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能的有效途径分析论文_林德鸿

课课练——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能的有效途径分析论文_林德鸿

广州市真光中学

现今,学生综合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学生重学业轻体育锻炼,形势的变化对现代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中教育教学课程之一,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掌握体育技能。为此,提出重视课课练的重要性与方法应用必要性,将其用于体育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体能提高、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一、体育课堂教学课课练训练要求

第一,尊重个性差异。学生之间差异明显,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课课练教学要有明确目标,结合学生身体素质、性别、基础分层教学,将班级学生分组展开体能训练,因材施教。第二,目标性要求。教学要有明确目标和详细的计划,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提升学生体能。第三,基础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融合。高中阶段体能训练以基础体能为主,基础体能训练中以基础为专项体能,当基础体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加大专项训练。因此,不可把学生体能训练成年化。第四,健康性。课课练教学秉承着健康训练理念,教学内容要有助于学生体能提高,不可为了发展而发展。教师结合学生身体特征妥善安排,防止训练成人化和运动损伤。

二、课课练教学内容

第一,速度素质。素质素质指的是一定时间中完成动作的次数。高中阶段,学生反应迅速、处于身体发育重要阶段。而体育课课练主要训练学生迅速反应速度与动作灵敏度,最终提高速度素质。常见教学方法有移动目标反应法、跑格等,教师通过不同距离的直线冲跑、往返跑、接力跑等进行迅速移动速度。第二,力量训练。力量素质包括绝对力量、相对力量,课课练教学时强调对抗性训练、应对弹性物体阻力训练,通过外部环境展开阻力训。比如:引体向上、纵跳、双人顶等,但教学过程中不可大力量训练,因而绝对力量并不是高中体育体能教学内容。第三,耐力训练。耐力属于对抗疲劳的一种能力训练,通常分为一般、专门耐力。课课练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强度、时间、重复频率控制与变化,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耐受力。比如:800m跑、短距离快速间歇跑、重复跑教学中,学生心率达到最大负荷强度80%即可。常见方法有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变换训练、比赛游戏法、循环训练法等,同时配合有氧运动提高学生有氧氧化耐力、心肺力等。第四,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指的是各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韧带伸展力,它与人体肌肉、韧带弹性、关节活动范围有直接关系,以及神经支配工作肌肉紧张、协调力。高中教学课课练中,柔韧性训练也是主要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韧带与肌肉伸展、活动范围、增强运动技能。训练前做足热身活动,循序渐进,避免韧带拉伤等。第五,灵活性训练。灵活性训练强调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动作。课课练教学中,让学生在多组合、高难度、高技能运动时得到发展,例如:反口令训练、运球训练。灵活性训练对训练环境、训练器材、场地、动作技能有严格要求,需要结合学生反应力、观察力等进行。比如:跑类教材中融入躲闪、转体等内容;跳跃类教材融入侧向、倒退跳远内容;球类教学不断缩小场地空间。

三、课课练---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增强体能的有效方法

(一)丰富教学内容,趣味性教学

课课练并非单一的重复,而是强调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比如:设计体育项目,取缔复杂技术动作难度与规则,凸显教学趣味性。俯卧撑训练过程中,首先降低训练难度,无法完成俯卧撑动作的学生进行卧撑训练。其次,将俯卧撑训练变为卧撑移动训练,丰富教学内容。最后,俯卧撑训练变为一手撑篮球训练,并且以游戏竞赛的形式展开训练,凸显体育训练趣味性,以学生形式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为主使其感受到体育学习的神奇魅力。

(二)创建教学方法

第一,重视兴趣培养,激发主管意识。课课练教学时,教师以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体,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只有学生兴趣提升上来才能全身心、集中精力的投入到训练中,便于教师更好的挖掘学生潜能,提高体能。第二,娱乐化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多元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训练的乐趣,主动参与、发挥主观意识。第三,引进先进技术,实施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各项体育运动动作技巧、开发特长,调动内部动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四,合作探究。课课练教学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意识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不能做团队的"拖油瓶",主动发挥提高身体素质。

四、课课练再体育课堂教学的应用注意事项

第一,集中性。集中性发展学生体能有利于专项运动训练效果提高。集中性训练要求在训练内容、方法、负荷方面有详细、综合的规划。只有集中性训练才能提高学生体能。第二,注意专项特征。课课练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体能锻炼的方法,发展与专项相关的体能,但要注意训练强度,不可过度训练、防止运动损伤,教师做好运动量掌握。第三,尊重学生身体发育规律。高中阶段,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重要时期,该时期运动素质也处于敏感期,机体训练时教师必须要抓住这一内容,制定符合该时期的训练内容,挖掘运动素质潜能从而提高训练效果。第四,立足于实际,差异化分析。教师根据学生体能情况因人而异,不管是在内容设计还是运动强度设计都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做到体能和技能协调发展。

五、体能课课练教学案例

以半学期为训练期限,每节课前15min进行课课练,每节训练内容从第一个阶段逐渐过渡到第四个阶段。训练过程中严格监督学生训练形况,在确保质量的条件下完成课课练内容。

(一)课堂实施策略

体育课中,教师讲课课练内容和训练方法讲给学生,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安排课课练训练内容,比如:快速跑在课课练中增加发展上肢力量的内容。课课练时组织体能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训练采取分散与集中融合策略,教师设计训练内容,学生按照班级和个人成绩展开薄弱项目训练。

(二)结果分析

以我校高二学生为研究目标,选择200名学生为测验对象,按照个人成绩结果记录班级总分,比较班级总分验证学生训练效果。经过课课练训练发现,学生四项竞赛成绩平均分为单摇150次,双摇38次,3min10人8字为510,20*200m接力赛为10.5min。通过训练后,学生单摇年级平均成绩从136提升至150,双药从30增加至38,10人8字成绩的从480提高至510,20*200m接力赛从11.5min缩短至10.5min。实践证明,肢体力量中速度素质训练效果显著。

通过课外体育竞赛检验学生体能是否有所提升,设计了一套课课练训练方案,实施后以班级为单位展开测验,有目标性的对学生体能展开训练,验证课课练方法效果。实践证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耐力提升效果显著。班级学生在1min单摇、双摇、20*200m接力赛、3min10人8字成绩理想,单摇平均成绩为150次,双摇为38次,10人8字成绩为510次,20*200m接力赛为10.5min。由此证明,课课练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体能训练具有积极作用。

六、结语

综合分析,课课练教学要重视教学内容的规划,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所以,可用得内容比较广泛,打破了田径、俯卧撑限制,学生可以进行球类、田径类训练等。此外,课课练根据器材种类研究出很多与体能有关的训练,这对学生体能训练、身体素质提高都具有促进作用,对其一生发展具有裨益,有助于终身体育意识树立,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相中.构建新时代优质高效体育课堂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13.

[2]高伟.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优化课堂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A].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3]赵宗浩.关于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12-13.

[4]张丽.适时开展游戏教学,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效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123.

[5]武宝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34):112-113.

[6]郑博文.浅析提高学生对初中体育课的兴趣[J].学周刊,2018(35):155-156.

[7]何小鹏.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33):171-172.

论文作者:林德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  ;  ;  ;  ;  ;  ;  ;  

课课练——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能的有效途径分析论文_林德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