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永恒--“圣经”对西方文学题材的影响_文学论文

“上帝”的永恒--“圣经”对西方文学题材的影响_文学论文

“上帝”永存——《圣经》对西方文学题材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圣经论文,题材论文,上帝论文,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07)02-0055-02

一、《圣经》内容概述

《圣经》是基督教的教义,也是基督教文化的支柱。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旧约全书》本来是犹太教经典,为基督教所继承。全书共39卷,分成四部分:(1)古经。共5卷,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相传为摩西所作,通称“摩西五经”,主要讲述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以及古代以色列人的传说、法典和教规等。(2)历史。共12卷,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撒母耳记》(上、下)、《列王记》(上、下)等,主要讲述以色列民族形成与兴衰的历史。(3)文苑。共5卷,包括《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内容大多是有关宗教的哲理、格言、诗歌和其他艺术作品。(4)预言。指的主要是先知书,共17卷,由17位先知写成,主要包括《以赛亚书》、《耶利米书》、《耶利米哀歌》、《以西结书》、《但以理书》等,讲述先知对人类的预言。

《新约全书》共27卷,篇幅只有引《旧约全书》的1/3,但内容相当丰富。全书共分为四部分:(1)《福音书》。由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四人写成,通称《四福音书》,主要讲述耶稣基督的生平和传说。(2)《使徒行传》。从耶稣升天后不久写起,直到保罗在罗马传教为止,叙述30余年的福音传播史。其作者就是写过《路加福音》的路加。(3)书信。包括使徒保罗致各地教会的13封书信以及其他人写的8封书信,共21封。“书信”和《使徒行传》都是以保罗为主角,实际上构成了保罗的传记。(4)《启示录》。是使徒约翰根据在拔摩岛上所见各种异象写下的记录,望穿时空,预言未来。

二、《圣经》的文学意义

《圣经》之所以能对西方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典籍,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典籍。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对希伯来民族早期社会生活的记录,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状况、自然地理风貌、民风民俗以及人们的价值取向。同时,它以神话的形式记载了人类对于宇宙万物的认知、对人类情感纬度的把握和对救赎英雄的崇拜。它也有着作为文学所具有的审美特性,完全具有了作为文学所应有的条件。《圣经》的文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民族性。《圣经》具有鲜明的民族,它形象地记载了希伯来民族的起源和发展,生动地展示了希伯来民族社会生活的历史。《出埃及记》中,记载了以色列人在埃及受埃及法老的压迫,后在摩西的带领下冲出埃及的历史。摩西面对埃及法老的追兵,借助耶和华的神力,用手杖打击尼罗河,尼罗河立即变成了血水,迫使追兵退却;当他们来到红海时,埃及法老的军队又追了上来,摩西甩动手杖,海水立即从中分开,露出一条旱道,以色列人顺利到达彼岸,而追兵却在摩西的手杖的搅拌下丧命。这一故事象征性地反映了以色列人在埃及的那段历史。它用诗的方式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进行了描述。

社会性。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圣经》是对希伯来早期社会生活的记录。《圣经》中的许多神话都是对人类认知宇宙的勾勒,“神话孕育了文学,文学又延伸了神话”。《伊甸园》神话就是反映希伯来人从野蛮走向文明开化的历史,这篇神话同时也说明了希伯来人取得文明的代价,是用生命、长生不老和乐园换来的。尽管代价是巨大的,但希伯来人仍然执著地追求知识、智慧,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在更广阔的空间展示人类的自觉意识,显示人类最初的对自我力量的肯定,表明认识自我、追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和应有的责任。

审美性。文学区别于哲学的真、伦理的善的重要表现就是它有自己的特殊对象——情感,在这个基础上,文学也就有了区别于哲学的求真、宗教伦理的求善,而又具有着自己的特殊目的——求美。因此审美也就成了判别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圣经》之所以具有文学的意义,是因为它有很多极富审美价值的作品。《圣经》中的《雅歌》是“圣经文学”中审美价值最高的部分,它描写了所罗门与牧羊女苏拉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中这样写道:“愿你用嘴唇吻我,/你的爱情比那甜美的酒更为芬芳。/你的名字如同那膏油的馨香,/天下哪个女子不爱得你如痴如狂?/愿你引导我,我快步跟你而去,/带我进你的内房。/我因你而欢喜快乐,/赞美你的爱情,胜似赞美美酒佳肴。……我亲爱的人,/你的双唇上有蜜的甘甜,/你的柔舌是奶之蜜,为我奉献。/我的心上人,/我的新娘,/是神秘的花园,/一座高墙紧锁的花园,/一座隐秘的泉。……”这首诗以优美的词句,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细腻地描写了男女恋人的美貌及彼此慕悦、相思、依恋及挚爱,体现了希伯来人对感官之美、生命之美的赞赏与推崇。

三、《圣经》对西方文学题材的影响

《圣经》为西方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自中古以来,《圣经》中的大量人物成了后来作家笔下不断演绎的主要形象,《圣经》中的故事也不断地被作家们加以化用,甚至连《圣经》中的地狱与天堂的背景也成为了作家们文学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许多题材在作家的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样的例子很多,这里仅从《圣经》中人物、故事、场景等几方面略举几例,阐释《圣经》对西方文学题材之影响,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1、借用《圣经》形象为题材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许多诗歌在题材上借用了《圣经》中的形象。普希金对《圣经》中的形象的借用并不是直接借用,他大多先作变通处理,采用间接借用的方式。其代表诗作《阿里昂》即是一例。《阿里昂》一诗中有两个形象:一个是“我”,即抒情主人公,这个形象源于传说中公元前7世纪希腊诗人阿里昂,这点诗歌的标题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另一形象是舵手,他与阿里昂的传说毫不相干,舵手的形象是来自《圣经》。《圣经·新约》中的《马可福音》第4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耶稣又在海边教训人,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里,众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当那天晚上,耶稣对门徒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门徒离开众人,耶酥仍在船上,他们就把他一同带去,也有别的船和他同行。忽然起了风暴,波浪打入船内,甚至船要满了水。耶稣在船尾上,枕着枕头睡觉。门徒叫醒了他,说:‘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耶稣醒了,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风就止住,大海也平静了。耶稣对他们说:‘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他们就大大地惧怕,彼此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阿里昂》中的舵手形象即从耶稣的形象变幻而来,不同的是耶稣能制服风雨,而舵手却与水手们一切覆亡了。

2、借用《圣经》故事为题材

拜伦的许多作品中有着浓郁的《圣经》氛围。他的作品中经常可见《圣经》中的故事。他的宗教剧《该隐》就直接以《圣经》故事为题材,引《旧约·创世纪》第4章有这样的记载: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后,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名该隐,次子名亚伯,该隐种田,亚伯牧羊。该隐用农产品给上帝献祭,亚伯献给上帝牛羊。上帝喜欢亚伯的供物而拒绝了该隐的供物。兄弟二人发生争执,该隐失手杀死亚伯。从此,在欧洲传统文化中,该隐便象征着骨肉相残的杀人犯。拜伦使用了这个故事的基本内容,却赋予它新的涵义。在拜伦笔下,该隐不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忌妒的小人,而是一个善于思考不甘做奴隶的叛逆者。后来,基督教宣称,人类始祖偷吃禁果,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犯下了“弥天大罪”,这“罪”遗传给子孙后代,称为“原罪”。人一生下来,在上帝面前就是“罪人”。对此拜伦通过该隐之口,大声疾呼:“在园内我又干了些什么?——我还没有出生。”在这里,该隐成了反抗精神专制、争取自由解放的叛逆者,拜伦借用了有关该隐的故事,却改变了该隐的形象。拜伦把基督教的善恶观念统统颠倒过来,反其意而用之,把上帝描写成专制的暴君,把该隐描绘成一个不甘屈服、敢于反抗的斗士,是为人类自由而献身的英雄。诗人在这里充分表达了他与封建专制与暴力势不两立的叛逆精神。

3、借用《圣经》场景为题材

按照《圣经》的说法,上帝在创造天堂之前,先造了地狱。地狱对于人具有极大的威慑性和规范性,使人不敢堕落。《圣经》说,世界有末日审判,每个人都是逃不掉的。但同时,《圣经》又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因为它还有个光辉四射的天堂,只要你按照上帝的意旨去做,死后就可以进入天堂。《圣经》中的地狱与天堂是魔鬼与上帝、天使等活动的场所,它后来也成了西方文学家们笔下经常出现的题材。但丁的《神曲》即取《圣经》中的地狱与天堂场景为自己作品中的故事背景,把神学思想作为最高的指导思想。《神曲》按照正统神学体系来构造,把地狱分为九层,天堂分为九重。凡是生前有罪的亡魂,都被罚在地狱中受刑,并且根据罪孽的大小安排在不同的层次。而生前为善、有德行的人在天堂里享福,天堂里境界庄严,充满欢乐和爱,是但丁理想中的天堂。但丁《神曲》中的地狱与天堂,同样也被作者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涵义:地狱是作家对现实的可怕写照,而天堂是人们所企求的理想境界。

四、结语

《圣经》作为文学性的作品,对西方文学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且迄今不减。《圣经》给文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驰骋想象的艺术天地,我们不应当把《圣经》仅仅看为宗教文献,而更应当将其当作一座文学宝库,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源泉。诚如歌德所言:“世界可以按它的步伐飞速前进,人类的科学可以向着最高的阶段发展,但都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圣经》的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圣经》的文学价值将会越来越多地被挖掘出来,《圣经》也终将成为人们打开西方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

[收稿日期]2006-12-18

标签:;  ;  ;  ;  ;  ;  ;  ;  ;  ;  

“上帝”的永恒--“圣经”对西方文学题材的影响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