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十个人口问题_人口问题论文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十个人口问题_人口问题论文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十大人口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发展论文,过程中论文,人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中国人口控制虽然成效显著,但面临的人口问题依然严峻。主要有:由人口问题引发的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矛盾将长期存在,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剧,流动人口增长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独生子女队伍的形成对整个社会心态的不良影响。此外,人口城市化、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也很严重,全社会对此应有清醒认识。

近几年,中国人口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1994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已降到2.0,接近发达国家的妇女生育水平,每年净增人口数已从“七五”期间的1760万降到1400万左右,并呈进一步下降趋势。中国在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人口控制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效,确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依然严峻,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人口仍是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国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 由人口问题引发的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矛盾将长期存在

中国大陆人口已超过12亿,庞大的人口数量产生的巨大社会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尖锐矛盾,直接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说明,一个国家跨越温饱阶段后,随着人均收入的继续增长,人们对精神和物质产品的需求将不可抑制地迅速扩张,而这种需求扩张几乎是同步的。而一定时期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则是平缓、渐进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就难以达到平衡。供给不足可能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显著特征。因为既要满足现有人口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又要为每年新增人口提供生活必需,这个任务是异常艰巨的。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住房难、乘车难、就业难、旅游难等现象,正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矛盾的反映。而这种矛盾将在一个较长时期一直存在。

二 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影响环境的因素很多,但庞大的人口数量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无疑是影响环境的基本因素。当前中国环境从总体上来说,是“局部有所改善,整体仍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由于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势必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压力。以水资源为例,全国目前近300个城市缺水,严重缺水城市100多个。32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30个缺少。城市缺水,其原因主要是水资源缺乏、制水不足和水污染,而这些无一不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有关。在沿海发达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体现为严重的工业污染,尤其是乡镇工业造成的污染;而在广大内地,环境问题则主要体现为对生态的破坏,即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的掠夺性开采。

三 流动人口增长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游离出来,流向农村中的第二、第三产业和城镇非农业部门。1990年,全国离开户籍所在地一年以内的流动人口数为8000万人,现在这一指标估计已达1.4亿人。

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既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大量流动人口出现,又会对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流动人口中,外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目前中国最不稳定的群体,利益也最容易受到侵害,若长期不能融入当地的人流中,失落感也会愈加强烈,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酿成一系列事件。近年的统计显示,许多城市的社会犯罪,有很大比重是由流进来的外地民工所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50%以上的恶性案件是外地民工所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将有大量流动人口向城镇以及发达地区涌入,如何避免流动人口的产生的负作用,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四 白发浪潮的冲击

随着生育率的急剧下降,中国人口老化步伐加快。199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5.8%,到本世纪末,将达到7%,接近1亿人,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会达到12%左右。

从许多国家发展历程看,人口老化本身是经济发展到了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但中国却是在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迎来白发浪潮冲击的。由于生育率的大幅度降低,老年人口比重迅速增加。在一个较短时间,中国一定比重的劳动力数量所支撑的老年人口数将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确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随着人口老化步伐加快,需要解决一素列与人口老化有关的人口问题,包括老年社会保障、老年健康、老年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这不能不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人口老化的同时,劳动力队伍的老化也应引起足够重视。199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年龄是34.09岁,现已上升到35.13岁。到2000年将达到36.10岁。随着人口老化程度加快,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还将继续升高,劳动力队伍将进一步老化。

劳动力队伍的老化,会对劳动力资源量带来消极影响。因为年轻劳动力比重小,相对不足,有使经济失去活力和生气的危险,并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五 人口城镇化步伐加快,但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近年来,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199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26.4%,目前这一比重已达到30%,城镇人口总数已接近4亿。1980年全国城市有223个,现在全国城市增加到576个。在人口城镇化步伐加快的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呈现严重滞后局面。一是多年的旧帐尚未还清,二是大量人口涌入又增加了新的问题。全国相当多数城市,道路交通功能不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缺水缺电、城市排水、污水处理能力差、城市垃圾和环境卫生亟待改善。虽然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进,但随着人们需求提高,以及人口大量拥入,在较长时间,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局面难以改变。

六 就业压力严重

由于人口众多,近年来中国城乡每年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人数在2000万以上;企业为了提高效率,大量富余人员将分流出来,重新寻找就业机会;由于收入的增长和存在巨大劳动力市场,城市自愿失业人数也在增加。这些因素汇合,中国目前就业压力严重。全国城镇失业率已达3%,全国城镇失业人数已达500多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量失业人数存在,是经济得以发展的条件。但在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失业率继续上升并超过警戒线,无疑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步伐和社会的稳定。

七 人口结构失衡对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

人口结构主要指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性别结构,由于生育率下降和持续低生育率结果,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发生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由于这种年龄结构的转变带有突发性,变化幅度较大,就有可能使人口年龄结构产生较大起伏,社会经济诸部门必须经常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仅以小学为例,由于学龄儿童骤然减少,一些小学就有可能停办。1993年,上海已出现人口负增长,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近年来生育率也降到较低水平。对人口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动应未雨绸缪,早作对策。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从总体上看仍属正常范围,但一些地区出生性别比升高现象不容忽视。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作了大量工作,但此类现象尚未完全杜绝。这有可能导致人口性别比的局部失衡,并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八 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受到制约

生活质量是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生活条件的综合反映。生活条件包括生活环境、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服务、文化娱乐、社会风尚、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等方面内容。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总是意味着生活质量也在提高。比如,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环境污染更为严重、交通更为拥挤、社会治安状况恶化,诸如此类的变化,只能归结为生活质量的降低。

当生活质量提高到一定阶段后,由于人口因素的存在,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就受到制约。例如,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空间需求增大,需要有更宽敞的住房、更多的人均绿地面积、更多的公共娱乐和体育场所,但由于人口众多,空间有限,这类需求就难以达到。再比如,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众多的人口无疑也是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以商业服务为例,由于人口众多且密集程度高,如果服务质量差,即使没有回头客,也能在商场上立住脚。

九 人口素质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一定时期的人口素质是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反映。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特别是人口健康素质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对迅速起飞的中国经济而言,目前的人口素质,特别是人口文化素质难以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在广大农村,文盲半文盲仍占较大比重,并仍在产生新的文盲。对许多成年人来说,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是困难的,但这些人却在承担建设的重任。他们现有的文化素质已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步伐的重要因素。

十 独生子女队伍的形成对整个社会心态的影响

中国自1980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以后,便形成了庞大的独生子女队伍。独生子女队伍的形成,家庭和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投资和其他物质条件,使孩子在体质、智力、潜能等方面得到充分发挥,但也形成了这支队伍与众不同的特点,并对现在和未来社会产生影响。例如,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份宠爱和期望过高以及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使一些孩子形成任性、自私、娇气、孤僻等毛病。当他们长大成人时,这些毛病就有可能影响社会,并对社会心态产生不良影响。现在的独生子女,今后将组织家庭,而这些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所生育的孩子,他们所面临的亲缘关系就要比现在简单得多,他们可能没有姑、姨、叔伯、舅,也没有姑表兄弟姐妹,这对亲缘关系的淡化也许有积极意义,并影响未来人际关系的建立。

标签:;  ;  ;  ;  ;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十个人口问题_人口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