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中心医院 湖北省恩施市 445800
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56例作为研究资料,对其进行编号和随机分组,各28例,其间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间隙性蓝光治疗,而持续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持续蓝光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间歇组患儿与持续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3%、92.8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歇组与持续组患儿发热、腹泻、皮疹及其他不良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39.29%,间歇组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均具有较高的疗效,但间歇蓝光治疗安全性更高,因此应当重视对间歇蓝光治疗方法的推广。
关键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
新生儿黄疸比较常见,主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严重危害患儿的健康[1]。目前对新生儿黄疸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和蓝光照射治疗为主,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临床对蓝光照射治疗应用更加普遍,但为了控制治疗安全性,需要选择合适蓝光照射方式[2]。本次研究对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并选择新生儿黄疸患儿56例作为研究资料,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编号和随机分组方式将56例患儿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其中间歇组患儿共28例,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2例,日龄1d至30d,平均日龄(10.23±2.25)d;持续组患儿共28例,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13例,日龄1d至30d,平均日龄(10.06±2.02)d。对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医护人员给予患儿鲁米那(张家口云峰制药厂,国药准字H13020689)口服治疗,每天5mg/kg/d,分2次至3次,同时口服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安阳市源首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10980014)治疗,每天0.3g分2次口服。给予间歇组患儿实施间歇蓝光治疗,即采用双面蓝光箱照射治疗,连续照射3h至6h后,停止2h至4h。而持续组患儿则连续照射12h至18h后,停止8h至12h。两组患儿均治疗3d至5d。
1.3 效果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判断标准:痊愈患儿在接受蓝光治疗3d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并发症状消失,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有效为患儿在接受蓝光治疗3d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但未达到痊愈标准。无效为患儿经过5d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安全性判断标准为患儿因治疗因素发生发热、腹泻、皮疹及其他不良症状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所记录的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分析表1可知,间歇组患儿与持续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3%、92.8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两组方法治疗安全性比较分析
间歇组与持续组患儿发热、腹泻、皮疹及其他不良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39.29%,间歇组安全性更高,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等,属于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主要是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有关,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治疗,避免黄疸指数过高,损害患儿中枢系统,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害,危害患儿的健康[3]。蓝光照射治疗作为应用比较普遍且有效的治疗方式,其能够通过照射皮肤及浅表组织实现降低胆红素的目的,但选择合适的照射方法,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引起患者出现不适感[4][5]。本次研究对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间歇组患儿与持续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3%、92.8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歇组与持续组患儿发热、腹泻、皮疹及其他不良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39.29%,间歇组安全性更高,P<0.05,表明不同照射治疗方式均可以保证较高的治疗效果,但间歇性照射治疗方式安全性更高,降低患儿发生发热、腹泻、皮疹及其他不良症状的可能性,利于减少患儿的痛苦,更容易被患儿家长接受。
综上所述,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方式相比,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性更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田莉娟.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医疗装备,2016,29(2):146-147.
[2]张定芬.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评价[J]. 黑龙江医学,2016,29(6):50-51.
[3]胡德飞,罗孝华,钟世冰.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比较[J]. 医学信息,2016,29(33):50-51.
[4]汤国军,王和平,黄生才.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J]. 医疗装备,2016,29(24):87-88.
[5]赖卫民.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7):92-92.
论文作者:张腊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患儿论文; 黄疸论文; 蓝光论文; 新生儿论文; 间隙论文; 安全性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