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论文_王术芳

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论文_王术芳

【摘 要】 随着教育体系的变革,如何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就成了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需重点思考的问题。对于数学课堂而言,变式教学是一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多变的问题进行思考,发现其"不变"的本质,继而对变化规律进行探究的教学方法就称之为数学变式教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8-092-02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变式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形式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数学教学,使学生理解知识仅仅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一、运用变式教学的意义

1.运用变式教学,可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就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使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激发。运用变式教学,可达到一题多用的目的,使数学知识更具创新性以及趣味性。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就可得到有效调动,他们也会更乐意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

2.运用变式教学,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一般来说,发散思维的一大内在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广阔性。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运用变式教学,可达到一题多变的练习效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大。在多次实题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轻松地学到了更多的数学知识,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另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难点,数学教师需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练习题进行精心设计,旨在使题目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这样一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得到了有效培养,而经过一系列的拓展训练,他们的思维广度也得到了提升。由此可见,变式教学的合理运用可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运用变式教学,使学生思维的深度得到培养。通过保持问题的本质,而对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巧妙变化,最终使学生透过现象对问题的内在特点以及规律进行发掘就是变式教学运用的目的。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运用变式教学,可使学生从一个全面而独特的视觉去看待问题,进而掌握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另外,巧妙地运用变式教学,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突破思维僵局,懂得从深层次去分析问题。

4.运用变式教学,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在数学教学课堂上,针对一个难点,数学教师可积极对类比、特殊化、联想以及一般化等思维方法进行合理运用,对问题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模式,对问题的内在本质做出发现。另外,数学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思维的心理定势进行克服和改变,在进中求通,最终获得创新思维能力。

二、变式教学的教学原则

1.要有针对性

每一门学科通常都有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数学学科也不例外。针对不同的课时要求,运用不同的变式教学。通常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多的是"概念"和"习题"的变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授课对于学生而言,需要接受新的概念,一个新的概念产生,如何能够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这就需要老师结合学生对新的概念的实际掌握情况,在不改变概念本质的情况下,通过变换概念条件以达到本节授课的目的。习题的变式通常在习题课上进行。以本章节的主要学习内容为主线,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复习课上的变式就需要我们横向和纵向贯穿,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适用性

原则在数学课堂进行变式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当前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调整。难易程度要掌握到恰到好处。变得过于简单,对学生而言是重复学习,不能达到变式的效果。变得太难,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适得其反。这个尺寸如何拿捏,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一种考验。

3.学生参与

所有的变式教学不能由老师一个人来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也参与到"变"的过程中来。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老师一个人的思维毕竟有限,变题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一味地让老师变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学生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所要学的知识。

三、变式教学策略

1.变换命题条件或者结论

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需要判断函数在指定区间内的单调性。例如:Y=x ∈(0,+∞)可以变式为:y=x ∈(-∞,0)还可以变式为:y=x 去掉后面的条件,此时再来看此函数的单调性,经过对比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函数已经不具有单调性可言。如此这般通过变换条件和结论,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

2.将特殊条件普通化

有些命题条件比较特殊,同时也并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将特殊的条件转变为普通条件,这种由特殊到普通的变换,符合我们一般的认识规律,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容易接受。

3.跟生活实际联系

数学教学中,命题往往都比较抽象。如果能够将数学中的问题与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由抽象到现实,理解起来就容易很多了。当然这也需要老师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行。老师见多识广,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生活中可能涉及的数学问题融入到课本中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生才能学的更有趣,掌握的更牢固。

总之,变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变式教学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老师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老师也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自己要先深刻认识变式教学这种模式,然后才能对广大学生因材施教。并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一步步完善变式教学模式,以达到最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让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为将来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小利.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方法探讨.《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4.12

[2]赖秀芬.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运用.《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5.07

论文作者:王术芳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论文_王术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