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普及高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要性论文,浅谈论文,可能性论文,高中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自身修养等素质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是大势所趋,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普及高中教育的必要性
(一)普及高中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人口多,底子薄。为了适应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的需要,必须培养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紧缺人才,而高中教育承担着其中重要部分。我国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下岗再就业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文化层次太低。普及高中教育就是提高人们的文化层次及社会的适应能力,使人们有更多选择职业的余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普及高中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这是非常正确和富有远见的。德国、日本在二战后,所以能迅速恢复重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重视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造就了较高的国民文化素质,他们说战争中唯一打不掉的就是国民素质。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可以引进先进设备和资金,而国民素质是引不进来的,只有靠教育。而高中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
(三)普及高中教育是由高中教育的特点、内容及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所决定的。高中教育是面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承上启下的基础性教育阶段;高中教育是带着沉重压力的,学子们带着压力走进高中,带着压力度过每一学年及每一天,带着压力报考心目中的大学。有压力就能激发内在动力。进入职专或普专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况且又大多是不带压力(主要指升学压力)去学习,社会就业竞争力不强,能学到什么东西?如果能普及高中教育,再进一步扩大各类高等教育的话,那么将形成巨大的人才资源,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即使高中毕业升不了高一级学校深造,但也可凭借着高中三年打下的牢固扎实的基础和拼搏向上的精神在社会上找到一席之地。
(四)普及高中教育也是迎接世界新技术挑战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高中教育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通过法律把高中教育列为义务教育。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呢?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造就大批人才,这对于迎接下一世纪世界高科技的挑战很重要。
二、普及高中教育的可能性
(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为普及高中教育奠定了基础。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从财力上支持了高中教育的发展。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又把发展教育作为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从政策上导向了教育的发展,也导向了高中这个基础性教育的发展。
(二)多种所有制形式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适合了国情,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家庭收入多元化,非劳动收入增多,不仅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而且也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入。
(三)国民素质的提高,充分认识到高中教育的重要性。近20年来的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高中、高招或招工,而相当多独生子女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而没能接受高中教育,进而失去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目前,有些家长又面临下岗再就业的痛苦选择,文化层次低成了制约再就业的一大障碍。这些痛苦的经历使他们认识到没有较高文化水平是不行的,希望不要在自己子女身上再现,即使再艰难也要供养孩子上高中进而上大学,圆一个自己未曾圆过的梦。因此相当多家庭把收入的重要部分作为孩子上高中念大学的费用。认识到位,费用充足,普及高中教育已成可能。
(四)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政策的调整等等,出现了普高升温,职专普专降温的形势。各大中专院校实行并轨收费,自主择业。目前我国可提供就业机会很有限,就业压力很大,尤其职专普专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初中毕业生“宁上高中,不上中专”;“宁愿回读,不上中专”,认识到只有进入高中学习才有可能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这样将来选择职业的余地就大些,范围就广些。目前高中数量少,招生有限,不普及高中教育将形成很多后患。
三、普及高中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根据经济发展的可能,逐步增加教育经费。中央决定,自1998年起至2002年的5年中,提高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地方各级政府也要根据本地实际增加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中央地方财力支持很重要。
(二)把普及高中教育与进一步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及民办高等教育等结合起来,不能搞单打一。目的是给考生更多深造的机会,以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
(三)把普及高中教育与社会、家庭可承受能力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心太急,可以先在城市和条件较好的农村搞试点普及高中教育,取得成功经验可逐步扩大推广。
(四)把普及高中教育与培养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结合起来,不能闭门搞教育,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适应社会不断发展需要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