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_高技术服务业论文

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_高技术服务业论文

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产业结构论文,高技术论文,变化趋势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走出衰退期以来, 至今持续增长了九十多个月。在经济高速平稳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财政赤字都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呈现出近几十年来少有的一高三低的良好运行态势。尽管近期亚洲及其他地区的金融动荡对美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其增长速度仍保持了一定水平。笔者认为,美国经济之所以能长时间扩展的基本原因是:近二十年来,在技术革命的作用下,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的高技术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将分析最近几年来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以期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70~80年代,由于日、欧经济的迅速崛起,美国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综合竞争力日益衰退。在这一背景下,美国选定了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高新技术,加快了高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步伐,使通讯设备、计算机、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目前这类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美国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高技术产业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但是哪些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何界定高技术产业,在美国至今尚未完全统一。Paul Hadlock等人(注:Richard W.Riche et al.,High technology today and tomorrow:A Small slice of theemployment pie,Monthly Labor Review,Nov.1983.P51.)曾利用技术性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作为界定的标准, 将该比重超过平均比重150%以上的48个产业定义为高技术产业。1997年William Luker 等人(注:William Luker,Jr.,and Donald Lyons,Employment shifts in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1988-96.Monthly Labor Revivw,June ,1997,P13.)在分析美国高技术产业就业结构变化时,以实际从事R&D工作的职工所占的比重作为指标,以超过平均水平1.5 倍作为界定高技术产业的量化标准,将28个R&D密集的行业划为高技术产业(见下表)。本文采用Luker等人的方法, 对近年来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

进入90年代以来,从总体情况看,美国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和产值增长速度变缓,但是高技术产业内部构成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军用高技术制造业大幅萎缩,民用高技术制造业相对稳定

80年代,国防高技术开发占据联邦研究开发资金的2/3以上。1990年以后,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世界冷战的结束,美国的军备开支逐年下降,国防高技术开发资金减少,军工用品采购支出锐减,军事订货剧降,一些国防高技术工业处于关停状态,还有一些并入或转向民用工业,从而导致高技术军工企业大量裁员,生产和销售大幅度下降。据统计,在1988年到1996年期间,导弹和太空飞行器(SIC376)、 飞机及部件(SIC372)和探测仪及航海设备(SIC381 )三个国防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52.59万人,下降43.1%, 其中导弹和太空飞行器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程度高达55%以上,产值下降幅度达25%左右,与国防有关的行业也呈迅速衰减之势。相比之下,民用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则保持相对稳定。在同期制造业总体就业人数下降的背景下,卫生洗涤用品、制药等18个R&D密集的民用高技术制造业仅减少就业机会5.44万个,微降1.3%, 远低于制造业的平均下降速度。从具体行业来看,民用高技术制造业变化表现不一,有增有减,但是大部分行业变幅在±15%以内,例如医疗设备、制药、特种工业机械等民用行业就业人数增加幅度在13~17%之间,而电子元配件和卫生洗涤用品等主要的民用工业变幅在±2.5%以内。

产业标准分类 行业产业标准分类 行业

(SIC)编码(SIC)编码

874 管理和公共关系

357

计算机和办公设备

873 研究及检测服务

355 特种工业机械

871 建筑一程服务 335

有色金属轧压及冲压

737 计算机及数据处理服务 291 炼油

386 影像器材 289

其他各类化学制品

384 医用仪器设备 287 农用化学制品

382 测量仪及控制仪286 有机化学制品

381 探测仪及航海设备 285油漆和合金产品

376 导弹及太空飞行器 284 卫生洗涤用品

372

飞机及部件

283 制药

371运输设备282 塑料合成制品

367 电子元器件281 无机化学制品

366 通讯设备 211 卷烟

362 电子工业器械 131原油和天然气开采

2、高技术耐用品制造业不断萎缩,非耐用品制造业相对稳定

美国传统耐用品制造业在40年代到70年代期间快速增长,在70年代以后总体呈萎缩趋势,如在1979年到1984年5 年间产值下降幅度就高达40%。进入90年代以来,耐用品制造业仍呈下滑趋势,而非耐用品制造业变化相对较小。在高技术制造业中,两者的构成变化与传统的制造业相似。1996年与1998年相比,包括通讯设备、计算机、制药工业在内的23个高技术制造业共减少就业机会59.91万个,其中54.66万个(占91.2%)发生在耐用品制造业,只有5.25万个(不到9%)的就业减少出现在非耐用品行业。在耐用品制造业中,除军用耐用品制造业大幅萎缩外,民用耐用品工业也呈减少趋势,其中尤以影像设备、计算机工业下降最为明显。曾作为80年代高技术产业代表的计算机工业,就业人数下降幅度达到21.5%,尽管产值有所增加,但是年增长速度只有2%左右, 还不到GDP(按现值计)增长速度的1/2。

3、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高技术制造业相对停滞

在80年代新兴产业大发展时期,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但是近年来,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开始下降,产值增长速度变缓,高技术服务业大幅增长。高技术产业结构重心开始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据统计,在1988~1996年期间, 28 个R&D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增加了40.2万人,增加幅度为4.9%, 但是其中的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59.9万人,减少幅度达10.4%,在高技术产业中的份额从原来的69.6%下降到59.5%,减少了近1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就业比重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国防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大幅下降,但由于技术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民用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未能同步增长,从而减少了整个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另一原因是美国经济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产业近年来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就业基数不断增加,从而造成高技术制造业就业比重相对降低,如果剔除国防工业的影响,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比重下降也达到了近4个百分点。

与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相反,高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却呈大幅上升趋势,在1988~1996年期间,仅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管理及公共关系等四个R&D密集的高技术服务业,就新增就业机会105.6 万个,增长速度达到45.6%,是高技术产业整体增长速度的10倍。由于高技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使服务业就业人数在高技术产业中的份额从1988年的28%增加到1996年的39%,高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总体的比重从9.5%上升到10.2%, 改变了原来高技术产业由制造业一统天下的局面,也使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入到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的新发展时期。

4、信息产业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发源于美国,受计算机技术的限制,信息产业最初发展十分缓慢。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信息产业才开始蓬勃发展。美国的信息技术在国际上一直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改变着美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及服务业的经营形式,信息产业正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据最新的调查估算,美国使用Internet网的人数已经超过7020万人,在16岁以上的美国人中有1/3以上加入了Internet网,公众普遍地利用网络购买或比较商品、发送电子信件进行远程通信。在飞机制造公司,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再通过网络将设计好的图样转送给客户,获准后立即组织生产,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组织生产的效率,降低了交易的成本。有资料表明,美国100家以上的大银行向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服务, 有超过60%的银行通过交互式电视网络、计算机和自动取款机提供优质服务。在美国随处都可感受到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强烈影响。

信息技术产业现已成为美国超过汽车行业的支柱产业, 其产值占GDP的比重达75%以上,(注:罗肇鸿:《高科技与产业结构升级》,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页。 )信息业的从业人数也在迅速增加。80年代初,该行业的劳动力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51%,而到90年代这一比例已超过65%。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美国的信息产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据预测到2007 年, 信息业可增加GNP3210亿美元,每年可增加几十万个就业机会, 这一行业将成为美国劳动力就业的最大蓄水池。(注:迟文岑:《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当今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载《山西师大学报》,1998年2月,第29 页。)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产业构成,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增长,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信息技术使信息产业本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渗透力强,它既广泛地用于很多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又普遍地用于传统行业的改造,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率。

二、美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1、科技进步

美国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发达国家中始终名列前茅。由于长期在高新技术领域方面加大投入,早在80年代初,美国在微电子、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当时的里根政府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推出“再工业化”政策,使一批高新技术迅速商品化和产业化,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90年代初,布什政府把确保美国在高技术领域中的世界领先地位作为政策目标,采取了一系列发展高技术的措施,例如加强科技教育,增加R&D投入,保护知识产权等等,增强了美国的科研实力,拉大了与追赶者的距离,使科技水平明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后的克林顿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高技术发展的支持力度,克林顿入主白宫不久,即发表了以“技术为美国经济增长服务:加强经济实力的新方针”为题的政策报告,指出在保持基础研究投资规模不变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应用开发型研究,以推动美国经济实行技术更新,增强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出以高技术研究和电子基础设施支持美国工业的科技政策,强调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性,增大了信息技术领域的投入力度。所有这一切都有效地加快了美国科技进步的步伐。

美国在高科技领域中取得的进步,使一大批新型产业群迅速崛起,也使美国产业的结构不断向高级化、信息化方向演变。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技术产业群的出现,促使原有的产业和部门发生分化和重组,一些传统的工业部门逐渐衰退,另一些则在引入新技术后重获生机。如以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引起了计算机工业、电视、电话等一系列新兴产业崛起,对原有的一些生产部门的自动化控制、信息数据处理和传送发生了革命化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一些传统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例如在个人计算机广泛占领市场后,计算机性能越来越高,而性能价格比越来越低,这不仅降低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而且由于传统产业对计算机需求量增长,从而又刺激计算机工业的发展,导致计算机制造业生产量上升。对不同产业来说,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工业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大大高于服务业,从而造成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速度大于服务业。

2、居民需求结构的变化

需求结构是影响产业结构的直接因素,新产品生产出来后,若没有市场需求,新兴产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反之,如果市场对新产品需求量很大,就会不断刺激该产业的发展壮大。美国公众思想开放,人们对新技术、新产品始终保持浓厚兴趣,每一种新技术如火车、电报、飞机的问世在公众中总会引起轰动。近年来美国居民对高技术产品(如计算机网络)更是钟爱有加,极大地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美国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居民对劳务产品需求旺势有很大关系。当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收入和物质消费达到一定水平后,便会更加注重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因而,人们对服务产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居民消费支出用于购买劳务产品的比例也会不断增加。据统计,1960年美国居民个人消费支出中用于服务支出的比例为40.9%,1995年已经上升到57.4%。由于居民对服务产品需求的增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需求引力。

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单向的,而是与科学进步密切相关的。如果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但如果没有科学技术为后盾,无法生产出所需的新产品,新兴产业不可能出现,计算机行业的兴起对此作了充分的说明。1945年首台计算机已经问世,但在当时技术条件下生产的计算机是重达28吨、占地117平方米的庞然大物, 仅仅在极少数特殊领域才有使用,它的价格高,功能少,需求量十分有限。直到6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方面取得的突破,集成电路技术的产业化,使电子计算机体积更小,价格更便宜,而性能更多,计算机产业才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产品才广泛占领市场。

3、 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突出的人才优势保证美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产业结构向高级化的演变,除了要有需求拉力外,还必须具有将愿望转化成现实的各种技术手段。掌握技术的是各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美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健全,长期推行的口号是保证每个美国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早在50年代初,美国大多数州就已经实行9年制、少数州实行了11年至12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美国更加注重提高全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方案,如1994年通过了“瞄准2000年美国教育法案”,并通过了对教育测试评估体系改革法案,出台了对低收入学生提供贷款担保等措施,以提高全美的教育水平。在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的进程中,市场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必然会造成人才过剩和不足的情况。为了保证产业高级化的顺利进行,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制定适应市场要求的教育培训政策,使教育机构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提供适应市场需要的培训服务,如成立各种社区学校对中学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对失业工人建立集教学、培训、就业为一体就业培训服务中心。

在知识信息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界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提高薪水、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社会已逐渐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据统计,1979年具有大学文化的雇员工资比中学文化程度的高49%,而到1992年两者的差异增加近一倍,已经达到89%,(注:Economic Reportof the President.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DC,1996,P191.)说明知识的价值在进一步的提高,这一切大大激发了年轻一代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增强了公民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自觉性。

美国还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吸引外国学生到美国学习,并以各种形式邀请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到美国研究工作,从国外争夺技术人才,以充实美国科研队伍的力量,提高美国的科学研究水平。此外美国还修改了移民法,对学有专长的移民限制减少,从国外引进科技人才,以减轻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技术人才短缺压力,如在加州硅谷的技术人员中,有2/3来自国外。就在1998年9月,美国又通过了一项议案, 在今后三年内,将多吸收142500名外国高科技移民。这无疑对美国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果美国不具有诸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就不会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如果缺少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劳动力,美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不可能实现。

4、投资的影响

投资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影响有形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起作用的。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历来奉行宽松自由的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主要借助市场力量和一些间接手段使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使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演变。美国政府在利用有形资本投资调整产业结构时,手段通常也是间接的,一般并不直接参与或干涉某产业的投资,而主要是通过制订和修订一些政策法规、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战略性产业的有形资本投资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来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80年代初,美国的传统生产行业在产值和就业增长方面曾停滞不前,经济发受到影响,国际综合竞争力下降。当时的联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在设备投资总额中,一般机器设备投资比重下降,而高技术设备投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进入90年代后,政府继续制定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的投资政策,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1993年一般机器设备投资所占的比重已从1973年的32%下降到18%。在高技术设备中,仅信息技术设备投资一项就占企业总投资的50%左右。在1993年,微软公司和麦考公司宣布投资90亿美元,建设全球性的通讯网络;1994年,摩托罗拉通讯公司也计划投资百亿美元以上,建立卫星通讯网络,开通全球移动电话服务。由于政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刺激了对高技术产业的投资,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的投资方面,美国政府则采取更为直接的方式影响投资。长期以来,加强人力和技术投资一直是政府经济管理的核心。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一系列途径,如为教育评估体系的改革提供种子基金、督促各州政府对教育增加投入、为学生贷款提供担保等等,增大了对教育的投资。政府在R&D和技术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导研究开发;二是传播科技思想。近年来,美国政府对发展高科技越来越重视,克林顿政府已把提高美国的技术竞争力放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实质性的利好措施,如增加科技研究和开发经费、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等,以加强对技术的投资力度。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和技术两个基本要素,美国在这两方面增加了投入,从而为高技术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美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态,是美国经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完成的主要标志之一。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预示着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结构发展规律,这无疑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标签:;  ;  ;  ;  

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_高技术服务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