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应用低剂量高浓度碘普罗胺对比剂肺动脉血管成像的可行性论文_丁培彬

丁培彬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凉山615000)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应用低剂量高浓度碘普罗胺对比剂在肺动脉血管成像中是否具有可行性。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CT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114例患者根据检查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50ml碘普罗胺(300mgI/ml)+70ml生理盐水,实验组采用70ml碘普罗胺(370mgI/ml)+20ml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肺动脉显示级别评分和肺动脉血管成像质量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均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应用低剂量高浓度碘普罗胺对比剂进行肺动脉血管成像可获得优于常规剂量、常规浓度碘普罗胺的成像效果,具有推广应用可行性。

【关键词】肺动脉血管成像;螺旋CT;碘普罗胺;成像质量

伴随着CT应用的日益广泛,肺动脉血管成像也逐渐成为临床诊断肺血管病变的常用方式。近年来,螺旋CT的扫描速度越来越快,在进行肺动脉血管成像时对对比剂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1]。如何在保障成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比剂应用危害值得进行探索。碘普罗胺为现阶段临床上应用的一种新型非离子型低渗性对比剂,适用于血管成像。本研究主要探讨该对比剂低剂量高浓度应用在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是否具有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CT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顺序先后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5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1:26,年龄35~73岁,平均(53.86±5.10)岁。实验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9:28,年龄33~73岁,平均(53.81±5.11)岁。对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均显示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均由我院放射科同一名医师进行,检查仪器为同一台(美国GE Optima 64排CT机),成像结果由我院放射科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进行判读。对比剂碘普罗胺药品信息:国药准字H10970416;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对照组肺动脉血管成像的对比剂应用方案为50ml碘普罗胺(300mgI/ml)+70ml生理盐水实验组肺动脉血管成像的对比剂应用方案70ml碘普罗胺(370mgI/ml)+20ml生理盐水。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为4ml/s,注射完成后6s开始扫描。

1.3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影像学资料的各级肺动脉显示情况及肺动脉血管成像质量。

肺动脉显示级别评分标准:评分范围为1~4分,资料显示肺动脉1及分支计1分,显示肺动脉2级分支计2分,显示肺动脉3级分支计3分,显示肺动脉4级分支计4分。

肺动脉血管成像质量评价标准:根据肺动脉具体显示情况进行优、良、可、差四级评价。肺动脉及肺动脉边缘均清晰显示判定为优;肺动脉清洗显示,但动脉边缘欠清晰判定为良;肺动脉及肺动脉边缘显示均欠清晰判定为可;肺动脉模糊显示,边缘呈锯齿状判定为差。

1.4数据处理

软件:SPSS 25.0;计数资料表述形式、差异检验分别采用n(%)、x2,计量资料表述形式、差异检验分别采用(±s)、t,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动脉显示级别比较

实验组肺动脉显示级别评分为(3.52±0.38)分,对照组肺动脉显示级别评分为(3.09±0.33)分,两组患者的该项评分比较t=6.450,P=0.000,存在统计学意义。

2.2肺动脉血管成像质量比较

两组肺动脉血管成像质量优良率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对比剂是医疗领域为增强影像学资料观察效果而注入受检者体内的化学制品,其合理应用是影像学检查获得满意成像效果的关键[2]。早期开展的研究已经证明对比剂的应用剂量、浓度不合理均可能导致成像效果不佳,且会引发相关不良反应[3]。肺部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肺动脉血管成像可以称之为金标准,但由于该种检查方式具有创伤性、操作复杂,不能反复进行,因此,确定肺动脉血管成像对比剂的合理应用剂量、浓度具有必要性[4]。

现阶段我国临床进行肺动脉血管成像常用的对比剂为碘普罗胺,为实现碘普罗胺在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合理应用,本研究探讨该对比剂低剂量高浓度应用是否具有可行性。由上文结果部分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影像学资料能够显示更多级别的肺动脉分支,成像质量更好。由此得出,碘普罗胺低剂量高浓度应用进行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具有可行性。分析原因可能为:螺旋CT扫描速度快,进行扫描时仅需保证对比剂对扫描点的追随,无需高剂量注射对比剂维持大面积扫描范围[5]。但对比剂应用剂量的减少会影响推进压力,而通过提高对比剂浓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碘普罗胺低剂量高浓度应用进行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能够获得优于常规剂量、常规浓度应用的成像效果,可作为现阶段我国临床进行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常用对比剂使用方案。

参考文献

[1]姚仲欣,解宝泉,张静华.低管电压和低剂量对比剂行256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8,21(06):596-599.

[2]方红,李相生,孟利民,等.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中降低静脉伪影的应用研究[J].空军医学杂志,2018,34(06):429-431+443.

[3]王伟,袁艺芳,罗敏,等.64排螺旋CT联合低管电压、低管电流和低对比剂浓度在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03):78-80.

[4]赵宁煊.原发性肝癌16排螺旋CT增强特点与对比剂的剂量、流速的相关性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0):52-53.

[5]王玉勇,侯蕾.分析低电压、低碘对比剂剂量应用于头颈CTA患者的临床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5):130-131.

论文作者:丁培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螺旋CT应用低剂量高浓度碘普罗胺对比剂肺动脉血管成像的可行性论文_丁培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