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化学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新课程论文,化学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在我国各地展开。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结构,教学方式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将引发一场深刻的革命。面对这一场革命,我们应积极投入,尽快掌握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新评价,不断地实践、完善和发展新课程。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当今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大障碍。改变原有陈旧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性、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一、更新观念,认识新的学习方式
(1)改进学习方式,认识新的学习方式
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本次教学改革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教师每天的教学行为,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因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行为。
(2)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原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他们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去认识新知识、新信息,使学习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使人类社会成为学习型社会,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创新人才
要努力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人才。
江泽民说过,“要迎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兴起的挑战,墩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因此,改进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4)改进学习方式,适应信息时代需要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实现了快捷、方便的交流,使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应用信息技术,不但要求学生会操作计算机,而且需要学生能够在浩瀚如海的网络信息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要求人们必须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精神下的《全日制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阐述了化学课程的价值,构建了新的课程目标体系,打破了按学科体系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框架,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提出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必须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按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充分利用化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二、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学生学习的三个方面:
动机与态度被动→主动→自主
教学方式偏好 接受→探究
社会环境偏好 个人(单位)→同伴(合作)
1.化学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首先,学生对学习要有兴趣,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要想使兴趣持久下去,关键是学有所得。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了新知识,问题得到了解决,有了新的收获,便会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是继续自主学习的驱动力,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例如:在学习金属钠这一节时,教师简介钠的注意事项后,让学生自己学习钠的物理性质。同学们根据原有的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了解金属钠的颜色与光泽、密度与硬度、熔点,实验得到结论,而钠的属性、传热性、导电性要通过自学教材来掌握。在此基础上,对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铜、铁、铝等进行物理性质对比,得出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由学生自己决策、自己动手,最后自己总结的学习,让他们透过自主学习过程,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我常用启发讨论和实验探索教学模式。启发讨论式是以问题为核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为主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了发挥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条件,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验探究式是以实验教学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研究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样的学习有以下优点:
(1)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学生真正地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能自主决策,实现自查、自评,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自己喜好的学习方式,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可以自主地观察、思考、判断、分析。独立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能力。
2.化学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者导、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共同学习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教学探索中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小组学习通过对问题的互相讨论、交流,彼此取长补短。这种合作学习在互帮互学中,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促进了学生间情感交流。在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参与讨论,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发挥和促进合作交流的积极作用。这种合作学习不仅在课堂上有积极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作用尤其突出。
例如:高一教材中《能源》、《水的污染》的研究性学习中,我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撰写小论文,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学生自设组长,指定每位同学的具体分工。分头到图书馆、互联网、报刊杂志中查找资料,有的负责实地考察或到有关单位调查,有的撰写论文,负责打印。最后,全班同学分组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和认识。在这些课内外的师生、生生合作活动中,发挥了每位同学的特长,使每位同学都能亲自参与,并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合作学习有以下的优点:
(1)合作学习可以使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及不同特长和优势的成员在团体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发挥团体精神和集体智慧,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在交往中学会理解、倾听、尊重他人,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3.化学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题材,培养学生探究习惯和能力,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从而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我在《氯气》一节课中,让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后,设计探讨新配制的氯水的成份。提供必要的药品:新制的氯水、氯化亚铁溶液、红纸片、碳酸氢钠、淀粉——碘化钾试纸、金属镁、硝酸银溶液、稀硝酸、品红液、石蕊液,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多种多样,有些很有创意。全班交流讨论,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实验,得出新配制的氯水中含有的化学成份,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动手,探究获得的结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事实上探究学习贯穿于学生的任何一个学习过程,关键在教师如何去引导,“给”水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
探究学习有以下优点:
(1)使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
探究学习是一个能使学生获得“活的知识”、运用和发展多种技能的有效途径,
(2)开拓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探究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展示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应用化学知识探索和认识社会的各个领域,认识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方式的变革既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教师的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新的挑战意义。因而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作为教师应当首先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理念,增强课改意识,不断进行自我“充电”,大力探索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
标签:自主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