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驼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与控制_传染病论文

羊驼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与控制_传染病论文

羊驼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传染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羊驼AlPaCa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与美洲驼(Llamas)、骆马(vicunas)、原驼(guanacos)共同属于美洲驼属,被称为南美小型驼(SouthAmericancamelids,SACs)。我国2002年引入羊驼。目前,对于羊驼流行性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比较少,认识也很肤浅,现将国外羊驼主要病毒性疾病研究状况概述如下,旨在为羊驼病毒性传染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狂犬病

在南美和北美的许多地区,狂犬病是一种地方性病毒性脑炎,羊驼对这种壳棒病毒具有易感性。

1.1 流行病学

狂犬病病毒是通过感染动物咬伤健康动物而传播的,在患病动物的唾液腺和唾液及其它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但是,病毒不能穿过未破损的皮肤进入机体。中间宿主随地域不同而异,狗和狐狸、吸血蝙蝠、有条纹的臭鼬、浣熊等被认为是中间宿主。

1.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羊驼狂犬病的早期症状包括跛行、运动失调和局部麻痹,早期症状也表现为攻击性综合症或麻痹综合症。攻击性的主要症状是攻击同栏动物、后代、人和它们自己。啃咬无生命的物体,推动障碍物,损伤自身,毫无原因的惊恐性嘶叫。其它症状包括瘤胃臌胀、瘙痒、肌肉震颤、盲目乱跑、性活动过度、躺倒在地、痉挛,昏迷,1~4d后死亡。麻痹性狂犬病是以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垂头,里急后重,流涎,转圈,面部和咽喉麻痹为特征。

病理变化为非化脓性脑炎、单核细胞管性浸润、神经细胞变性,羊驼在海马神经原和大脑其它部位出现包涵体。

1.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对病原进行单克隆抗体试验、PCR分析或DNA测序。

1.4 预防

目前,预防羊驼狂犬病的主要

措施是接种狂犬病灭活苗,并建议每年重复接种。对于任何动物,绝对

不能使用修饰过的狂犬病疫苗,以免引起本病的暴发。

2 疱疹病毒病

疱疹病毒病是由马I型疱疹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传染病。在美国,已经有羊驼自然感染的报道。随着羊驼引入我国,其数量不断增加和与马接触机会不断增多,必须考虑对本病的防治。

2.1 流行病学

疱疹病毒病的病源为马I型疱疹病毒,斑马可能是马属动物唯一的带毒者,传播途径还不清楚。从一只临床感染的羊驼的脑组织中分离到马I型疱疹病毒,实验性感染3只Llamas,其中两只出现临床症状和典型病变,血清中出现初级免疫反应抗体,一只死亡。

2.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被感染动物最初表现为失明,无反应性瞳孔扩大,用检眼镜检查,可看到视网膜变性和视神经萎缩,有些出现神经症状。

2.3 诊断

尸体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脱落和出血,视网膜发炎,脉络膜发炎,视神经变性。细胞核内出现包含物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1984年,在美国一个大约100只动物的群体中,有21只羊驼和Llamas发生失明,最后被诊断为感染马I型疱疹病毒。

2.4 预防

通常通过预防接种控制其传染,牛和羊的疫苗已经被用于羊驼,而且,使用为反刍动物制作的疫苗比使用没有预先经过差异测定的马的疫苗更为合理。

3 蓝舌病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毒引起的由昆虫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羊驼血清中出现蓝舌病抗体,但还未见自然发病的报道。

3.1 流行病学

蓝舌病病毒属于节肢病毒,存在多个血清型,其抗原性与鹿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有关。由小吸血蚊传播蓝舌病毒,雌蚊吸入传染性血液后,病毒在唾液腺中复制,当蚊子再次吸血时,将病毒传播出去,在哺乳动物宿主体内存在垂直传播。

3.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蓝舌病的临床症状随动物种类不同而差异很大。羊以高热、流鼻、肺炎、唇、口鼻及舌黏膜淤血、齿龈坏死、耳朵水肿以及骨骼肌和心肌坏死为特征,口腔病变为唇和齿龈出现浅的溃疡,少数个体,在蹄冠部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牛可能出现发热、步态僵硬、流诞、口鼻黏膜和齿龈出现小溃疡或流鼻,蹄冠部发炎、肿胀,生殖异常,例如流产、畸形胎或新生儿减少。

3.3 诊断

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是诊断本病的必要手段,肉眼病变和组织学病变对本病具有诊断意义,但必须与肺气肿和牛瘟作鉴别诊断。

3.4 防治

羊通常通过预防接种预防本病的发生。目前,现有的疫苗是特异性株,还没有被用于羊驼。就目前掌握的情况,不主张羊驼使用这些疫苗。为了防止2次感染,建议联合使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进行治疗和管理。

4 传染性脓疱

传染性脓疱是一种最初感染羊和山羊口、鼻、唇上皮细胞的副痘病毒病,其它易感动物包括麝香牛、野羊、岩山羊、羊驼和人。

4.1 流行病学

自然宿主可能是羊,来自病变部位的病毒在外壳内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可通过直接方式或昆虫媒体间接传播。

4.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羊驼嘴连合部出现典型的表皮增生性病变,病变可能是慢性的,以面部或会阴部某个部位皮肤的增厚为特征,这种病变必须与疥癣病或癣菌病相区别。哺乳的小驼可能在唇部引起损伤,并且将病毒传播到乳头,由于乳头损伤引起疼痛,母驼可能拒绝小驼哺乳。

4.3 诊断

对发病早期的急性病例,病理组织学变化具有诊断意义。在肿胀的上皮细胞内可以看到细胞质包含体,但是损伤6d以上的细胞内,看不到细胞质包含体。

4.4 防治

MLV疫苗通常被用于羊和山羊,但是这些疫苗有一定的危险,不适宜用于羊驼。但当羊驼群中暴发传染性脓疱时,不得不冒险使用疫苗。

5 口蹄疫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囊泡病变,随后在唇部、牙龈、软颚、鼻孔、冠状沟、趾间、乳头、瘤胃等部位表皮糜烂,犊牛心肌发生退行性坏疽性病变。

5.1 流行病学

病源为含RNA病毒,有7个类

型,60个亚型。许多反刍动物对口蹄疫病毒易感,羊驼对口蹄疫病毒具有易感性,但是不如牛和羊易感,潜伏期3~5d。

5.2 临床症状

在秘鲁,实验性感染的羊驼出现发热,体温上升到40℃,大约在感染后24h,羊驼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行走困难或跛行,大多数时间躺在地上。

5.3 病理变化

在舌、牙龈、两颊、软颚和硬颚、唇、鼻孔、蹄冠、趾间、乳头和腹中线等部位出现水疱,随后水疱破裂,形成损伤性病变。心肌为变性、坏死性心肌炎。

5.4 诊断

在美国,任何可疑水疱病的诊断都在州和联邦法兽医的管辖下进行的。在加拿大和墨西哥也有类似的组织。通过临床症状和尸体剖检不能对特殊水疱病作出确诊,可疑病例必须立即报告,在接到病变材料24h内,在实验室对病例做临时性诊断。

5.5 防治

在口蹄疫作为地方性疾病的国家,应采用疫苗控制口蹄疫病毒的感染。疫苗必须是为特定地区准备和生产的特异株,但在北美,采用疫苗预防接种是非法的。

对于口蹄疫,目前尚无治疗方法。在北美和中美,法律规定,对感染和接种病毒的动物必须采取安乐死。

联系电话:029-87092806

标签:;  ;  ;  ;  

羊驼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与控制_传染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