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宋 萱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人口结构随之发生变化。老年人口数量占比越来越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中的老年群体养老问题也亟待改善。在多种养老方式中,居家养老日益成为众多老年人主要的养老选择,公租房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尚在建设阶段。本文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为依托,以武汉市公租房社区老年人作为研究主体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公租房养老服务现状和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一、研究背景与调研分析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快速老龄化,各级政府对我国养老事业都给予高度重视。经历了婴儿潮和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从人多力量大到优生优育、晚生优生思想转变的影响下,我国的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思想和现实双重冲击。
公租房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住宅类型,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主要面向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等群体。在公租房的住户中,老年人的比重较高,孤寡老人数量较多。但公租房社区在地理位置上,都处于城市边缘地区,医疗设施不足,老年人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突出。社区中居住的多数为中低收入群体,大多数居民无法负担起非公益性养老服务和养老院的费用,养老服务的配套条件和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如何解决这类特殊群体的养老问题,如何加强公租房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等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也不断推出相关政策,着力改善经济条件有限或养老条件受限的老年人养老需求问题。
基于这些问题,本文选择武汉市较有代表性的公租房社区——青和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问卷包括对老年人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方式,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基本情况的调查,以及不同类别养老服务需求满意度评价的统计分析。共计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8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问卷有效率达81%。
(3)蛋白质、脂肪、糖类分配:蛋白质含量成人按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0.8~1.2g计算,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或有消耗性疾病可增至每日每千克体重1.2~1.5g;脂肪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0.6~1.0g;其余为糖类。按上述计算蛋白质量占总热量的12%~15%,脂肪约占30%,糖类占50%~60%。
(二)调查样本基本信息描述统计
120个有效样本中,男性44人,女性76人。其中,50岁以上60岁以下有29人;60-65岁有16人;66-70岁有
15人;71-75岁有22人;76岁以上有38人,占样本总数的31.7%。高龄老人所占比重较高。
服务满意度情况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表1.1和表1.2所示。从横向频数来看,老年人对于帮助做饭和帮助洗浴服务感到满意的频数最高,对于陪伴就医、日间活动中心两项服务的满意程度分布较为均衡,而有近35%的老年人对失能后康复治疗服务持无所谓的态度。从表1.2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老年人对于提供各项服务的评价,就平均而言,被调查样本的老年人对于帮助做饭和帮助洗衣沐浴的评价得分平均值更接近2,即认为提供这两项服务是理应如此的。陪伴就医服务的评价得分均值为2.58,接近于3即对于提供该项服务被认为是无所谓的。平均数分值最小的是上门探访服务,可以认为老年人对该项服务的需求最大。
健康状况方面。在自理能力上,完全不能自理的有3人,占2.5%;9人大部分能自理,占7.5%;其余样本量分属基本能自理、大部分能自理和完全能自理,三类样本数量分布较为均匀,分别有33人、34人和41人;完全能自理所占比重最大,为34.2%。慢性病患病情况上,无慢性病和有一种慢性病的分别有39人,各占32.5%;有22人患两种以上慢性病,其余20人为患3种或3种以上慢性病的样本数量。
通过研究数据分析,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年龄直接影响其对生活照料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程度。公租房社区位置较为偏远,社区附近暂没有面向附近居民的医疗机构,仅有几家药店可以满足居民日常用药需求。老年人看病需自行乘车去红钢城医院或更远的地方,综合型医院一般位于中心地区,出行不便增加了老年人看病的成本和难度。尤其自理能力出现障碍甚至失能老人,需要陪同就医或上门服务,对日间照料和康复需求较大。对于公租房社区中的老年人而言,最为担忧的问题就是医疗保健的需求得不到保障。在我国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也是养老服务建设环节的重点和难点。
(3)实验器材的开放。即学生做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材料工具、元器件也是自由的。其中通用的大型仪器设备按组摆放,供学生自由使用,随用的一些物品,如万用表、电烙铁及元器件等可以根据不同项目列清单向实验老师借用,做完实验后,按清单归还。若学生安装的小部件属于自己的,元器件的供应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一是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一部分元器件,无偿提供给学生;二是学生自己出钱购买一部分元器件;三是让学生从学校多年来报废的电子仪器设备上拆元件使用。
退休之前(或现在的职业),在机关或社会团体等工作的人数与在企业工作的人员数量接近,分别有14人和15人;自由职业者和无业人员所占比例与前两类职业所占比例基本相同,分别占13.3%和12.5%;从事人数最多的职业是工人或售货员,有51人,占总人数的42.5%;从事教师、医生行业的仅3人。
经济情况方面。绝大多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退休工资,占70%。在这些人当中,也有部分人的经济来源包括子女的赡养费。仅1人经济来源为亲朋好友的资助,有6人的经济来源是零星劳动收入。家庭收支水平情况,样本中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4000元之间。其中,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的有30人,占总人数的25%;3000~4000元之间的有31人;占比最高的是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有45人,占比%。另外有9人收入在千元以下,仅5人收入超过4000 元。
(三)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情况
综合以上数据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公租房社区老年人中高龄人数较多,独居人数比重较高,高龄且独居老人的比例较一般的居民社区而言也高出很多。这些老年人退休前大多为工人或从事零星工作,这类职业收入较其他职业类型来说也偏低,且零星劳动收入具有不稳定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与家庭收支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因而社区老年人经济水平普遍处于中下等。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医药费占据收入的较大比重,甚至无法满足类似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费用要求,可用于其他养老需求上的支出受到较大限制。
笔者对武汉市青和居公租房社区调研过程中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尚处于建设阶段。社区中设立有部分健身器材供居民日常运动,部分老年人会自发组织在各个楼栋的一楼开展棋牌类娱乐活动。此外,社区居委会定期会组织上门探访服务,每月会设立健康服务站为老年住户测量血压等义诊。与健全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相比,目前社区所能提供的服务和社区内外配套设施还存在较大差距。
文化程度方面,学历在小学及以下的59人,占总人数的49.2%;初中和高中文化分别有32人和28人,占比26.7%和23.3%;大专或本科文化程度的有6人。社区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表1 (提供该项服务)老年人满意程度
表2 量表题项(提供该项服务)描述性统计
二、公租房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一)老年人口激增,居家养老需求增大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湖北省老龄人口早在2014年就高达10.89%,到2018年老龄人口占全省人口数量的13%。伴随而来的将是巨大的养老压力,不论是政府层面亦或是个人,都是空前的挑战。
了解独立学院词汇教学动态生成的必然性,要先探讨教学过程的本质。关于教学的本质问题,教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比较典型的有特殊交往论、多本质论、教师发展论、学习论等。其中研究者较为推崇的是特殊交往论,它是动态生成的理论来源,为解读词汇教学过程奠定了基础。尤其是随着教育哲学,教育生态学的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引入教学论,特殊交往论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青睐和认可。进一步细化,交往侧重点不同,特殊交往论的理解也存在一点偏差,有的人将交往视为教学方法和模式,由此来推动教学发展;有的人将交往视为教学内容和目标,主要体现为学习者的合作学习过程;还有的人将教学本身视为交往,而师生就是这种特殊交往的主体。
2002-2017年湖北省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
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年龄高龄化趋势明显。养老面临着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需求量远超供给。一方面,福利性质的养老院规模和数量有限,床位较紧张,无法满足庞大人口基数下快速增加的老年人数量,从而面临着一床难求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普通家庭无法负担起养老院高额费用,尤其是公租房社区中的老年人,不论是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是物质条件的限制,都使得社区居家养老成为公共租赁房中的老年群体养老方式的主要倾向。
利用专业优势,打造专业技能型学生“品牌”社团。此类社团活动是鼓励第二专业学习的良好平台,社团指导教师可利用社团活动平台,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公选课,开展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学生在社团内学习、活动,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社团从而拓宽知识面。老师可通过此平台,打破专业进行选拔,物色更多优秀的技能竞赛潜在选手,并能够促进同专业间学生、老师的交流。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应走出校园,立足高校,发挥专业优势及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服务社会、服务社区,解决当地社区的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及社会责任感,促进区校和谐发展。
深松耕、免耕和常规耕作方式能够明显增加夏玉米生育期内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活性,土壤表现出“上富下贫”的现象。深松耕和免耕方式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黏粒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深松耕和免耕方式均能降低夏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呼吸, 能够较好地改善土壤生态因子。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可分为四大类别:生活照料类、精神满足类、医疗保障类和维权援助类。除此之外,也可包含失能照料和安全保障两类需求。根据相关文献分析和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经验,结合公租房社区居住的老年群体的现实情况,本文主要从生活照料、精神满足和医疗保障三类分析公租房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本次调研问卷中设计选取助餐、助浴、陪伴就医、失能后康复治疗、老年人活动中心、上门探访聊天6项服务作为社区老年人需求选项进行调查。
(二)老年人对医疗和精神类服务需求较高,但社区相关功能还不完善
问卷设计将提供某项服务时样本的满意程度分为:很满意、理应如此、无所谓、可以忍受和不满意五项,运用李克特量表法,分别用1-5对应代表该五项满意程度。老年人对
居住方式上,独居老人人数高达54人,占比45%;与配偶同住的有41人,占比34.2%;另外26人与子女同住或是与配偶、子女同住。
另一方面,社区中独居老年人占比较高,高龄老年人占比也高,这些老年人中大多数子女不在身边,老人的孤独感较强。社区中基本没有配套的面向老年人的餐饮或家政服务机构,生活照料类服务中涉及的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资源也比较匮乏。因此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的生活服务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对于精神慰藉服务和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更高。但社区居委会人员不足,志愿者能够提供的志愿服务次数有限,无法给失能老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需求无法得到较好的满足。
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8%,比全国平均水平(66%)高15个百分点,比政策实施之初有较大幅度提高,标志着河南省农业生产方式由人畜力为主进入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新阶段。
(三)受经济水平制约,老年人不“奢望”更多服务
公租房社区老年人在调研评价上,多数回答较为中肯,对于问卷设计的若干项服务的表示较满意和无所谓。在面对面交流过程中,多数老年人都提到同一个问题,即经济条件有限,不敢奢求更多的服务,能自己动手就不麻烦他人。事实上,公租房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是不高,而是受到现实因素的制约,有意识地控制自身对服务的需求。因此,可以将社区老年人对于生活照料类服务的需求归为期望类,即老年人对于能提供这种服务满意度较高,但不提供也可以忍受。
三、对策与建议
(一)推动社区医疗服务建设
综合分析公租房老年群体的年龄、居住方式、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因素,社区应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和社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尽量减少社区老年人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应推动社区医疗服务建设。一方面可建立社区医护工作流动站,从各大医院抽取部分医护人员轮流驻扎社区;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出台相应财政政策,加大公租房财政补贴,发动社会力量为社区医疗设施建设添砖加瓦。
(二)完善社区基本配套服务设施,实现服务全方位
应当尽快完善社区基本配套服务设施,如设立社区食堂;合理有效地利用社区现有人力资源,设立养老服务站。招募社区中失业或没有稳定工作的居民进入服务站工作,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为有上门探访、照看护理等需求的老人提供有偿服务。这样既可以解决养老服务的相关人员不足的问题,又带动社区尚有劳动能力的居民再就业。
针对养老服务需求应尽量实现个性化、多样化,尽可能提高居家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为行动原则。按照由点及面、试点先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逐步健全养老政策体系,增强助老设施建设与改造,强化社区居家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达到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供给、扩大消费需求、稳定民生的目的,并力争使紧急救援、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形成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格局。
(1)基于硅酸盐水泥以及硅酸盐水泥-矿渣两元体系水化反应机理,给出了硅酸盐水泥以及水泥-矿渣二元体系各水化产物的计算表达式,其中C3A的水化产物取决于石膏量的相对比例,为便于模型计算,文中假定所有的C3A的水化产物均为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标签:居家养老服务论文; 养老服务需求论文; 生活照料论文; 社区老年人论文; 公租房社区论文; 武汉市论文; 需求分析论文; 湖北工业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