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离校前的心理特征及指导_高校学生论文

大学生离校前的心理特征及指导_高校学生论文

高校学生离校前的心理特点及辅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校学生论文,心理特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4;G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5455(2002)02-0142-03

高校学生离校前的首要任务是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因此,学生们对所找的工作的满意度及他们找工作的情况,直接决定了他们这段时期的心理特点,而正确、客观地分析这些特点,并将之进行辅导和向正常的道路引导,对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围绕学生找工作这一影响因素,对学生离校前的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作初步的探讨。

一、离校前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1.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同学。对这部分人来说,不管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靠别的门路找到工作,他们都是幸远的。到了毕业前几个月的时间,他们缺少的不再是时间,而是如何来打发或利用剩下的时间。而他们打发时间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这正是他们不同心理状况的反映。

(1)及时行乐型。这部分人纯粹站在保守和消极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类人一般认为,无论怎样他们已经找到了工作,没什么顾忌了。以前有些还怕成绩不好而不敢太放纵,而这个时候他们认为应该“玩个够本”;另外也有些人认为,过不了多久将要走上工作岗位,那时候可就没时间玩了,应该趁着毕业前几个月的时间尽情放松。具有这两种心理的人在高校中较为普遍。他们基于上述的想法,想出了各种打发时间的方法,如打牌、下棋、看碟、上网、玩游戏、跳舞、谈恋爱、轮流请客、甚至睡懒觉等。每天将这些内容交叉在一起,生活倒也显得“丰富多采”,只可情那流金淌银的日子就这样在无声无息中虚度了。转眼到了7月份,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几个月是“白活”了。这种消极心理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几个月来的糜烂生活使他们无法适应初涉社会的辛苦,造成工作的被动;另一方面,这种心理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影响极坏,已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其三,这种心理对该级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和学风的建设破坏颇大,一些思想积极的学生往往受其影响而慢慢被同化。因此,高校思想工作者对此应予重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给予恰当的心理辅导加以及时制止。

(2)锻炼型。这种心理对高校学生来说是一种较为积极的心理。这部分人找到工作后,感到来自那种即将涉足社会的心理压力,担心他们大学几年学到的本领不够用。他们普遍会不断给自己敲警钟:工作那么重,难度又如此之高,假如不趁着这几个月的时间有的放矢地锻炼一些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将来必定很难适应。在近几年,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比较少,本人曾在2001年曾就所带毕业班作过问卷调查,在收回的133份问卷中,有这种锻炼心理的只有23人,占总数的17.3%。而据本人日常了解,具有锻炼心理的学生所采用的锻炼方式,也因他们专业和条件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方式。一般来说,师范生所做的锻炼方式是利用这段时间提早备课,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助于教学的相关资料。而非师范生则不同,他们一般会考虑工作后可能会用到那方面的知识,有的放矢地去学习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习较为薄弱的环节,这一点对理科学生来说尤为突出,一些有条件的同学还争取提前到工作单位中实习,想在工作前熟悉工作环境等等。对于这一部分人,我们认为,他们的心理素质一般较高,采取的方法也较为积极,应加以提倡,推广到广大同学中去。

(3)无所适从型。这种人的心理是多变,易受人影响。由于他们在以前的学习生活都是被动的,如读高中是为了考上大学,读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等。一旦他们找到了一份较为合适的工作。他们突然间会觉得不知做什么才好,心理上处于一种空虚、无所寄托的状态。这种人在高校学生亦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由于这类人的心理是被动而多变的,因此很容易受上述两种心理特点的学生所影响,因此,应重点做好这类人的辅导工作。

(4)惶恐型。有这种心理的人,他们的人生观是较为积极的,但是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不高。他们找到较合适的工作后,会惶惶不可终日,老是担心自己没办法胜任未来的工作,而且由于他们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不高,因此导致他们不可能很快想到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以达到未来工作的要求。这类学生也会被动地转化,假如他们的压力太大而得不到思想工作者的帮助,他们可能会崩溃而采取消极的处理方式,即与第一种心理特点的同学“及时行乐”相类似;假如这类人能加以辅导而消除他们心理上不必要的惶恐,他们则会向第二种心理特点的同学转化。

(5)自责型。普遍的同学在离校前都会这样一种想法,他们一方面感到大学生活快要结束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回忆大学生活所做的事情时,感到一种毫无建树的空虚感,继而会产生一种后悔心理。这种心理极为普遍,这可能是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后习惯性的总结想法,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心理无论是“及时行乐”型还是“锻炼”型都有一些,应予合理引导。

2.还没落实工作单位的同学。主要有几个种类型:

(1)自弃型。在找不到工作的人当中,这类人是最为消极的,应引起思想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是,就我这种水平和能力,也不会有单位要的,再努力也是白废工夫,倒不如趁这个时候尽情地玩一玩。他们会感到“天下之大,竟没我容身之处”的痛苦。由于有了这种想法,尽管他们整天处于一种忧伤的情绪中,但仍然我行我素,不管将来的命运如何,只是与那些找到工作单位的同学一起打牌、下棋、玩游戏等等,打发时间。这类人虽然在没找到工作的人当中占的比例不高,但无论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其他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都造成极不良影响,因此,应重点做好这类人的心理辅导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

(2)被动型。这类人也是属于消极的人群。他们在找工作过程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他们认为找工作主动出击也不一定有效,“合则来,不合则散”,认为找工作搞得太麻烦没有必要。因此,他们也不主动计划,而是被动的有用人单位招聘就去面试,平时则装作没事似的与那些已找到工作的同学一起打牌,玩游戏、消磨时间。这类人在学生中也较为普遍。但这类学生还好没有对自己丧失信心,因此应加以引导,并帮其制订找工作的计划。

(3)不甘认输型。这部分人虽说工作还没着落,但还没有丧失信心,总是不断出击,愈败愈战。他们对生活还是满怀希望的,也不甘心那么快就认输。但这是一个出问题较多的人群,情况也较为复杂,思想工作者在进行心理辅导时侧重也应不同。找不到工作有几种原因,要么是定位不准,对自己估计过高,要么是没有开辟更多的门径去找,假如这样,就算愈败愈战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类人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对自己定位不准,又没有认真反省、总结。因而,他们找工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如何引导他们对自身进行更为准确的定位,引导他们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拓宽就业门路是思想工作者在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时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4)自卑型。这类人一般心理素质较为脆弱,他们在经受一些找工作的挫败之后,就灰心起来,认为自己不行。就算还会找工作,但积极性明显不如初期。这类人由于心理极为脆弱,因此较易失去信心。对比前几种的悲观失望,这类人更易因挫折而对生活丧失信心,那问题就大了,有的甚至有自杀倾向。因而,思想工作者做好这部分人的心理辅导,帮他们做好人生定位,重树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思想工作者做好心理辅导的方法

针对高校学生离校前的心理情况,必须对症下药采用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

1.进行政治、时事教育。这看起来似乎与心理辅导无关,但实际上联系紧密。在学生即将毕业之际,让一部分表现积极、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进入党校学习,进行马列主义教育,无疑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确定正确的生活态度。以一个人影响一批人,以点带面,这种作用是不可小视的。笔者所带的比业班学生,今年经考核合格入党的有9人,这些人分布在不同的宿舍和小组,因而,影响面还是很广的,效果也很明显。时事的教育同样重要,这有利于他们开阔眼界,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更好地把握世界和前途。

2.举办不同类型的讲座。针对前面所说的不同类型,举办各种有针对性的讲座,无疑是十分有效的。例如针对“及时行乐型”的学生,可以请深谙社会发展趋势的人士来举办讲座,让这些学生能有所警醒,加强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不至于荒废时日。今年我们就曾邀请过两位通过自己创业而取得非凡成果的中年企业家来给毕业班学生举行讲座,解决了部分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的许多疑问,坚定了他们的创业思想,效果显著。而对消极类型的学生也尽可能举办各种有针对性的讲座,让他们对自己有重新的认识和更为准确的定位,同时提供给他们一些找工作的方法,对找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予以解答,甚至提供可行性的帮助。讲座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对学生有益,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通过邀请几名已经工作几年的师兄师姐回校座谈,让他们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找工作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心态的调整等与毕业生交流,既解释疑惑、鼓舞精神,又为毕业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门路。

3.针对不同心理类型,个别谈心。这是一个要求有耐心的心理辅导方式。思想工作者如果能从为学生办实事、全心为学生服务着眼,应该可以做到这一点。不同的学生遇到的问题不同,个人面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也不一样,有的偏激,有的公允。特别是那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思想工作者如果不深入他们中间,作他们的知心朋友则很难知道他们的心理,也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应该看到,当前高校学生的素质整体上是过硬的,无论是专业方面还是在承受社会压力方面。但作为思想工作者,还需要照顾那一部分找工尚有困难的学生,争取让他们尽早找到工作,同时也让其他毕业生能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最后几个月的大学生活。思想工作者应抱着“站好最后一班岗”的精神态度,切实做好高校学生离校前的心理辅导。

标签:;  ;  ;  

大学生离校前的心理特征及指导_高校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