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的意义论文_张晓青

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的意义论文_张晓青

张晓青 山东省威海市第七中学 264200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课堂低效、学生不注重学习方法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困扰着每一个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而且影响着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开展和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探究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秩序,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

一、学生主体分层,因材施教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行的分班制度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状。为此,可对学生进行分层,建立学习小组,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对全班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数学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1个A层、2个B层、1个C层)编为一个学习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编组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学客体分层,提高课堂效率

1.教学目标层次化。

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如基础目标、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A层的学生设计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目标,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难度降低,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要求重点掌握基础目标的内容,做到一课一得,一点点积累基础知识。

2.问题设置层次化。

提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但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自卑甚至恐惧时,它将直接阻碍、削弱思维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设置不同的问题,注重激励因素的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越来越爱学,越来越想学。提问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知识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

3.课堂练习层次化。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4.作业布置层次化。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也要分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呈现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及时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方法来处理。

三、教学评价分层,培养学生兴趣

1.分层考查,查漏补缺。

阶段考查是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数学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差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的。三类题的比例是基本题占85%、提高题占10%、深化题占5%。分类考查后,根据数学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可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时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

2.分层评价,形式多样。

考查之后,要给学生适当的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论文作者:张晓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的意义论文_张晓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