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创伤急救护理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陈晓娇

(三门县医疗急救中心;浙江台州3171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创伤急救护理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严重创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运用综合创伤急救护理进行有效干预救治,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急诊救治病例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致残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后发现,综合创伤急救护理能明显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并且能够更有效的把握救治机会,明显的降低有效救治时间。结论:综合创伤急救护理模式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快速、便捷的抢救与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严重创伤;综合创伤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一般是由于高能量的损伤造成,如高处坠落、重物压砸、车祸、锐利器物刺伤等,对患者全身脏器功能损伤较大,一般病情严重、变化较快,病死率较高[1]。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意外事故引起的创伤日趋增多,全球每年因为各类突发事件死伤的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2]。过去对严重创伤的急救采取分科会诊、分科救治模式,常因为顾此失彼、重专科轻整体、频繁会诊而耽误最佳抢救时机,最终影响救治效果[3]。目前我院主要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有效救治,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生存率。与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相匹配的综合急救护理模式应运而生,极大地提高抢救的生存率。

7.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严重创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急诊救治病例60例作为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排除其他基础疾病等影响因素,两组均主要为交通事故伤、打架斗殴伤、高空坠落伤及爆炸复合伤等患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为25-54分。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史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采用常规创伤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护理。

1.2 方法[4]

1.2.1 常规创伤急救护理

患者入院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处置或术前准备,送入综合性手术室抢救或病房住院。

1.2.2 综合创伤急救护理

当患者受伤入院后,第一时间送入急诊科室并严密监察病情,尽量避免搬动患者。若需搬运,过程中应使用布带等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以免加重出血及损伤程度。

1.2.2.1 快速伤情评估

按照ABBCS方法进行检查,具体做法为:检查气道有无堵塞;监测呼吸的频率和幅度;观察是否有出血部位;监测脉搏血压;确定患者意识感知觉。并且需要及时发现一些致命伤,进行优先处理。确保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配合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抽好配血标本和各项检验标本;动态监测生命体征;紧急控制出血,协助医生进行简单的包扎固定。

1.2.2.2 快速成立急救护理小组

由经过培训的急诊专业护士担任组长,下设抢救护士3名,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根据病情需要实施急救工作。护理小组组长负责指导小组护理工作,协调与其他科室的关系,确保各环节能发挥最大功效。1名抢救护士协助医生管理好气道,如气管插管、吸痰、吸氧等;1名护士负责建立静脉通道、采集各种标本和静脉给药、术前准备;1名护士负责患者的各种监护,并协助医生对开放性损伤患者进行简单的包扎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出血量等指标基本恢复平稳的时间。综合分析有效救治时间,评定救治效果。有效救治时间:从患者来诊至手术完毕或抢救完毕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时间。治愈:患者完全康复出院,生理功能恢复;好转:患者经治疗后基本康复,遗留后遗症;未愈:患者经手术或抢救后疗效不佳,家属放弃抢救自动出院;无效:抢救过程中死亡。有效率=(治愈+好转)*100%/病例数;致残率=(好转+未愈)*100%/病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6. 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差 ( ±SD) 表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 结果

2.1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死亡3例,有效抢救率为88.33%,对照组患者死亡15例,有效抢救率为66.67%,观察组的有效抢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9. 讨论

严重外科创伤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有着逐年增高的趋势,大部分患者是由于交通事故、工程事故等造成的。严重外科创伤患者常为多发伤、高动能创伤,对机体造成很大的损伤,影响组织器官机能[5]。创伤的死亡具有3个高峰时间:伤后数分钟内为第1死亡高峰,约占死亡人数的50%,死亡原因多为严重的脑或脑干损伤、大出血等;伤后6-8h内为第2死亡高峰,约占死亡人数的30%,死亡原因主要为颅内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等;伤后数天至数周为第3死亡高峰,约占死亡人数的20%,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6-7]。

急救措施目前认为黄金1h的救治方法直接决定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以往我们采取的传统救治模式是由急诊医师接诊,通知专科医师进行会诊并确定是否实施手术,既容易出现职责的混乱,更容易出现配合不到位,延误患者最佳手术时机,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性的评定,造成漏诊或者误诊的发生[8]。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应用可以提高抢救效率,避免了因会诊延误治疗时机,同时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多学科协力合作,避免各自为战;同时多学科的融合也解决了急诊人员知识单一的缺点,提升了急救的综合能力[9]。

随着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发展应运而生的综合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出现,要求护士能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做到正确评估、果断处置,为患者赢得抢救的“黄金时间”同时人员分工科学化使抢救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综上所述,综合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外科严重创伤患者中能促进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并为患者争取院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月葵, 陈玉珍, 张关英,等. 187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9):1425-1426.

2.郑琦涵, 岳茂兴, 李瑛. 快速反应有效救治的创伤外科急救新模式[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0, 19(12):1333-1334.

3.张亮. 三位一体化救治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华创伤杂志, 2012, 28(7):666-667.

4.孙激, 屈纪富, 文亮,等. 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探索[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4):444-445.

5.侯勇, 汤继文, 聂林. 创伤外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 11(22):1560-1563.

6.张铁良, 李德甫. 论严重创伤救治的三个时期[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1996(1):28-29.

7.吴琳翠. 创伤护理程序在中重度创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 中华当代医药, 2004(9):96-97.

8.高增升, 王秀芬. 多发伤的急诊救治体会[J]. 中华医药杂志, 2005.

9.李景煜, 刘裕民. 加快我国创伤急救队伍建设[J].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7.

10.张雪霞 赵 宏. 抢救室护士在创伤急救中的作用[J]. 2010.

论文作者:陈晓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  ;  ;  ;  ;  ;  ;  ;  

综合创伤急救护理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陈晓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