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苏维荣

胸部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苏维荣

秭归县中医医院 湖北宜昌 443600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8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例,所有患者均由病理检查确诊。8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胸部CT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就胸部CT的临床诊断价值展开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CT检查确诊,其中43例急性副鼻窦炎、28例慢性鼻部炎症。经CT检查发现患者双肺弥漫分布小叶中心性栗粒状结节影,远端支气管管壁增厚、存在轻度扩张,炎性斑片状渗出病灶。与病理检查比较,检出率100%。结论:针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可行胸部CT扫描诊断,诊断方法简单快捷,且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胸部CT;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管壁增厚;检出率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受累部位为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的终末气道。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劳累性呼吸苦难、发热、黄痰等情况,但病情进展情况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受累情况也有所差异[1]。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确诊手段主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法,本次研究以笔者收集的80例患者为例,探讨胸部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例,所有患者均由病理检查确诊,符合1998年日本厚生省修订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80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46.3±12.4)岁,病程在3个月-3年,平均(1.56±0.34)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及气促等症状,其中明确21例患者存在鼻部炎症。排除意识障碍和严重双肺疾病的患者,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由患者及其家属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采用飞利浦6排CT扫描仪,取患者仰卧位进行常规扫描。设置参数为:管电压120kV、电流150mAs,层厚和层距均为10mm,以标准算法进行扫描重建。必要时可行局部高分辨CT扫描,设置参数为:管电压125kV,管电流200mAs,层厚和层距为1mm,并以骨算法进行扫描重建。同样,所哟普患者均以该扫描机对副比都进行扫描[2]。

1.3 诊断标准

确诊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以下几点,(1)患者临床上存在持续性的咳嗽和咯痰症状,偶尔有气促或呼吸困难的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患者存在慢性副鼻窦炎或合并鼻部炎症疾病;(3)影像学检查显示双肺有弥漫性结节状或颗粒状阴影;(4)胸部听诊发现有持续或断续的湿罗音情况。

1.4 统计学

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卡方χ2验证,当出现 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例患者经CT检查确诊,其中43例急性副鼻窦炎、28例慢性鼻部炎症,与病理检查比较,检出率100%,无明显差异(p>0.05)。CT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弥漫性栗粒状结节阴影,有的患者伴有树芽征,分布不均,未发现融合趋势;大多数患者远端支气管分支明显增厚,且支气管官腔有增厚的趋势,少数患者可见柱状或囊状支气管扩张。同时,检查发现患者双肺出现了大量斑片状模糊阴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纤维化,病灶多为网络状和条索状;部分患者还有远端支气管粘液栓的情况。

3 讨论

因炎症病变弥漫性分布病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全层,导致患者双肺部间出现弥漫性结节状阴影,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严重的造成患者呼吸困难。事实上,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与普通的支气管炎症并无明显的区别,临床上往往很难通过临床症状判定患者的疾病。目前,我国尚无针对该病的标准,主要以日本厚生省修订标准为准,通过病理诊断、影像学诊断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判断[3]。

胸部CT检查是近年来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有效诊断方式,因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主要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受到周围炎症、细支气管炎的影响导致江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浸润导致管壁增厚,随即出现版很早、肉芽组织,最终导致呼吸性支气管闭塞或狭窄[4]。CT诊断具有快捷方便、高分辨率的优势,可显著观察到患者病灶情况,通过影像学显示患者有无弥散性栗粒状结节阴影、远端支气管管壁增厚及肺间质纤维化等病变,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确定疾病。在实际的诊断中要与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等疾病区分开来,支气管扩张常常累及一个或多个肺叶,且扩张明显;间质性肺炎CT表现尽管也为条索状和网格状,但主要呈磨玻璃样,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有树芽征,只要找到这些区别即可将三者区分开来[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80例患者经CT检查确诊,其中43例急性副鼻窦炎、28例慢性鼻部炎症。经CT检查发现患者双肺弥漫分布小叶中心性栗粒状结节影,远端支气管管壁增厚、存在轻度扩张,炎性斑片状渗出病灶。与病理检查比较,检出率100%。这也显然说明,针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可行胸部CT扫描诊断,诊断方法简单快捷,且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郝风华,张建红,钟晓燕等.胸部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2):19-21.

[2]努尔兰?吐尔逊,叶丽娟,阿里甫?依马木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胸部HRCT诊断相关问题探讨(附12例报告)[J].环球中医药,2013,14(z1):305-306.

[3]谢广顺,李龙芸,刘鸿瑞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9例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28(8):516-519.

[4]唐建锋,李贤根.胸部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15,22(34):290-290.

[5]李雪梅,胡荣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CT 表现[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5,18(6):563-566.

论文作者:苏维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6

标签:;  ;  ;  ;  ;  ;  ;  ;  

胸部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苏维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