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三都县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_白明雁,黄朝宾

贵州省三都县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_白明雁,黄朝宾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贵州都匀 558000

摘要:葡萄产业不仅是健康产业、民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三都县特色农业的迅猛发展,葡萄种植已成为三都县主导产业之一,是三都县重点发展的特色果业项目。文章探究了三都县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在肯定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三都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都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1三都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1.1初步实现由农户分散经营到产业化发展

2004年以前,三都县种植葡萄的都是个体农户,并未形成产业。2004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和扶贫工作,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三农”问题和脱贫攻坚工作,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把种植葡萄作为一种特殊产业重点发展,并在普安镇、拉揽乡等10个乡(镇)开展了群众性示范性种植,其中在普安镇、交梨片区形成“十里长廊”山野葡萄园,目前已初步形成产业化生产。

1.2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逐年上升,葡萄产业初具规模

2017年已经带动贫困户3863户16225人脱贫。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三都县按照“农民人均一亩葡萄园”的目标,规划到2020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25万亩以上,其中山地葡萄商品生产基地19.6万亩、加工型葡萄酒原料基地4万亩,避雨栽培鲜食葡萄商品生产基地1.4万亩,改造低产果园10万亩以上,葡萄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逐步建成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系繁育、农业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葡萄产业园区,把三都建成贵州最大、全国知名的“中国葡萄之乡”。

1.3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葡萄产业运作模式

首先,发挥合作社带农户、大户带散户的示范作用,采用“合作社(大户)+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运作模式组织生产经营,各镇(街道)建立了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5~10户种植大户,并为种植大户、合作社做好协调流转土地、银行贷款、办理手续等服务。正在筹划实行“基地+平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目前共有葡萄产业合作社10家,种植大户33户,葡萄种植龙头企业1家。

其次,建立了以乡村葡萄收购点为网点、大客商和个体经销为主体的市场网络体系。设有乡村葡萄收购点41个,长期从事葡萄营销的经纪人124人,带动了群众3000余人、贫困户500余户,初步形成“种植户-合作社-经销商”稳定的销售链。目前已制定《三都县电子商务培训方案》,签署《三都县水族自治县商务局 、贵州电子商务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协议》,电商平台正在加紧升级建设中。利用广州帮扶三都契机,抓住两广大市场,正在建立点对点的直接联系,争取做到“一采二运三销售”三天高效营销模式,确保葡萄高质量销售。

再次,目前有葡萄加工企业3家,其中龙头企业1家。产品有葡萄汁、葡萄干、法式葡萄红酒等,共5万吨,实现价值500万元。正在投资1.87亿元建设年产3.3万吨葡萄果汁加工厂一座,年产0.8万吨葡萄果酒加工厂一座,年产0.8万吨葡萄果醋加工厂一座,2×5000吨葡萄冷藏保鲜库一座,葡萄及果蔬产品批发市场一座。

2三都县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

2.1政府的扶持和指导力度不够

近年来,中央政府扶持贵州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精细果业)项目和“三百工程”项目、国家级整合基金、三都水族自治县名牌农产品品牌建设项目基金给三都县葡萄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有的乡镇对发展葡萄业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政策扶持、资金扶持、税收扶持、各类项目扶持、人才扶持、技术指导、销售扶持等方面还不够,除了交梨葡萄产业园外,对其它园区尤其是果农的生产、销售指导不足。

2.2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还不高,葡萄经济组织发展缓慢,引领作用不强

目前葡萄生产经营还是以果农个体分散经营为主,产业化程度还不高。不少宜种葡萄的荒地、坡地未开发,很多撂荒土地被闲置。土地流转度还不高,葡萄种植规模化程度还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有限,综合服务能力弱。葡萄种植和加工龙头企业各只有一家,引领作用不强。果农个体分散经营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多数果农文化水平低,科技运用能力弱,市场信息获取不灵。

2.3市场拓展不足,产品销售不畅

2.3.1销售渠道狭窄。葡萄销售以果农自产自销为主,96%的果农未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者销售商签订销售合同,政府牵头销售和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特少。果农不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市场分析能力有限,多数只能就近销售。没有固定的销售电商,果品难以销往县外。虽然部分乡(镇)有收购点,各村有1个综合服务销售中心,但是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果农自我销售的葡萄占了52%,但销售总量不大,导致果品卖不出去以至腐烂。

2.3.2收购批发点未实现全覆盖。有的乡镇还没有设立收购点,果农家庭或果园距离农贸市场 5公里以上的占 80%以上,在运输上带来诸多不便。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尚未建成,果品运输、配送等受到限制,影响了销售。

2.4果品产量还不高,质量提升不足,产品竞争力不强

果农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现代农业科技缺乏,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相关部门虽然组织了一些培训,但对一线果农培训少,而且有些果农科技意识薄弱,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由于果农缺乏现代种植技术,导致葡萄种植科技含量低,产量不高,质量未能得到提升,产品竞争力不强。尚未建立起大型育苗基地,大多数是农户自家育苗自行销售。农民自建的苗园质量差,加之缺乏育苗技术,种苗质量不高,还不能适应不同的地质地貌,导致葡萄的质量受到影响。葡萄种植的早、中、晚熟特殊技术应用甚少,大多还是以葡萄自然生长为主,不仅产量低,而且出现供应断季,导致产品供应链短,难以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

2.5葡萄加工产业薄弱,技术人才不足

葡萄加工企业少,鲜销比重过大, 83.75%的果农以鲜卖为主,用于酿酒的葡萄只占 13%。受人才、资金的影响,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大,葡萄深加工产品、葡萄工艺品的生产严重不足,产品产业链短。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目前只有葡萄技术人员8人(县葡萄研究所3人、果蔬办3人、农技站2人),管理人员9人(普安镇5人、县农技站4人、其它乡镇各一人)。所有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学历都在本科以下,学历不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促进三都县葡萄产业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成立发展葡萄产业领导小组,加强对葡萄产业的领导

各级政府应成立葡萄产业领导小组,按照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块资金、一个产业、一家企业、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要求,加强对葡萄产品的领导。制定葡萄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对该产业全方位领导、管理,及时有效地处理葡萄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该产业能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3.2加大对葡萄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对各类项目建设、经济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保障和规范。划拨专项资金,落实项目配套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产品宣传经费、贫困种植户资助经费、葡萄种植奖励资金、入住企业4-6年减半资金以及其它相关经费,给贫困种植户提供无息贷款,对入住企业在一定年限内免息、免租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拓宽投、融资渠道,以解决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

3.3加强葡萄生产经营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全县已修建5条葡萄产业园区水泥硬化运输通道,宽约3.5米,两条为10公里,三条为3公里左右,但远远满足不了运输的需要。因此还须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增强公路数量,提高道路质量,在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拓宽公路宽度,完善道路硬化。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除了普安葡萄园区外,其它地区水利设施远远满足不了生产之需。政府应完善其它园区的水利设施建设,资助各村、各农户建设“三小”水利工程。实现网络全覆盖,确保网络进各家各户,便于农户与外界客商联系、获取市场信息、学习科技知识以及销售果品等。

3.4大力发展葡萄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组织和葡萄产业行业组织

对尚未成立葡萄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的乡(镇)、村,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好处而踊跃加入,实现专业合作社全县乡(镇)全覆盖。对已经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要加强指导,帮助他们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经营,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对管理制度不健全、生产经营不规范、损害社员利益、效率低效果差的,要帮助他们及时整改,以至重建。大力发展葡萄生产经营行会、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葡萄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利益协调、关系协调、矛盾处理、智力支持、创新服务等方面的功能。

3.5大力发展葡萄生产经营园(区)和葡萄加工企业

目前三都县葡萄生产经营园区只有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其引领作用也不强,正在建设的有三都葡萄农业科技示范园。因此要加强园区建设,尽快完成规划的现代化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加园区数量,提高质量,充分发挥它们的引领、示范、指导作用。尽快完成规划的葡萄果汁、葡萄果酒、葡萄果醋加工厂的建设。采取政策扶持、资金扶持、税收扶持、智力扶持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新型葡萄加工企业,鼓励具有一定资金和技术的农民工返乡办企业。对现有的企业加强管理、指导和进一步扶持,使他们逐渐做大做强。进一步扶持现有的龙头企业,使他们在生产经营方面有长足的发展,逐步向州级、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靠拢。

3.6合理扩大葡萄种植规模,提高葡萄的品质,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通过与省、内外大学和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协作,聘请相关专家担任葡萄产业发展的顾问,以及成立县级葡萄研究所等,为葡萄品质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等方式,加强对果农育苗技术、种植技术、保鲜技术、营销技术等的培训和指导。建立县或乡(镇)级大型果苗育苗基地,培育出适应性强的优质的果苗。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优选,淘汰产量低、颗粒小、品质差的,选择或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产量高、质量优的。此外,借鉴日本葡萄生产的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全面、全程质量监控;禁卖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化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化肥、农药销售点。从交梨葡萄生态园入手,按无公害绿色生态葡萄生产技术标准统一规划生产技术,实行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打造无公害特色品牌。

3.7延伸产业链

一是增加葡萄种植的种类。目前三都县种植的葡萄普遍为水晶葡萄(占92%),显然不能适应葡萄产业化发展需要,需要与时俱进,增加种植的种类,以满足顾客的需求。要积极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量高优质的、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大的其它品种,如红提、高钙黑葡萄、巨峰等。此外要加强早、中、晚熟葡萄的研究,包括品种的选择和栽培技术的研究与运用,生产不同季节的葡萄,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延长了供应链。二是增加葡萄加工产品的种类。目前三都县葡萄加工的产品尤其是深加工的产品很少,仅有葡萄酒和葡萄干,因此必须扩大产品尤其是深加工产品的种类,比如生产葡萄糕点、葡萄果冻、葡萄百搭食品添加剂、葡萄蜜饯、香葡萄等,以延长产业链。三是发展冷藏业包括微型冷藏业,尽快完成规划的三座大型冷冻库建设,缓解鲜食葡萄集中上市情况,延长市场供应期。

3.8大力拓宽销售渠道

政府要通过各种媒体,以及举办农博会、农展会、葡萄文化节等多种形式,把三都的葡萄推介出去,以扩大知晓度,提高知名度。在县内、省内和省外增加批发部和零售点;与相关单位、组织加强联系和协作,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合理优惠价格,实行农校、农超、农贸对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尽快完成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与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做到快递送货;发展销售代理业务,培育一批县内县外、省内外的代理商,扩大销售队伍。

3.9大力促进农旅利益链接,融合发展

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协作,将葡萄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起来。将上规模、有档次的葡萄种植园(区)开发为旅游景区,旅游项目包括葡萄园观光、葡萄生产加工观光、葡萄园休闲旅游、葡萄产品付费自主加工等。将葡萄和葡萄加工产品开发为旅游商品,打造成旅游纪念品。在葡萄产地(区)发展饮食、住宿、交通、娱乐等第三产业。通过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周朝霞,白明琼,艾祯仙,赵安黔. 三都县葡萄黑足厚缘肖叶甲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2015,43(01):62-64.

[2]唐冬梅. 贵州省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 河北林业科技,2015(04):112-114.

[3]蒙邦云. 三都精品葡萄产业现状和高产管理[J]. 绿色科技,2014(04):163-164.

[4]莫萍萍;吴祥;张仁刚;王文忠;韦秀永;莫秀兄;谢义娟;陆廷杰;三都葡萄产业“十三五”发展前期研究[J];中国果业信息;2016年(8).

作者介绍:白明雁(1993-4),女,苗族,贵州省三都县,本科,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5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卓越人才班学生。

黄朝宾(1957-9),男,贵州省福泉市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理论与实践。

项目基金:贵州省2013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阶段成果(2013446)。

论文作者:白明雁,黄朝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  ;  ;  ;  ;  ;  ;  ;  

贵州省三都县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_白明雁,黄朝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