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秦农142,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品种论文,小麦论文,高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秦农142是宝鸡市农科所于1994年以郑州8329/植87135-2-1-2-9杂交组合,于1999年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2005年8月通过国家和陕西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同时审定(国审麦2005014,陕审麦2005005)。
该品种属弱冬性,幼苗半直立,长势旺,叶长,下披,叶色青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强。旗叶细长,上冲。穗长方形,结实性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黑胚率低,外观商品性好。中早熟,较小偃22早熟2~3天。产量三要素协调,一般亩成穗39~42万、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37~42克、容重800克左右。耐旱、抗干热风、后期叶功能期长、落黄好。田间自然鉴定,高抗条锈病新小种,中抗叶枯病、中感纹枯病、抗病性明显优于小偃22。
秦农142高产、稳产,参加国家黄淮南片春水B组区试,2003~2004年度15点汇总,14点增产,平均亩产量522.6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4.56%,达显著水平。2004~2005年度14点汇总,13点增产,平均亩产量482.13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7.3%,达极显著水平。2004~2005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小麦生产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量450.5公斤,较对照小偃22增产6.2%,居参试品种第二位。2005年陕西省中肥组宝鸡点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0.83公斤,较小偃22增产15.38%,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该品种大田种植,具有500~600公斤的产量潜力。
秦农142品质优良,经农业部谷物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03克/升、蛋白质14.56%,湿面筋33.3%,沉降值36毫升,吸水率59.8%,形成时间4分钟,稳定时间5.6分钟,拉伸面积72平方厘米。测定结果表明,秦农142属中筋优质麦,适合于加工馒头,面条等食品。
栽培要点及适宜地区
黄淮南片冬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及山东菏泽等地中、高产水肥地中晚茬均可种植。陕西关中最适播期10月5日~15日,黄淮南片其他地区10月15日~25日,一般亩播量6~8公斤。重施基肥,亩施纯氮10~12.5公斤,五氧化二磷8~12公斤,结合冬春灌水,亩追施尿素5~8公斤。注意穗期搞好“一喷三防”。
联系电话:029-873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