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认识差异、谋求发展的理念--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_经济建设论文

作为认识差异、谋求发展的理念--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_经济建设论文

看成就知差距 理思路求发展——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论文,求发展论文,差距论文,思路论文,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宣告成立,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胜利,开创了宁夏历史的新纪元。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党和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全自治区回汉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宁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宁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已由自治区成立前1957年的2.58亿元,至1997年增加到2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8.90倍(其中,第二产业由0.22亿元增加到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6.33倍);同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47元增加到3999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26.20倍。根据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宁夏已于1996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较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已经登上了新台阶。经过40年的发展,全区的农业基础地位大大增强,工业经济面貌全新,基础设施大为改观,社会进步成就显著,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为今后的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0年来宁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可以大体划分为前20年和后20年两个大的发展阶段。在1958年至1978年的前20年这个大阶段中,虽有巨大变化,但是道路曲折;在1979年至1998年的后20年这个大阶段中,虽也有所不足,但是发展顺利。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从财力、物资和人才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下,宁夏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和条件有了很大加强和改善。随着一批内地迁宁企业的建成投产,以及第一条纵贯宁夏中北部地区的包兰铁路接轨通车和第一条在银川起降的北京至兰州民航班机正式通航等,宁夏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使解放前日益衰落的农业、近乎空白的工业、严重闭塞的交通和极端落后的文教事业有了较大改观。

经过前20年的发展,至197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较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时的1.73亿元和1957年自治区成立前的2.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增长8.35倍和4.89倍(其中,第二产业1978年达到6.60亿元,较1952年的0.08亿元和1957年的0.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增长86.05倍和33.62倍);同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达到370元,较1952年的126元和1957年的147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分别增长1.94倍和1.52倍。1978年,原煤产量达到999.00万吨、发电量达到16.51亿千瓦小时,较1949年宁夏解放时的原煤产量1.8万吨和发电量9.7万千瓦小时,分别增长554倍和17019.62倍,较1957年自治区成立前的原煤产量34.00万吨和发电量0.05亿千瓦小时,分别增长28.38倍和329.20倍,原油、钢材、轮胎、机床、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及许多日用工业品也从无到有;同期,除铁路和航空运输从无到有外,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227公里,较1949年的1167公里和1957年的2241公里,分别增长3.48倍和1.33倍。总之,经过前20年的发展,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绩很大,整个面貌初步改观。

但是,在前20年中,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时期都处于主导地位,因而使宁夏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未能取得应有的更大成就。自治区成立之初,虽然曾经正确地强调过进一步加强回汉各民族团结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但是也不适当地提出了“民族融合”、“民族消亡”的口号。在1958年夏秋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虽然有调动广大群众劳动热情和在一定时期促进生产发展的积极的一面,但在当时“左”的大气候下消极面却更大。特别是在大炼钢铁群众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高指标、高征购、浮夸风、“共产风”招致了严重损失,加之天灾导致了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局面的发生,1960年全自治区错误开展的“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斗争和“反对坏人坏事”的运动更造成严重后果。

后来,随着党中央1960年9月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贯彻执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部分“左”的错误得到纠正,国民经济形势从1962年起开始好转。以后,虽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政治运动接连不断,但1963年至1965年期间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是蒸蒸日上的,一批在“三线”建设中由内地迁宁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建成投产也大大增强了宁夏的经济实力。令人惋惜的是,“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中止了这个良好的发展势头。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动乱”,左倾错误登峰造极,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宁夏是“重灾区”,十年内乱的恶果更为严重。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宁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从1979年起,为了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全区上下抓紧转变思想、落实各项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效果十分显著。紧接着,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为契机,对全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及时调整,并于80年代初期和中期先后深入开展了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改革和完善了宏观经济管理体制,使全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了新台阶。

从“七五”计划开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形势喜人。全区199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210亿元,较1978年的13.00亿元和1980年的15.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增长4.07倍和3.42倍,“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正在顺利实现。目前,全自治区人均发电量连续几年位居全国第2位,人均占有粮食水平跃居全国第5位,一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正在形成。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仅较40年前自治区成立时有天壤之别,而且同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相比也相去甚远。事实表明,宁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这无疑应当归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归功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综观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的历史,可以得出的基本经验主要是:第一,必须坚持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不断加强回汉各民族的团结。宁夏作为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和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既有国家省级行政区域的共性,又有享受民族区域自治权利的个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正确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至关重要。在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整个过程中,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促进回汉各民族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是实现宁夏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第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宁夏的实际出发。40年来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无数事实表明,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善于从宁夏的实际出发,什么时候就顺利发展、大步前进,反之就遭受挫折、造成失误。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宁夏特殊区情出发,多次提出了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曾经对宁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当前在深化宁夏区情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化战略,仍然是摆在宁夏党政领导机关和全区人民面前的重大任务。第三,必须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以自力更生为主下决心尽快改变宁夏的落后面貌。40年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是很快的,但同发展更快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实力仍有很大差距。缩小这种差距的出路,在于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在于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尽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过去和今后,依靠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援和一系列特殊政策的扶持,并依靠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是对口支援省市的帮助,无疑是宁夏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努力,采取特殊措施,继续发扬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精神,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把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较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加快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在看到40年来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同全国整体发展水平相比,特别是同改革开放以来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宁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还是较慢的,近几年来在全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格局中尤其显得落后了一大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996年已达6859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1978年、1980年和1990年分别增长4.44倍、3.69倍和93.18%,1995年已经提前5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较198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而宁夏的国内生产总值,1996年较1978年、1980年和1990年则分别增长3.71倍、3.10倍和63.29%,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较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比全国晚了1年,发展速度较全国慢了许多。宁夏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5.40‰,1996年人口占全国的4.26‰,而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3.59‰和1980年的3.53‰,逐步下降到1990年的3.50‰和1996年的2.82‰,“八五”计划期间下降速度明显加快。在1990年至1996年的6年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全国年均增长11.6%,而宁夏年均增长只有8.5%,在西北5省区中低于新疆、甘肃和陕西而居第4位,与同期增长率分别居全国前列的福建的18.7%、浙江的18.0%、广东的17.7%和江苏的17.2%相比,相差则更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宁夏1978年和1980年分别为370元和433元,1990年和1996年虽比较快地提高到1393元和3731元,但分别只占同期全国平均数的97.63%、94.13%、85.25%和66.22%,在18年间由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逐步下降到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宁夏1996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西北5省区中低于新疆、青海而居第3位,在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仅高于西藏,而较新疆的5401元、内蒙古的4269元和广西的4074元则相差较大。

同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各地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的状况。1993年至1996年,宁夏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百元固定资产原价实现利税分别为7.17元、6.56元、7.28元和5.83元,资金利税率分别为5.88%、5.04%、6.18%和4.65%,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分别为1.32元、0.56元、2.27元和0.53元。这虽在西北5省区和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大多处于中游水平,但同全国同期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百元固定资产原价实现利税的15.20元、14.76元、11.23元和9.89元,资金利税率的10.33%、10.21%、8.29%和7.11%,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润的4.21元、4.24元、3.09元和2.57元相比,差距较大,表明宁夏经济发展在处理数量增长同质量提高相互协调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一些。

总的来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实力相比差距颇大。今后,只有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才是加快发展的唯一选择。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人们从宁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中,从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中,曾对宁夏区情不断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并力求走出一条积极进取而又稳妥可靠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路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形势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宁夏的特殊区情,以寻求更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力争逐步缩小差距的对策。而为了深化对宁夏区情的认识,就必须从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分析宁夏,同时必须从发展变化的动态中分析宁夏。概括而言,宁夏是历史悠久但又比较年轻的省份,是幅员很小但又具有特色的省份,是拥有一定资源条件但经济又不发达的省份,宁夏优势条件的发挥是颇具潜力但又需要时日的,不利条件的改变也是难度颇大但又很有希望的。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论述了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加大支持力度和各地区间加强合作的政策,并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应当看到,对于宁夏这样的不发达地区来说,当前的形势既有严峻的一面,又有有利的一面,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在于以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实干兴区,创业富民”为目标,把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争创优势、加快发展落实到行动上,从宁夏目前的实际出发,真正树立起在发挥资源优势、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对外开放、发展多种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作大文章的大气魄,以实现宁夏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要在发挥资源优势上作大文章。宁夏的农业优势和能源优势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从农业资源来说,宁夏的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优越,水利灌溉便利,宜农荒地广阔,在全国占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引黄灌区具有发展大农业的优良条件。但是,目前主要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在引黄灌区满足现状和南部山区无所作为等思想作祟下,农业发展步伐缓慢,农业产业化步履维艰。这里虽然拥有著名引黄灌区,但目前全自治区粮食产量仅同吉林省农安县或榆树县一个县的产量、水果产量仅同陕西省白水县一个县的苹果产量不相上下,而且缺乏打得响、站得稳的名牌农副产品品种。今后应当在克服各种思想障碍的基础上,通过各级政府加大农业投入以及引进外资、东西合作等办法,力争在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改造银北中低产田、开发宜农宜林荒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迈出较大步伐,下决心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尽快提高农副产品总体水平,培育若干农副产品及其系列加工的名牌品种,建成几个能同全国百强农业市县水平接近的农业市县,显著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经过若干年努力使宁夏由农业小省、农业弱省逐步变为农业强省。

从能源资源来说,宁夏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具有发展以煤电为主的能源工业和高耗能工业的优越条件。但是,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不能靠低水平过量消耗煤炭资源为代价去追求数量增长,而应当描准国内外市场,下大气力着重发展有高附加值且人有我优的洗选煤、电石、碳素制品、活性炭等精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并继续走煤电转化路子,大力发展火电建设,实行输煤输电并举。为此,必须尽快形成具有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重点产业带,发挥对宁夏工业和整个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二)要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上作大文章。由于历史和区位的原因,宁夏从自治区成立前后起就逐步形成了国有企业比重过大的所有制结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已愈来愈表现和暴露出诸多矛盾和弊端,例如经济体制不顺、产业结构畸形、技术更新缓慢、产品销售不畅、经济效益滑坡、社会负担过重等等,以致部分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连年亏损,难以为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了困境。对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诸多困难,应当明确认识和正确对待,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总要求,从搞好整个国有企业和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着眼,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推进改革步伐。对全区80多家大中型企业,主要以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为主,使其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而对近两千家小型企业,则以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及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近期,应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重组、产权转移为重点,扩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范围,打破行业、地域限制,尽快组建若干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有一定地位的企业集团。

(三)要在实施全面对外开放战略上作大文章。宁夏是地处边远的内陆省份,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形成了不利的对外开放区位环境,但是,全国经济发展战略正在西移,这既是客观现实,也是机遇和希望,事在人为,贵在争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宁夏的对外开放已有长足进步,在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全自治区外商投资注册登记企业数占全国的0.16%,实际利用外资额仅占全国的0.09%,在西北5省区中仅高于青海,在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仅高于西藏,而却远远落后于其他省区,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更不可比拟。当前,迫切需要通过广开渠道、重点突破、产业引导、政策优惠等办法,充分发挥回族自治区的特殊优势,在引进外资上有大的动作。在招商引资的范围和项目上,除了国家明令禁止的以外,应全方位放开,特别在吸引外资投入基础设施、能源建设、农业开发、环境治理、荒地改造、扶贫工程等方面,应作出必要的牺牲,使境外投资者有利可图,并把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出口商品大大推进一步,取得出口创汇的新成绩。

宁夏的对外开放,更应该包括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及其他省、市的全方位开放。在这方面应更放开一些,互惠互利,让权让利,特别是同对口支援的福建等省市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下决心搞好东西合作示范工程等,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参与宁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要在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上作大文章。宁夏经济发展速度慢,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慢直接相关。1996年同1978年、1990年相比,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的比重分别从占82.8%、78.6%下降到62.5%,集体经济的比重分别从占17.2%、17.0%下降到13.2%,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则分别从占0、4.4%上升到24.3%;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的比重分别从占61.9%、47.2%下降到41.5%,集体经济的比重分别从占36.9%、23.3%下降到12.4%,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则分别从占1.2%、29.5%上升到46.1%。总的来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目前宁夏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在工业总产值中尚不足四分之一,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也不到一半,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已占一半以上至三分之二的情况有较大差距。

今后应当按照党的十五大关于完善所有制结构及对非公有制经济重新定位的新的观点和要求,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特别是要重新审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和政策,切实把它作为宁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做到思想放开和政策到位。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项目外,对个体、私营经济要全部放开,政策措施到位,继续鼓励引导,使其比重尽快上升到占全部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一以上和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分之二左右,实现全区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当前,还应注意引导和鼓励下岗职工、机关分流人员兴办个体、私营经济,给予政策扶持。

(五)要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上作大文章。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是经济发展问题,又是社会进步问题,只有两者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今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历史进程中,应以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为中心,把经济增长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之上,使之真正成为有经济效益、有发展后劲的增长,同时还要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宁夏来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系更为密切,当前需要特别重视解决的关键问题,莫过于南部山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宁夏南部山区是全国著名的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脱贫难度大。这里至今仍有近百万人口尚未脱贫或脱贫并不稳定,贫困人口绝对数虽在各省区中并不是最多的,但在省区人口总数中所占比重却是全国最高的,生产条件恶劣和生产发展水平很低是其主要特征。1996年,占全区面积三分之二和人口近一半的南部山区8县,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4.63亿元,虽然年内由于农业丰收的因素其增长率除盐池县外均达到两位数以上,但绝对额只上升到占全区的12.72%,其中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加值(5.34亿元)仅占全区的6.70%,形成了与全国东西部差距相类似的自治区内南北差距。解决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问题,在本世纪内实现贫困人口的基本脱贫,关键是要贯彻因地制宜的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扶开发战略,在克服无所作为思想障碍的基础上,着重要加快实施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发挥固海扬水工程综合效益,力争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尽早开工建设。解决好农田基本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种草种树同发展各具特色的农林牧产业群、产业带相结合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做好吊庄移民等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完善以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等经济成分为主的所有制结构,并大力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商品流通,在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经过长期努力,使宁夏南部山区从解决脱贫问题入手,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逐步缩小自治区内的南北差距。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需要自始至终重视加强。对于宁夏这样的不发达地区来说,在实施追赶型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社会进步,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忽视建设精神文明,值得引起重视。特别要从思想重视和加大投入入手,把教育和科学的发展真正放在重要位置,把实施科教兴宁战略摆在优先地位,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和各种专门人才,并积极发展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总之,宁夏回族自治区过去的40年历程,虽然道路曲折,但是成就巨大,今后的发展历程虽然困难不小,但是前途光明。更加美好的宁夏,必将在回汉各民族的共同奋斗下展现在我们面前。

标签:;  ;  ;  ;  ;  ;  ;  

作为认识差异、谋求发展的理念--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_经济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