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090-01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是当代中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然而,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思想懵懂,感性大于理性,对于一件事物的理解喜欢从主观角度出发,很少能用到科学客观性来分析事物本身性质,尤其对于比较抽象性的物理来说,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难度和学生不易理解相关的物理特性与规律。所以,为了确保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教学有效性,这不仅仅与中学生熟悉掌握物理理论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对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物理教师要重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保证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趣味性,从而全面提升中学生物理素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针对农村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应以玩中学、动中学为主,只有学生乐于接受知识,才能主动获取知识,进而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有关液体压强的相关内容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有趣的小比赛,让学生将塑料袋套在手上,看哪位同学能用桌面上的器材(一盆水、书、铅笔、纸张、吸管),最快速的将塑料袋贴在自己的手上,完成的同学马上举手。学生在我讲述完比赛规则以后都动起来了,有的同学将塑料袋套住用吸管吸气,有的同学将塑料袋戳破用书来挤压空气,还有的同学将套有塑料袋的手放入水中。最后总结几种方式,发现将套有塑料袋的手放入水中效果最好。然后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种状况呢?我通过积极的观察,找寻到能激发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宜农村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用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还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小组利用实验来自主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不断改变凸透镜、蜡烛、光屏之间的距离,观察蜡烛在光屏上成像的大小以及虚实。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正确性,从而得到正确的成像规律。在小组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在一旁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适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当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在当所有小组展示完成后,我依据每个小组的汇报结果,针对各个小组给予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全面化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氛围是教师与学生首先能接触到的无形课堂资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具有良好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从而能在此前提下发挥出自己的创造能力。这其实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而言有着积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指出,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学习气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那么如何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气氛始终是教学中所要探讨的问题。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第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我在教学的时候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我给学生创设一些与农村学习环境相似的问题情境环境。如在讲解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我让学生思考在下雨天车陷入了泥潭,应该怎么做,需要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第二,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要肯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付出,教学活动中摒弃教师的权威论,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质疑精神,使学生能辩证地看待课本知识。第三,组织好课堂教学,让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使得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习到物理,并能使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物理除了理论教学外,实验教学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对所用的知识点进行二次理解,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还可以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等各项基本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及能力,让学生在自身的思考下独立操作完成实验,提升学生物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
例如:在学习《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这个实验时,我给予学生一定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自主设计独自完成测量小灯泡电功率这个实验。我先向学生讲解测量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接下来学生便可以动手操作连接电路来测量电功率。我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应认真观察,针对学生操作不当的地方及时纠正,防止出现意外事故;此外,针对学生的存在的问题耐心解答,协作学生顺利完成这个实验。学生在自主设计独立操作实验器材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激发起学生的的探究型思维,提高学生自身的物理实验能力,在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活动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通过主动思考获得。所以,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一家之言,而是学生的“多家”之言,主要是让学生能在自我构建中获得知识。且整个过程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活动开设期间,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使得学生的认知冲突、求知欲望等被更好的激发出来,进而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寻与学习。例如,在声音传播介质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判断声音是如何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声音传播依靠的介质是什么?我通过这类设问,来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具有想要探究知识的想法。教学活动中我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放一个闹铃,让学生思考闹铃响了以后,钟罩外的人能不能听见。然后我逐渐将钟罩内的空气抽走,让学生探究声音可能会发生何种变化。我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可以查阅资料,可以自己找材料尝试动手实验。最后我在课堂上展示真实的实验情境,并让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思考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何在。我在情境设置的影响下,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进而来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完成知识构建。
总之,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不断探究和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重视实验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意识,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论文作者:母文渊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有效性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小组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论文;