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版面谈版面--关于报纸版面如何适应传播环境变化的思考_读书论文

跳出版面谈版面--关于报纸版面如何适应传播环境变化的思考_读书论文

跳出版面说版面——关于报纸版式如何适应传播环境变化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版面论文,版式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报纸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少数报纸“独步江湖”早已成为历史,现在的传播环境是报纸、电台、电视台“三分天下”。

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报纸再不能称“老大”,只能是新闻诸兵种中一个武器装备略显落后的兵种。社会各界依靠报纸引导舆论、解释政策,依靠报纸提供信息、知识、服务和娱乐的重要程度已呈现一种渐趋减弱的态势。作为报刊中坚力量的各级党报,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改革已是势在必然。如果还是自管自地按老套路办报,只会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党报版面该循着怎样思路去革新,才能对上对下都有一个较为圆满的交待?

对党报,形式必须绝对为内容服务,这是钢铁一样不可动摇的原则。研究版面形式,目的只是为了使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

版面形式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系统性。构成版面的基本元素,诸如字、线、空白、油墨等是所有稿件共有的,它们不会因为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不论什么内容的稿件,反映到报纸版面上,都是由这些基本原素构成,很可能在处理形式上都是相同的,顶多是在字号、字体,所占面积上有所区别而已。但是报纸版面又有明显的“不重复性”。谁也没有见过两块一模一样的版面。同时报纸版面又受物质、技术、政治、读者阅读规律诸多因素的制约。仅就读者而言,党报的主要读者群是各级干部,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政治上比较成熟。这个读者群呈现两个特别明显的特点:一是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式;二是有主动接受新事物的愿望,且接受比较快。这两个特点,注定党报的版面改革应当在深层次上下功夫,只在传统的框框里转不行,完全摒弃传统也让人难以接受。

所以,报纸版面对编辑提出的要求是:要常常突破惯常使用的思维定式,使之有所前进,有所创新。

版面的这些特性,决定了要用宏观的眼光看待党报版面改革。首先要把版面当作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以为版面只是版面编辑的事,还是把着眼点仅仅放在如何取得版面的均衡、匀称、和谐、美化上,还是满足于“版面若要好,文章须短小”、“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等方面,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就显得局限性太大了点。

我们办报人看版面,眼光总是盯在稿件处理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美化手段是否合适等方面。如果转上180度, 站在读者的角度看版面,似乎会给人一些启发。报纸是办给大众看的,是为大众服务的,它的起点在此,绕上360度的大圈,归宿还在此。出发点和归宿找到了, 恐怕突破口就从这里入手,跳出版面来研究版面。

(二)

所谓“跳出版面”,就是说版面革新不能死盯在版式上。版面是个系统工程,全编辑部从上至下都应当有深层次的版面观念。

从国外一些报纸的发展看,依靠扩大信息量来和电台、电视台竞争显然不是出路。在信息容量和信息速度方面,报纸往往处于劣势,搞得不好,就只能跟在人家的屁股后面跑。报纸的优势在哪里?在于它的深度报道、背景分析、资料性报道、评论、重点栏目。

1、明确编排思想,坚持大事大处理

编排思想是版面的“灵魂”,是一家报纸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编排思想明确,报纸的旗帜就竖起来了。大事大处理,就是强化重点稿件,要调动“十八般兵器”为它服务。特别是对于中央和省里抓的大事,对于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力争报道的深一些、透一些、全面一些。“大事大处理”,依赖于老总、记者、组版编辑一起上阵的“大兵团作战”。《山西日报》近一两年来,对于太原至旧关高速公路建设,对于引黄河水入晋的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对于阳城电厂等省里抓的重点工程的报道,普遍反映效果不错,对于鼓舞人心,解疑答惑起了很好的作用。

这里说的“大处理”,并非只是盲目扩大标题字号或扩大标题的厚度和所占栏数。正如郑兴东教授所讲:“引起人们注意的决定因素不是刺激的绝对强度,而是刺激的相对强度,即这种刺激和其它刺激比较的相对力量。……那种滥用大标题特别是通栏标题,以此来吸引读者的作法,是没有必要的。”(《试论版面语言》,见《中外报纸编辑参考资料》P233)。鉴于此,版面编辑的工作思路是否也应当转换一下,那就是组版的第一步是对于稿件,特别是重点稿件的主动参与,了解它的写作背景及意义并掌握相关资料;第二步是考虑用什么样的“兵器”来协同作战,自己搞不来的“兵器”,可以请别的部门帮忙搞;第三步再来考虑版面的具体安排。

2、版面式样以模块为主 这种版式竖块横块结合, 均是比较规则的几何图形。标题和正文仍是横竖结合,以横为主。它最主要的特点是简洁明快,干净利索,能对深层次报道有一个较为合适的反映形式。读者在这种版式上阅读稿件,视线移动基本顺畅,用不着因为稿件藏头露尾而东寻西找,为读者阅读节省了时间,为他们保存报纸资料提供了方便。其次,这种版式便于编辑编排设计,使他们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对稿件的主动参与上。第三,这种版式处理夜间急稿方便快速,撤换个把稿件不会影响全版大局,不会延误出版时间,便于读者尽早获取新信息。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国外报纸版面有一种编排方法:将版面“分成三至四层次(自左至右),读者的视线可由各层次从上到下,一直顺畅的看下去……即使用快速度扫视而过,也不容易遗漏短栏小新闻。”(陈安石《报纸新闻版面的改革》)。舍弃其容易死板僵化的一面,汲取其以读报视线流畅为出发点的组版思路,模块版式是否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报纸版面特别是要闻版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是“寸金之地”。在每一块“寸金之地”上都可以营造出对读者视觉的强大冲击力。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模块版式来挣脱“区序”的束缚。编辑组版时技术处理的主要注意力可以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恰当运用版面语言,力求使读者阅读流畅;另一个是根据编辑部意图调动“兵力”,刻意营造视觉强势。如此,引导和易读两个方面就都顾及到了。

3、开设导读栏目,大胆使用空白

在要闻版醒目处开辟“内容提要”、“阅读提示”或“要目索引”等导读栏目,将各版的重点稿件加以简介,是一种推广报纸内容的有效措施。要闻版设立导读栏目,可以帮助读者进行阅读选择,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另外还有为读者节约时间的明显效果。这一作法,国外早已开始使用,有“小海报”之称。我国一些大型综合性报纸如《羊城晚报》《工商时报》等目前也设立了这种栏目,但党报新闻版上尚未见到。

版面上的空白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人们把空白与铅字、图片,通称为版面生动活泼的“三要素”很有道理。现代版式强调空白,因为它可以使人在读报时产生轻松、愉悦之感。对于千字左右的文章,最好不要采用压缩排版的办法,更不要搞什么“负字距”排版,搞得版面黑压压密麻麻,让人未读报先厌烦。对于标题,越显要,就越要留得空白相对多一些。对于照片,它上面的空白千万不要随便派用场,空白自有空白的功能。比如动感很强的照片,你将边上的空白裁掉,就会给人局促憋闷的感觉。再比如围框的四周,还是各留一个字距为好,使用计算机排版后,常在行与行之间直接加线,便使版面顿显紧促。有个美国人在《创造性编辑学》中对报纸的空白有过十分形象的比喻,他写道:“读者在密密麻麻的版面上看到空白,有如一个疲倦的摩托车手穿过深长的山洞后瞥见光明。”《山西日报》的版面,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曾在全国叫得很响,其中的经验之一就是空白的运用比较大胆,比较得体。

4、唱好一、二版“联手戏” 一、二版联手, 本应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这里主要谈谈后者。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报纸还达不到内容多了就增版,一天可以出上午版、下午版,可以出几十版、几百版。所以,经营好新闻版面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二版联手,《山西日报》已经实践了两三年时间,初步的感觉是,尽管这台“戏”唱得很不成功,一些具体操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磨合”,但它已经显示出了增加要闻版信息量,提高要闻版质量的作用。

报纸的一版最引人注目。有人曾做过试验,说是读者在读报时,对报纸的其它版面常会以很快的速度整版整版地一掠而过。但对于一版,一般都看的比其它版细一些,一掠而过的人相对比较少。一、二版唱“联手戏”,就是从稿件的安排到版面的设计,都把两个版当做一个“大版”来构思。比方说,同一件事,可以一版出短消息,二版出长篇的分析报道;重点文章可以一版出题,二版出文;苦心经营的重点栏目,可以在一、二版相对固定位置。有时本应在一版处理的栏目,由于当天有重要新闻而不发出,如果死等一版,只能推迟见报时间。我们的办法就是一版不行,二版见,争取时效。

一、二版联手,还在于一、二版版式风格要基本接近,并给后面的各版定一个基本的调子。当然,各个版应当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变化,但这一切只能在保持整张报纸和谐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反差太大。举个简单例子,一版头条题是4栏, 后面版上的头条却有7栏的、通栏的。这就像一个人上身穿背心,下身穿皮裤, 极不协调,给人一种外行办报的不舒服感觉。

(三)

现代意义的报纸必须真正实现文图“两翼齐飞”,既增强新闻可视率,又有助于版面形式的发展。

现在,大多数党委机关报的版面形式比较“平”,这个“平”主要表现在过于追求平衡、均匀而形成的四平八稳。版面形式要治“平”,大胆运用能对读者视觉产生强大冲击力的新闻照片恐怕会有很好的效果。这几年,见过多篇论述在报纸版面上营造“Cvi ”(视觉冲击中心)的文章。这些文章基本上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大胆运用图片是营造视觉冲击中心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说归说,做归做,党报版面上新闻摄影的运用基本上还停留在“文字的陪衬”阶段,不要说“两翼齐飞”了,连“文图并茂”都很难做到。主要原因之一,还在于照片的数量和质量上不去。

前年,《山西日报》曾在新闻摄影方面作了种种努力。特别是前年末、去年初的50多天中,曾试图利用新闻摄影的质量和数量,使呆板的报纸版面有所改观。那50多天中,共发新闻版(时事版除外)147 块,计发照版400多张,平均每版发两张以上。 这些片子一般安排的位置都比较好,尺寸比较大。有的还是版面的头条。比如去年1月12日的1版,头条就是以“红红火火的冬天”为领题的一组反映壶关人民劈山修路,大搞农田基建的照片,共4张,占据了一版6栏宽,54行高的地方。这几十天的版面,摄影部的同志和夜班编辑们都作了很大的努力,并有了一些共同的初步体会:一是新闻摄影的报道思路和整体策划工作要围绕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和编辑部报道计划来确定,要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力求新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夜班编辑应当为摄影记者当好参谋。二是新闻摄影要像文字报道那样抓典型,从浅层次的动态报道中解脱出来。要围绕全省各条战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成就进行报道。这样,新闻摄影报道才会有力度,有深度,版面上才有可能得到重点处理。三是组稿先组人。办报纸要全党办、开门办,搞好新闻摄影同样要“开门办摄影”,才能拓宽新闻摄影报道的点和面。四是有了好照片,版面编辑要会用,要用好。就像做饭没有米不行,可有米不是焖糊了就是煮稀了也不行。报纸版面要为有新闻价值、有典型意义的好照片开绿灯。未必要用很多,但一定要放大。这就需要摄影记者、版面编辑、夜班主任、值班编委担当共同的角色,工作要同步。

新闻照片贵在“新闻”二字。画面的气氛、构图、形式固然重要,但真正体现新闻价值的是内容、意义和时效性。所以,有时照片来的晚了点,编辑也主动调整版面,为的是强化信息,提高版面编排整体质量。前年12月3日下午,一辆大货车在太行山峡谷发生故障。 汽车斜停在公路边,随时都有翻下深沟的危险。在危急关头,途经此地的群众奋力抢救,终于将汽车拖出危险地段。当时,我们一位摄影记者正好在现场。他用一组片子拍下了这次抢险的全过程。12月5日傍晚,他返回太原, 顾不上回家便去冲洗片子,晚上九、十点钟才送到夜班。虽然当时版样已发,但大家对这组报道突发事件的现场纪实片子还是很感兴趣。版面编辑们都觉得它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增强端正社会风气的信心,同时也是对新闻摄影在报纸版面上独立作战的不失时机的展示,便决定撤掉一版的一部分文字稿,使这一组4张片子在当天便见了报。

在国外,好多报纸设有摄影记者出身的图片编辑。国内,有些版面编辑是搞美术出身,在某些方面与摄影也有相通之处。据了解,大部分党报没有这个条件,这就有赖于夜班编辑和摄影记者十分密切的配合。使采编得到相互补充,才可能使版面灿灿生辉。

完全彻底的创新版面,过去没有出现过,今后也不可能有。过去经过实践而十分有效的编排方法应当得到肯定,然而这并不意味死守着它们不敢有所改动。既然前人按照报纸规律为我们创造了一套组版的规矩和版式,那么,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我们更有继续创造新的报纸版式的责任。

标签:;  ;  

跳出版面谈版面--关于报纸版面如何适应传播环境变化的思考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