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各阶段情报需求的内容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研究论文,情报论文,特征论文,阶段论文,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在科学研究的不同阶段,情报需求具有各自的主要内容特征,分别表现为前沿性、事实性、基础性、规律性和全面性。围绕这些特征有针对性地主动开展情报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科学研究的情报需求,促进科学的进步。
关键词 科学研究 情报需求 内容特征
1科学研究与情报需求
科学研究是在继承前人或别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创造的探索性工作。科学情报,既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又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它渗透到科研活动的每一个要素之中,并作用于科研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情报获取、积累、整理、加工和交流的过程。情报需求的满足是科学研究成功的重要条件。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情报需求是以科学研究需要而产生的。只要需要,随时都可能产生需求,并不局限于科学研究的某一阶段,也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各个学科特点不一,科研人员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有许多差异,使科学研究不可能按照同一个模式或程序进行,其情报需求也千变万化。但是,根据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将科学研究分为几个阶段,并按照各阶段的特点分析其情报需求的主要内容特征,还是能够找出其中的一些规律的。本文试图通过这种分析,为情报服务提供依据,使其在为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过程中更为主动,以更好地满足科学研究的情报需求。
2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情报需求
2.1科学研究选题阶段的情报需求
正确的选题是通向成功的基石。在科学研究的选题阶段,需要最关键的,质量最高的情报,以使科学研究的题目能够建立在社会需要和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符合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实际,为科学研究的成功奠定基础。
每门科学都有自己不断变化着的前沿性课题。1897年,居里夫人(M.S.Curie,1852-1908)完成了一篇钢铁磁化作用方面的论文,取得了双硕士学位。为了考博士学位,她必须选一个新的研究题目。居里夫人仔细阅读了物理学方面最近的出版物以后,注意到贝克勒耳(H·Becquerel,1867-1934)1896年发现铀盐放射性现象的实验报告,认为研究放射性物质是一个绝好的课题,当时还很少有人研究。于是,居里夫人不顾家务的艰辛(当时她刚刚有一个小女儿),毅然选定了自己的新目标,为现代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学科前沿情报是科学研究选题情报需求的主要内容特征,它指引科研人员沿着学科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由已知不断向未知延伸知识,使科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很高的层次和价值,走在科学发展的前列。
科学研究选题阶段的情报需求,除学科前沿情报外,还包括有关课题的相关学科情报、社会需要程度情报、课题研究可行性情报等等。科研人员在对这些情报认真分析之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选定适合于自己的研究课题。在选定的课题着手研究之前,一般都要进行评审,由专家对课题进行系统论证和综合评价。论证和评价的重点是科学研究的价值。因此,评审过程情报需求的主要内容特征仍然是学科前沿情报。对于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重要课题,还必须经过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的查新检索,用世界范围的学科前沿情报来证实选题的创造性。
2.2提出科学假说阶段的情报需求
在科学研究课题选定之后,科研人员要在大量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这时,需要依据获得的情报进行推测性的解释或猜想,提出假说,以便根据这些假说,设计科学实验进行深入研究,逐步验证和修改假说,直至达到预定目的,找出事物的本质性规律,上升为正确的理论。
假说具有推测的性质,假说是否合理只能依据科学实践的检验。所以,在提出科学假说的时候,必须依据真实的事实情报,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体现出人类洞查自然的能力。假说必须是有根据的推测。例如,1932年发现了中子,没过多久,在天文学的研究中,就提出了中子星的假说,即认为存在一种质量与太阳差不多而直径仅有几十公里的致密星体。这个预言就是完全以受过实验检验的物理规律为依据的。1967年在天文观测时无意中发现了脉冲星,随后证实它就是一种中子星。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科学研究活动的进程,是从收集感性认识的事实材料开始,然后到达理性的思维,揭露出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假说是理性思维的一种形式,也是从认识个别的事实导致认识现象之间规律性的途径。因此,提出科学假说情报需求的主要内容特征是事实性情报,真实性要求很高。事实性情报,大多是感性认识,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经过理性思维,找出可能是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形成假说。事实性情报的真实程度直接影响着科学假说的成立,从而影响科学研究的成败,至少也影响科学研究的进度。
2.3科学实验与观测阶段的情报需求
科学实验和科学观测是发现科学真理的基础,又是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科学研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程序之一。其情报需求的主要内容特征是大量的基础性情报。围绕着科学研究课题,广泛地搜集有关基础情报,特别是相关的实验和观测数据,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提供必要的参照和参考依据。从情报学观点来分析科学实验,可以认为科学实验就是从人为地发生于实验条件下的现象中获得情报,而在不便进行实验的领域里,则从自然发生现象的观测中获得情报,通过这些情报来为科学假说提供论证,验证科学假说。因此,科学实验与观测需要提供相关的基础性情报,特别是有关的实验数据和观测数据,以此作为科学实验与观测的参考和借鉴,设计出符合实际的实验和观测方案。
2.4科学论文写作阶段的情报需求
科研人员在基本完成课题以后,要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科学论文,以此作为科学研究工作的总结,并把研究的成果公布出来,便于其他科研人员参考,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通过科学实验与观测,科研人员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数据,为课题的创造性奠定了基础。在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科学论文的时候,仅有实验和观测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课题理论学术资料、历史发展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以使论证更具说服力。所以,这个阶段情报需求的主要内容特征是全面性。
全面的情报需求涉及科研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与课题有关的重要著作和重要论文,以及事实情报、基础情报、相关学科情报、名词情报等等。通过这些情报的吸收,可以勾划出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反映出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论证好课题成果的科学创造,体现出课题研究的价值。
3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情报需求
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种社会现象,其研究方式方法在与自然科学研究方式方法基本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其情报需求的主要内容特征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同。
3.1社会科学研究选题阶段的情报需求
与自然科学研究相同,社会科学研究选题情报需求的主要内容特征是学科的前沿性情报,以使选题能够在大量掌握学科前沿情报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科学研究的创造性。
3.2社会科学研究构思的情报需求
社会科学研究的构思相当于科学假想的提出,科学研究的创造性在此表现得最为充分。要保证科学假想的实现,就须使其建立在事实性情报的基础上。而社会科学研究的构思,则主要从学科的规律性出发,其情报需求的主要内容特点是规律性情报,情报的学术价值表现得较为突出。
社会科学的研究难以进行实验结果的重复验证,因此,思想学派大量存在,不同学派对立现象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研究的成果是否具有较强的科学规律性,是否经得起实验的检验,就成为社会科学研究评判的标准。有专家认为在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比较方便的方法是把历史现象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划出一个粗线条的轮廓,以便从现象的历史联系中去探索其逻辑联系。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社会科学研究的创造性构思,主要表现为从理论、历史、发展、实践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和比较中发现规律,并遵循规律进行课题的论证。因此,在这个阶段,需要大量有关课题规律性的情报。
3.3社会科学研究中收集情报资料的重要性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收集情报资料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在科研劳动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的达到全部科研劳动量的百分之七、八十。收集情报资料是社会科学研究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有经验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在确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以后,就开始注意收集专业方向范围内的情报资料。科学家对学科领域内的核心期刊,都有连续阅读的习惯。随时做文摘笔记一直是科学研究提倡的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中收集情报资料阶段的目的主要是为课题的构思提供论证的依据,这与自然科学研究中科学实验与观测的目的是为科学假说提供论证依据相类似。社会科学研究的某些领域也用实验或调查的方法取得第一手数据,为课题论证提供依据。但社会科学研究是通过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综合,来为课题论证提供依据的。所以,社会科学研究在收集情报资料的需求上,更强调其全面性。在理论研究中,经常引用别人的近似理论作为自己论证的支持。在课题构思以后,则偏重于基础性情报,着重考虑课题论证的需要。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首先注意那些还未经加工的、直接取自于社会实际的情报,经常深入参与其研究对象的活动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统计资料的需求非常强烈,并跨学科需求情报资料,只有广征博引,才能比较对照,去伪存真,使论证更为科学。
3.4社会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的情报需求
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写作也就是课题构思论证的过程,慎密周到、不疏不漏是基本要求。即使对课题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论证材料不充分的情况,严重时,还会涉及论文提纲的修改,涉及课题构思的修正。理论性较强的社会科学论文,写作进程与构思、资料收集交叉进行,按照课题内容循次逐步完成,从而使情报需求贯穿始终。补充课题研究中不足的情报,是科学研究论文写作情报需求的主要内容特征,涉及到课题情报的各个方面。
4 科学研究情报需求的满足
4.1科学研究情报需求的满足途径
科学研究人员一般都具有较完备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熟练的实际工作能力,因而也具有较高的情报利用能力。在科研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他们按照课题研究特有的思维路线寻找情报,也从情报的获取过程中扩展自己的思维,从情报中汲取灵感,寻找机遇,表现出科学研究的创造性。他们把获取情报的过程看作是学习的过程、掌握的过程、提高的过程,他们非常乐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情报。
有资料显示,科学研究人员大量地通过非正式交流获取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情报。非正式交流是指情报生产者和利用者个人之间直接进行的情报传递,如直接交谈、参加学术会议、参观同行的实验室和科学技术展览、书信交流以及成果发表前的准备工作等等。非正式交流过程基本上由科研人员自己去完成,带有明显的个体性质,不能与科研工作本身分开,也不能由别人代劳。这是由于科学研究必须走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创造性情报(其中包括还不成熟的思路和想法)大量地存在于同行的共同探索之中,而汲取这些情报也需要具备极强的专业知识。
正式交流过程指通过科学文献系统的情报交流。在科学研究情报需求的满足过程中,这种方式提供大量事实性、基础性、规律性的情报,也提供学科发展前沿性的情报,是科学研究情报需求得到全面性满足的基本保障。在大力发展科学情报非正式交流的同时,决不可以轻视正式交流渠道的情报服务,而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优越技术条件。加大科学情报的采集储存加工整序综合的力度,充分发挥现代情报服务“全、新、快”的特点,更好地满足大量涌现的科学研究情报需求。
4.2科学研究中情报需求的满足重点
针对科学研究各个阶段情报需求的主要内容特征,情报服务要围绕科学研究课题的需要重点收集和提供前沿性、事实性、基础性、规律性的情报,进而保证全面性的情报提供。
4.2.1前沿性情报是科学研究情报中质量最高的情报,搜集和提供的难度较大。前沿性情报大量发表于专业核心期刊,并大量存在于零次文献之中。因此,情报服务人员也要和科研人员一样,对于与服务课题有关的专业核心期刊以及研究报告、会议论文等予以极大的关注,及时向科研人员提供与课题有关的动态情报,当好科研人员的耳目。
4.2.2事实性情报和基础性情报广泛存在于各种文献之中,收集面宽,劳动量大,情报服务人员在搜寻这类情报时优势明显。在充分了解科学研究意图之后,可以运用多种检索方法和策略,通过书目文献和网络检索,快捷方便地向科研人员提供有关以按照科研人员的要求,对搜寻到的情报进行分析加工整理,形成专题目录、综述或情报调研报告,方便科研人员使用。
4.2.3在规律性情报中学术专著以其学术理论的成熟占有特殊地位,而学术期刊却有其“新”的优势。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预测并存于规律性情报之中。规律的发现需要总结历史和回顾过去,所以在规律性情报的需求中,历史文献的情报需求相对重要一些。在大量的历史文献中发现科学研究课题所需要的情报比较困难,需要在情报服务的过程中逐步深入,不辞辛劳地去发掘。
4.2.4围绕着科学研究课题提供全面的情报保障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在“信息时代”尤其如此。科学研究情报需求的全面性包括专业领域范围内的情报需求,也包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专业领域范围外的情报需求。因此,深入到科研课题之中,跟随课题研究的需要,随时提供有关的情报服务,及时满足科研课题的情报需求,是高层次科学研究情报服务的基本要求。定题服务、跟踪服务、专题情报调研等,都是满足科学研究情报需求的有效方法。情报服务人员作为课题组的一个成员,直接加入到科研课题的研究中去,更能保证科研课题情报需求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