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图像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论文_吴坤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图像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论文_吴坤

湘潭市中医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CT检查和图像特征分析以及对于疾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了2010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接收的85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尤其是CT影像学图像特征,如病灶的密度特征、边缘特征、病灶的位置与形态等。结果 肺癌发病部位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右肺47例(上叶27例、中叶11例、下叶9例)和左肺38例(上叶24例、下叶 14例)。CT诊断的准确率为97.40%,漏诊率为2.60%。CT图像具有分叶特征,病灶轮廓呈花瓣样、不规则;毛刺特征,病灶轮廓呈放射状排列、周围有短细线影;80例患者有20例存在空气支气管特征,18例肿瘤肿块内部出现了磨玻璃样改变,11例有空泡特征,7例有钙化特征。结论 对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病灶位置、病灶形态、边缘形态,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早期周围型肺癌;CT图像特征分析;临床意义

如今,世界各国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周围型肺癌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肺癌类型,其一般发生在细支气管以上、肺段支气管以下,主要是因为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癌变并逐渐对周围肺组织浸润,从而导致结缔组织增生。目前,CT检查和图像特征分析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首选方法,并且为医生的后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接收的85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31-75岁,平均51.5岁。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同程度胸部不适、伴咳嗽、血痰。其中4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8例鳞癌、17例腺癌、3例透明细胞癌、1例小细胞癌、1例类癌。

1.2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双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主要有CT平扫和增强扫描两种。扫描的设定参数为:层厚8mm、层间距8mm、矩阵1024×1024、螺距为12/8,扫描的主要范围:从肺尖逐渐到膈面。然后还需要在病灶位置进行局部薄层扫描,其螺距为2/4,厚度为1.0mm-2.5mm。将100ml非离子造影剂通过肘静脉进行注射,然后给予多期增强扫描。除此之外,还要将本次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或手术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2.结果

2.1肺癌发病部位

对所有肺癌患者进行CT检查和图像特征分析后发现,其发病部位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右肺47例(上叶27例、中叶11例、下叶9例)和左肺38例(上叶24例、下叶 14例)。在CT诊断的基础上又与病理或手术检查相结合,结果发现周围型肺癌80例,而CT 诊断为77例,其中有75例患者在上述两个方法中均被检测出。即CT诊断的准确率为97.40%,漏诊率为2.60%。

2.2CT图像特征

所有80例患者通过CT 及病理或手术检查诊断最终被确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其CT图像具有分叶特征,病灶轮廓呈花瓣样、不规则,该类患者共有71例,占88.75%;CT图像具有毛刺特征,病灶轮廓呈放射状排列、周围有短细线影,该类患者共有58例,占72.50%;80例患者有20例存在空气支气管特征,18例肿瘤肿块内部出现了磨玻璃样改变,11例有空泡特征,7例有钙化特征。

3.讨论

早期周围型肺癌属于肺癌中比较严重的疾病种类,其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肺内肿块或结节,而且在部分肿块内又会出现坏死或瘢痕,坏死组织会逐渐液化并通过支气管排出随后形成空洞,对于空洞比较大的患者又被称为空洞型肺癌。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少,有些患者甚至不存在任何临床表现,并且痰检阳性率低。普通X线检查能够发现病变的具体位置,但是组织结构重叠,密度分辨率差,很难观察细微结构,对心、肺尖、肋膈角等相对比较隐蔽的部位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容易出现误诊、漏诊,最终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与普通X线检查相比,CT检查属于体层摄影,具有密度分辨率高、无组织结构重叠等特点,对于更小的结节病变及肺内结节的变化,也能够准确的定位,提高了疾病的确诊率。

本次研究中在CT诊断的基础上又与病理或手术检查相结合,结果发现周围型肺癌80例,而CT 诊断为77例,其中有75例患者在上述两个方法中均被检测出。即CT诊断的准确率为97.40%,从而说明CT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在进行周围型肺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与错构瘤、转移瘤、球形肺炎及结核球等病变相鉴别,这些病灶的主要特点是肺内孤立结节、周围常见卫星灶、结核球边缘较光滑仅有浅分叶、靠近边缘的弧形钙化、内部常见弥散小钙化点。CT增强扫描后仅轻度强化或无强化,球形肺炎多发于肺野外围及背侧肺段,病灶密度不均匀,周围无卫星灶,病变边缘大多晕征、模糊,同时还可能伴随长且柔软的毛刺,并且他们是均匀分布的。转移瘤一般具有原发瘤史,且边缘较光整,一般为多发结节无明显毛刺、分叶、毛玻璃征、胸膜凹陷征和空气支气管征。

综上所述,对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实施CT扫描检查及图像特征分析,不仅可以准确判定病灶位置、病灶的形态、边缘形态、内部结构、密度特征等,而且还能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启云.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图像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6(9):75-76.

[2]刘五嵩,王庆兵,郭玉芳.64排CT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3):175-176.

[3]鲍敏红.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及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25):66-67.

[4]牟坚,吴先龙.周围型肺癌CT图像特征的临床观察——附100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2,9(15):94-95.

[5]张定均.周围型肺癌100例CT图像特征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5(6):114-115.

[6]周存凉.82例周围型肺癌的CT图像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4(23):55-56.

论文作者:吴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图像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论文_吴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