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函授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黄河科技学院 刘楠楠 阎卫峰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的函授教育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函授教育面临的问题已经愈加明显。互联网时代,函授教育如何进行转型发展,是广大继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黄河科技学院近几年对函授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以通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函授教育的转型发展模式探究未来函授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新函授教育 互联网+ 视频课件 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是新常态下创新发展有效途径。
在“出海”方面,虽然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五建就参与了援建阿尔巴尼亚、越南化肥厂的工作,但此时的“出海”可是要“真刀实枪”地在海外市场拼搏一番。
中国的高等函授教育至今已经有近七十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由于众多的原因,函授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通过参与黄河科技学院函授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研究,就我国函授教育的转型发展,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函授教育的作用与贡献
1951年11月,刘少奇同志批准了中国人民大学提出的以邮寄信函的形式开展高等教育的批示,至此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成人高等函授教育(以下简称“函授教育”)在我国产生。这种灵活的授课形式很快得到大家认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进入大学学习的人员少之又少,函授教育则给了普通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据1965年的资料记载,当年在册的函授学员规模达18.9万,相当于当年普通高校在校生的28%。
函授教育这个教学模式的诞生首先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参加函授教育学习的学员,具有较强社会工作经验和丰富的工作阅历,且有一定的工作技能,但是他们自身缺乏理论知识,通过参加函授教育,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开展本岗位科研攻关和技术更新的骨干力量。其次,函授教育通过整合校内外的优秀教学资源,国家不需投入过多的资金,就可以大量的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提升全民素质。
2.将所录制的视频课件,通过网络进行发布,使函授学员的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什么时候学、在什么地方学习完全由学员自己来掌握。这种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取代了函授教育传统的面授,学员的教学环节均通过网络来完成,有效减少了学员来自工作和学习方面的压力,只需定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课程结业考试,当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后且符合毕业条件的学员,学校即可为其办理毕业手续。因此,“互联网+函授教育”的教学模式有效解决学员工学矛盾突出问题,为函授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我国函授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互联网+函授教育”可以有效解决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通过吸取现代网络教育的先进经验,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视频课件录制。视频课件集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学员可通过网络对自己所学的课程进行点播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可使函授学员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五个任何”的网络教育特点,使学员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高校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点播视频课件学习不受学习次数的限制,假如学员对某一个知识点没有听明白,则可以进行反复的学习,直到听明白为止。这种灵活的学习形式能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1.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函授教育使用的教学计划与系列教材,绝大多数都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未考虑函授教育学员的特点,不接地气的教学计划与授课形式会使学员丧失学习的兴趣。函授站即便组织教学,往往也流于形式,无法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员不愿意学,老师不认真教,真正想学习者却没有东西可学,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导致函授教育在社会中的形象与人们心中的口碑日趋下降的根节所在,严重影响了函授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2.工学矛盾突出
3.在“互联网+函授教育”的教学模式下,函授站将不再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学员所学专业的课程均由学校统一进行录制、编辑与发布,函授站的主要任务转变为招生与考试的组织,施行的其实是现代远程教育中学习中心的职能。教学点不必再考虑办学成本的问题,由于所有的课程均通过网络学习,一个专业仅有一个学员同样可以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只需在进行课程结业考试的时候为其安排考场即可,大幅度减少了教学点的经济负担与压力。
3.办学成本高
凡是举办函授教育的高校在各地大都设置有函授站,一个函授站可能与多家高校同时合作。根据函授教育的教学要求,函授站需要为所承担的课程组织面授,由于报考函授教育的学员的专业较为分散,分布不均匀,某些专业只有一人报考,根本不具备开班规模。面对利益问题,函授站往往就不再组织教学,考试则无从提起,这种局面导致函授站只注重招生环节,轻视教学环节,只要学生不欠学费,就能颁发毕业证,导致函授教育在社会中的形象与人们心中的口碑日益下滑,出现信誉危机。
4.教学质量低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函授教育依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授课方法显然已严重落后。尤其在2000年,网络学习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灵活的学习形式与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函授教育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不论是学习方式还是学习效果都不如现代远程教育。
三、“互联网+函授教育”是函授教育摆脱困境的有效选择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教育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在2000年产生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将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教育的认识。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函授教育完全可以借鉴现代远程教育的先进手段,采用“互联网+函授教育”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摆脱函授教育困境的有效选择。
函授教育在近七十年的发展中,为我国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汲取知识的途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函授教育的教学模式却依然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函授教育在当今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愈加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显然点A是线段CD的中点,所以即易知OB是⊙A的切线,由切割线定理得显然,x1=OC,x2=OD,所以
目前,报考函授教育的学员通常是在职人员,学员中有的是因为自身原因未能进入大学校园学习;有的是因为转岗需要取得相关专业学历的人员等。这些学员的年龄普遍较大,通常要面临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其中部分人员还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或部门领导。而函授教育需要组织集中面授,对于这类人员而言,不是面对繁重的家庭负担,就是单位不准假。学员无法参加学校或者函授站组织的面授教学活动,是摆在函授教育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学员的工学矛盾问题相当严重。
4.“互联网+函授教育”的视频课件根据成人的特点定制开发,教学计划按照在职人员的特点重新修订。适合函授教育的教学计划与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加强学员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与理解能力,能有效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者真正有内容可学,使函授教育的教学质量发生质的变化,彻底改变当前人们对函授教育的看法。
他们迅速研究对策,也不乏一些巧妙的方法,却无一经得起现实的考验。眼看灾难即将降临,悲剧似乎无法避免,沮丧的舰长正要命令船员弃舰逃生时,一个叫弗雷泽的士兵喊道:“快拿消防水管来!”这一声叫喊,仿佛醍醐灌顶,让人眼前一亮,消防水管很快被拿来了,士兵用高压水流制造出一条水带,将水雷带到远方,然后用舰炮引爆了它。
面对美国在网络空间的发展态势,我们既要增强紧迫感,主动担当,有所作为;又要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及早制定应对之策。
“互联网+函授教育”是网络时代函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函授教育形式正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被新的形态来取代,解决函授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转型发展。目前,河南省已经开始进行成人教育信息化的试点评估工作,意味着河南省的函授教育转型发展已进入实施阶段,有了政府的相关政策,为“互联网+函授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河南省各高校,要紧抓机遇,精准发力,切实做好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函授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其顺,郭 媛.谈中国高等函授教育的改革[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6
[2]刘楠楠,阎卫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应用与实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8
[3]彭 轶.成人函授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发展研究[J].科技信息,2009
[4]王其顺,张留超.发展我国高等函授教育的几点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09
[5]刘晓建,季拥政.“互联网+”背景下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体系构建——以青海大学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8.03
[6]公 瑾.“互联网+”模式下智慧图书馆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05
[7]吴毅华.削去枝蔓,突出主干——学习教育部教高〔2007〕9号文件的体会[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8]文小森.创新创业与WEB开发技术课程融合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7.12
[9]杨 雪.大气类期刊微信公众平台问题分析及影响力提升策略杨雪[J].编辑学报,2017.12
[10]信峰先,陈 广.运用“互联网+”模式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煤炭工业,2017.10
[11]张雅雅.工会改革背景下的“互联网+工会”工作创新[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2
文章编号: ISSN2095-6711/Z01-2019-07-0026
(本文系基金项目: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校思政研究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GS17044;吉林农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作者简介: 刘楠楠(1983.01—),男,汉族,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等教育研究;阎卫峰(1977.04—),男,汉族,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