前使用管通5mg,需要时可配合2.5~5mg。
2.6透析后做好监护工作
透析完成后,需要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注意患者的异常情况,要帮助患者压迫穿刺针处,防止出血,力度不要过重,以免引起疼痛,嘱其不要立即起床,休息片刻,适应循环血容量的变化,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一些低血压患者在出现病症时,会发生身体抽搐、腹部疼痛等明显的症状,对此求积极的采取措施,防止低血压的产生。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透析的阶段,需要控制器体重,注意饮食方面,适当减少盐和钾的食用,督促患者积极检查对于病情,避免复发。护理人员对于透析设备以及线路要检查,防止因为设备因素引起的低血压。
2.7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对患者要做好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饮食指导,从而使患者出院后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生活质量,对经济困难不能充分透析者,更要嘱其尽量减少进食含水多的食物,限制钠盐的摄入,要定时询问患在透析间的一般情况,如饮食,睡眠,二便及体重增长等情况,以正确进行干体重的估计,并坚持经常测定及调整。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低血压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积极的进行处理和预防,让患者获得比较好的透析效果,低血压症状可以通过护理来获得改善。因此护理时透析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对于患者临床上的异常问题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并时刻观察予以调整,同时不断优化、调整透析技术,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蔡励,左力.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及其防治[J].中国血液净化,2008;7(1):3-5.
[2]魏萍,刘华等.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J].2008;14(1):119.
论文作者:刘宏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低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发生论文; 超滤论文; 体重论文; 过程中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