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七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分析论文_李磊,唐志医

祁阳县浯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南祁阳 426100

【摘 要】目的:分析项七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颈夹脊治疗,观察组实施项七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眩晕、头痛、颈肩痛症状改善状况、治疗起效时间、眩晕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眩晕、颈肩痛、头痛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起效时间、眩晕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项七针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眩晕症状得以有效缓解,其见效快,治疗时间短,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项七针;颈型颈椎病;疗效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作为较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并伴有头痛、健忘、颈肩痛、睡眠障碍、视物异常等,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昏厥、猝倒,其发病率通常仅低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占所有颈椎病发病人群的20%,其发病人群主要以40-60岁人群为主,近几年,该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呈现提前趋势[1]。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通过项七针治疗CSA,具有显著治疗效果[2]。为此,我院选取了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对其实施项七针与颈夹脊治疗进行对比分析,并做出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在38-65岁之间,平均(51.5±13.5)岁,病程为6个月-16年,平均为(8.25±7.75)年;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在39-64岁,平均(51.5±12.5)岁,病程为3个月-15年,平均为(7.65±7.35)年。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性别不限;该本次发病患者均未经药物治疗;能够接受治疗、检测患者。

(2)排除标准:排除眼源性眩晕、耳源性眩晕患者,排除椎动脉Ⅰ段、Ⅲ段受压所引起的供血不全,高血压、低血糖而导致眩晕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项七针治疗,主要选取患者双侧的天柱、风池、风府、完骨穴位。患者呈现俯卧位,进针之前,首先对各穴位进行片刻按揉,欲令气散。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之后,通过30号1.5寸的针灸针,分别刺入患者的风池、天柱、完骨等穴位,刺深为0.8-1.2寸,风池针尖的方向通常向着鼻尖方向,天柱为直刺,完骨向下斜方刺,风府向下斜刺深为0.8-1.0寸,得气后,对患者实施平补平泻法,使其酸胀感扩散到颈项部,留针通常为30分钟,1次/d,1个疗程为6次,疗程期间休息1天,治疗周期为2个疗程。

对照组实施颈夹脊治疗,主要选取患者双侧的颈4-6夹脊穴(棘突旁开0.5寸)6穴位。患者呈现俯卧位,进针前对患者的穴位进行片刻按揉,欲令气散。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通过30号1.5寸针灸针,对其穴位直刺0.8-1.2寸,得气后,对患者实施平补平泻法,以此使患者酸胀感能够扩散到颈项部。留针时间为30分钟,1次/d,1个疗程为6次,疗程期间休息1天,治疗周期为2个疗程。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起效时间以及眩晕消失时间。

疗效评价:通过《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当中的评分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对改善百分率进行计算:

①显效:≥50%;②有效:21%-50%;③无效:≤20%。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实施数据的处理,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数据相比,P小于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症状改善比较

观察组眩晕、颈肩痛、头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临床治疗中主要以眩晕为主,并并发相应的头痛、健忘、颈肩痛等,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昏厥、猝倒[3]。近几年,通过针灸对CSA进行治疗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针灸治疗的方法通常较多,主要包括艾灸、针刺、火针、水针等,将其结合应用,例如针刺与中药、针刺牵引、针刺与物理等相结合治疗,通过局部取穴或者辩证取穴方式,实施针刺补法或者泻法[4]。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通过项七针治疗CSA,具有显著治疗效果。项七针的中风府通常为督脉穴位,完骨、风池通常为足少阳胆穴位,天柱为太阳膀胱经穴,其配伍应用,能够满足循经以及邻近取穴的相关原则,其具有疏通经络、清脑益髓、调整气血、止晕定眩等相关功效。夹脊穴主要就是位于脊柱两侧,并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邻近,并与督脉具有密切关系,《灵枢·经脉》当中曾言:“督脉之别,名日长强,夹脊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因此,夹脊穴通常与经气相通[5]。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眩晕、颈肩痛、头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起效时间、眩晕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颈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项七针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眩晕症状得以有效缓解,其见效快,治疗时间短,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婕,谢玮,范伟强,等. “颈七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8(2):222-225.

[2]段彩茹. 椎动脉型颈椎病运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8(6):60-61.

[3]王明明,蔡圣朝. 针刺“项七针”结合颈项灸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通报,2016,15(4):34-36.

[4]李慧,符文彬,梁伟雄,等. 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试验疗效与不良事件的期中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7):1665-1669.

[5]李敏,田弯弯,李开平.热敏灸结合项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04):13-15.

论文作者:李磊,唐志医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项七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分析论文_李磊,唐志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