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地图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要: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都是贴近人们生活,方便人们外出或者工作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为了更加方便人们及时的获取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地图数据,地理信息生成以地图制图开始走向一体化的道路。但两者的结合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围绕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的一体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地理信息生成;地图制图;一体化
1.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概述
不管是地理信息生成系统还是地图制图都是整理和记录空间地理信息的手段和方法,两者在地理信息的整理和传输以及展示方面都有着相同的目的,但是也存在着这多的不同之处,因此两者在市场上有着不同需求。对于地理信息生成系统而言,它更加倾向于分析空间地理数据以及为人们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判断和决策。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都要立足于最新最全的GIS数据以及传统的各类地图信息汇总。从当前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的软件来看,他们的工作原理都是将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区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工作系统,分别管理不同的地理信息以及地图数据,虽然这样的数据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客户对于地理信息的需求,但不利于数据管理工作的效率性以及时效性。基于此,地理信息学者开始尝试建立一个一体化的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地图系统,主要致力于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问题同时并用;第二个问题就是集成地理信息大数据从而为地理信息与地图信息处理做好准备。
2.地理信息生成系统数据与地图制图数据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 1 不同之处
从地理信息生成系统的概念来看,它所反映的数据主要集中在空间地理实体位置、属性以及拓扑关系,而且其重心主要放在空间信息及其属性方面;地图制图突出的是空间数据的直观展示,从而通过点、线、面三种主要形式的结合来为人们呈现最直观、最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地图形式;而地图主要倾向于通过符号、标记等形式来传达不同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两者记录和展示空间数据的方式方法不同,但总体而言,地理信息生成系统传递的是完整的数据,而地图是立体、实体的空间数据。前者侧重于文字表达;后者侧重于几何展示。
2. 2 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的一体化而言,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在转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首先,将地图制图数据信息转化为地理信息生成数据时存在着要素不一致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地理信息生成系统主要包含语义、量度以及关系结构更方面的信息,这几方面分别代表不同的要素含义,也承担着不同的要素作用;其数据库也是针对于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相互关系而言的,所以要想将地图数据转化为地理信息生成系统的数据还需要调整要素的内容,是两者趋于一致;其次,当地理信息生成系统的数据转化为地图制图的数据时还未能实现两者的相互性。这主要是因为地理信息生成系统的数据具有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两种,间接数据的获取依赖于间接途径,其反映的内容也多为间接内容,在数据转化的过程中就无法立马生成准确的地图信息。除此之外,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来比较,就会发现地图信息的反映形式较地理信息生成而言更加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其包含的空间数据也更为全面和完整。因此,要想实现两者的同步转化,还需要解决数据的同步问题。
2.3解决措施
解决地理信息生成系统数据与地图制图数据在转换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是要在制图数据上下功夫,即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数据库的建立要同时满足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生成与地图制图的制作,因此,它的建立必须要同时满足三大要求:第一,要有明确且易于区分的标注;第二,要有准确的线化型对象;第三,要有对应的填充对象。这几种要求同时代表着数据库在建立过程中需要的全部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统一数据的不同分析结果,也可能是为了帮助绘图者在调动数据信息时能够更加易于理解与绘制,从而更好的为其选择制图工具。
3.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的一体化分析
3.1设计方案与设计模型的分析
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设计的方案是在着眼于地理信息应用的目的上进行的,通过将全部的基础性的地理信息进行汇总,而衍生出一系列的地图绘图所需要的制图信息,并在地理信息系统传达绘图信息的同时转化为相应的地理表现符号。具体而言,就是在设计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的过程中要给全部的地理信息一个整体的处理,使这些数据既能够满足地理信息的相关要求,也能符合地图制图的标准,从而能够更加适用于地理数据库的各种应用情况。
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的模型在设计时是为了涵盖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类别以及两者之间的种种关系等信息,从而能够更好的支撑地理信息软件的运行。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的模型主要有两个重要模型组成,即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型模型和地图制图数据模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模型主要是在收纳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基础性地理信息,例如地图绘制所需要的各种标注、形状等,再结合一定的数据编码信息使得各类数据信息都能得到良好的分析,从而形成该以分析为主要目的的软件模型。地图制图数据模型是在致力于更好的进行地图制图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制图信息生成规则库,进而发展为数据模型。这两种数据模型都是需要将地理要素进行分层并使之符号化的。
3.2地理要素的分层以及符号化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缺失制图信息可利用制图数据进行有效补偿,从而为地图制图数据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对制图数据进行补偿工作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未发生改变,数据库中的信息分类以及数据组织还是按照原有地理特征进行排列,可知制图数据补偿只是对地理数据的表现形式进行的一定的改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底层的基础数据库。所以,为了解决地图符号之间的覆盖关系问题,在制图过程中我们还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符号功能来进一步进行完善正常情况下,符号的叠加次序在制图中有着严格的规定,需根据注记、道路以及水系等多种元素自上而下进行叠加。在符号信息叠加的过程中,处理不当就可能会导致信息标注不明确的问题发生,例如诸多地方都会存在公路与铁路交叉建设的现象,或为公路在上铁路在下,或为铁路在上公路在下,稍有不慎就可能误导人们对这两种地理信息的认识。地图的准确性也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字段数值大小的区分,因此这就需要将一个字段到地理实体属性表中进行相应区分,如位于上层的字段数值越大,位于下层的字段数值越小,这样系统便可根据字段数值的大小进行相应的判断,从而自动调整数据覆盖的上下次序。在解决数据库制图数据缺乏与数据重复叠加覆盖等常见问题之后,我们还需要对要素的风格化进行一定操作,此时便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符号系统来使地图符号更加形象美观且易于识别。
4.结束语
总体而言,关于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这个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是要立足于地理信息数据以及一体化的方案设计和模型设计的基础上的,在设计方案与模型以及建立信息数据库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分析,并进行正确的信息标注,从而有效的减少地理信息数据重复与信息多余的现象发生,也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而得到有效提升,使得地理信息系统更加具有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肖计划, 刘海砚, 栾晓岩. 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概念模型研究[J]. 测绘工程, 2007, 16(6):5-8.
[2] 王殿坤, 王峰. GIS建库与地图制图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0, 33(1):100-103.
[3] 佚名. 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概念模型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8, 398(24):285-286.
论文作者:乌兰, 张斯日古楞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地理信息论文; 地图论文; 数据论文; 信息论文; 系统论文; 模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